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彭大將軍”——學習和弘揚彭德懷元帥的革命精神

“唯我彭大將軍”——學習和弘揚彭德懷元帥的革命精神

“唯我彭大將軍”——學習和弘揚彭德懷元帥的革命精神


  120年前的10月24日,一個偉大的生命誕生在湖南省湘潭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就是後來聲震寰宇的彭德懷元帥。毛澤東曾賦詩稱讚:“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客觀、公正地見證了毛澤東對彭德懷的信任和倚重。彭德懷辭世雖然已有44年,但他的革命精神、他的豐功偉績無時無刻不在人們心中迴盪,不斷激勵著我們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學習彭德懷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高貴品質

  古人云:“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乎忠。”“忠者,德之正也。”國人歷來以“忠”為人第一德。縱觀青史,惟忠者可以流芳。“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越是困難、越是坎坷,越能顯示忠誠。彭總的忠,表現在極端困難的時候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執著堅定,在極為坎坷的時候對黨和人民事業的至死不渝。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中國革命陷入低潮,部分革命者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失去了信心,猶豫了、開溜了、變節了。在革命的危急關頭,身為國民革命軍獨立五師一團團長的彭德懷,放棄了高官厚祿、錦繡前程,毅然決然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彭總便帶領自己的部隊發動了平江起義,並將這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帶到井岡山,為中國革命帶來了新的火種、新的力量。也正是這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部隊,為後來的井岡山保衛戰,為建立蘇維埃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廬山會議後,彭總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從不把個人境遇放在心上,只要組織有召喚,便義無反顧接受組織的安排。1965年9月11日,“賦閒”在家的彭德懷,接到中央調令,到西南三線任第三副總指揮,他當即對傳達中央指示的同志說,“我是共產黨員,願意服從組織的決定”,便全心全意投入到三線建設中去了。沒有寬廣的胸懷、堅定的信念,誰又能做得如此坦蕩從容?1974年11月29日,彭總這位歷盡艱辛的老黨員躺在301醫院的病床上,用最後的力氣反覆說著:“主席發展了馬列主義、領導了中國共產黨,我們的社會主義一定能夠勝利,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臨終前這番話,體現的正是一位老共產黨員至死不渝的堅強黨性。金石不足以比其堅貞,日月不足以比其光芒。

“唯我彭大將軍”——學習和弘揚彭德懷元帥的革命精神

  學習彭德懷勇為前驅、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是古人對良將馳騁沙場、為國立功的最美描繪。彭總不僅是千千萬萬中國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而且也是全世界各國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彭總一生身經百戰,戰功無數,最受後人稱道的至少有四次,分別是井岡山保衛戰、延安保衛戰、抗戰時期的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的新中國保衛戰。1929年,彭總帶領部隊剛上井岡山,就被命令率部留守,保衛井岡山,通過浴血奮戰,最終完成使命,打退了敵人進攻,保衛了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安全。1947年,國民黨大舉進攻陝北根據地,胡宗南20萬大軍圍困延安,情況十分危急。為了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彭總再次挺身而出,臨危受命,出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2萬餘武器簡陋的部隊與敵周旋。青化砭、羊馬河、蟠龍幾場漂亮的殲滅戰,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最終將蔣軍趕出延安。1950年,美國拼湊所謂“聯合國軍”悍然登陸朝鮮,並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當時新生的紅色中國才剛滿週歲,大戰方息,匪患未清,民生凋敝,百廢待興。面對武器裝備、後勤保障等均極大優於我軍的“聯合國軍”,中國該不該出手?敢不敢出手?有沒有能力出手?以什麼方式出手?出手能不能勝利?失敗的後果是什麼?萬一失敗又怎麼辦?危急時刻,黨和人民想到了“橫刀立馬”的彭老總。和彭總深談後,毛主席說,得良將者,兵強國昌。彭總也確實沒有辜負黨和人民重託,沒有辜負毛主席的信任,在武器裝備極為懸殊、朝鮮人民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極端不利情況下,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一道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出了1840年以來中國從來沒有過的國威、軍威。要成就這種世界戰爭史上幾百年難得一出的奇觀,沒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是不可能實現的。彭總不愧大英雄、大勇士。這種大英雄是毫不畏縮、敢於和敵人血戰到底的大英雄;這種大勇士,是極富韜略、敢於戰勝一切強手的大勇士。

