康熙謀臣周培公簡介 周培公為什麼敢去勸降王輔臣?他怎麼死的?

周培公是康熙帝時期名臣,原名周昌,字培公,後世人常以“周培公”稱之。周培公生於公元1632年,去世於公元1701年,是湖北荊門人氏,少時雙親離世,倚重權貴從而來到京城。

周培公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於是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大概在他十歲的時候,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進攻荊郢,母親孫氏殉難而亡,於是周培公年幼失孤,落魄無依。

成年之後,成為州卒小吏,後來因為依附權貴顯赫,得以來到京師,被推薦為內閣供奉。周培公後來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為官期間,最大的功績,應當是在三藩之亂時,勸降王輔臣。

康熙十三年,順治初期投降清朝,被清廷封為平西王的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吳三桂一反,原陝西提督王輔臣也被帶動著反叛,形成南北呼應之勢。

陝西相比雲貴一帶,對清廷的威脅更大。因為臨近京師,還是西北邊防重地,叛軍首領還是善於打仗的王輔臣。

康熙謀臣周培公簡介 周培公為什麼敢去勸降王輔臣?他怎麼死的?

王輔臣反叛之後,吳三桂當即想打通與耿、王的聯絡,將叛亂地區連成一片,形成反包圍之勢。康熙帝迅速洞悉吳三桂的意圖,當即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轄陝甘征討大軍,以儘快平復陝西地區叛亂。而周培公,因為向圖海進獻平涼策,所以被召為幕僚。

王輔臣以驍勇善戰聞名,清軍將領都有些怕他。最開始並沒有輕舉妄動,一直等到圖海來了,才紛紛請命,表示願意為先鋒與王輔臣交戰。

這場戰役,最終沒有擴大,因為王輔臣被周培公招降了。一個擁兵自重的叛將,王輔臣哪裡來的膽子,前去招降?

周培公當然不傻,他敢獨自前去招降王輔臣,自然是有把握的。一開始周培公分析陝西形勢,就斷定王輔臣之所以會反,完全是因為情勢所逼,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因為糧餉馬匹分配不公的問題。王輔臣手下大將邵苓芝,領兵衝擊八旗軍營,八旗將領莫洛咽喉中箭身亡。也有說是王輔臣動的手,攻擊莫洛軍營。

不管到底是誰發動了這場攻擊,最終王輔臣都犯下大錯,要接受懲罰。而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王輔臣選擇了走向吳三桂這一邊。

既然是因為這件事,王輔臣才不得不反。他反了之後,又成為京師隱患。為了大局著想,可以對王輔臣過往不究。只要保證了他的高官厚祿,王輔臣沒理由還站在吳三桂這邊。

另外,當時周培公與王輔臣部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是同鄉,交情匪淺。在王輔臣反叛之初,兩人就曾勸說王輔臣投降。而當時王輔臣已經動搖,舉棋不定。黃九疇與龔榮遇於是想方設法與周培公取得聯繫,並且告知他這一情況。

正是在這些條件之下,周培公才最終選擇冒死進城勸降。成則平步青雲,敗則死而無憾。周培公賭對了,在帶著康熙帝諭降詔書到達平涼之後,王輔臣歡歡喜喜的接受招降。這場戰爭,輕輕鬆鬆的就結束了。

平定王輔臣陝甘叛亂之後,周培公升任山東登萊道,朝廷誥封其母孫氏為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其父封贈為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

康熙十八年,周培公前往山東就職。後因為與總兵官不合,於是辭職歸鄉。康熙二十九年,周培公被任命為盛京提督,負責戍邊。康熙四十年,在任上去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