  學習彭德懷心繫百姓、求真務實的民本情懷

  彭總一直說自己是“一個勇敢的農民的兒子”。不管走到哪裡,不管身居何位,他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他的心裡,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就是他的親人,人民群眾的生活就是他最大的牽掛。他常說:“我這個人沒有什麼,要說有一點長處的話,那就是不忘本。”抗戰時期,八路軍的供應十分緊張,在頻繁的轉戰中,每到一村一鎮,總部的工作人員都要了解駐地群眾的生活,對最貧苦者給予幫助。如果工作人員顧不上去,彭總有時就會找他們來囑咐:村裡某處某家沒有飯吃,送點兒小米去;某家有病人吃不起藥,叫醫生或衛生員去看看——彭總已經替他們查訪過了。1958年12月,彭總回家鄉湖南調研,眼見著家鄉人民生活困難,很多群眾食不果腹,他非常心痛。為了如實向中央反映基層情況,為了真實掌握當時水稻產量,他和幹部們冒著冬寒,親自下田,拔起禾蔸一根一根數,然後推算產量,他說:“禾蔸這樣小,根又這樣淺,可見禾不蠻好,今年有900斤一畝嗎?”要知道,當時是大躍進時期,湖南已經出現了畝產稻穀6萬斤、紅薯50多萬斤的“畝產典型”。彭總常說:“我從小餓怕了,我知道餓飯是什麼滋味。”他對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彭總當時的身份是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作為軍隊方面的負責人,他的主責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大可不必對農業生產如此細心和專注。正是因為心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所以彭總對糧食產量格外上心,這也是彭總在廬山會議上敢於為民鼓與呼的原因所在。順境中的彭總是這樣,時時以人民為重,萬家冷暖上心頭。逆境中的彭總仍然是這樣,時刻關心著人民的疾苦。廬山會議後,有一次他聽到由於“左”的原因,有的地方餓死人,不禁潸然淚下。他的家人忙安慰他說:“當初照你的意見辦就好了。”彭總卻連連搖頭說:“我的意見要是真錯了就好啦。老百姓就不會這樣吃苦了。”人到了如此境地,尚有如此境界,如果不是心中裝有人民,如果不是人民在心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是絕對做不到這樣的。

“唯我彭大將軍”——學習和弘揚彭德懷元帥的革命精神

  學習彭德懷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公僕本色

  彭總出身貧苦,深知稼穡的不易,深知百姓的艱難。在舊軍隊裡,彭總就卓爾不群,出淤泥而不染。加入黨組織後,彭總更是時時處處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紅軍時期,彭德懷就立誓與士卒“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從不搞特殊化。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但蔣介石一直打壓八路軍,在部隊的供給、軍餉的安排、後方物資的保障方面層層設置障礙。當年八路軍士兵一個月的開支是11塊錢,僅相當於國民黨軍隊士兵的十分之一。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為了顧全抗日大局,彭總作為八路軍的高級指揮員,自己帶頭執行嚴格的供應標準。作為高級指揮員的他竟只享受普通士兵的生活標準,每月領軍餉5元錢。1958年,彭總從烏石調查完回到北京,發現生產隊偷偷送了他一罈蜂蜜。3個月後,他藉著退還給生產隊蜂蜜折款的機會,寫了一封長信,寄語烏石大隊的幹部。信中說:“回到北京住地,數星期以後,才發現你們送我一瓷壇蜂蜜。這是烏石生產大隊全體人民的勞動果實。我對中國人民和鄰友們無多貢獻,吾心為之不安,深感慚愧。擬將原物奉還,又不便投寄,約折款30元,請予查收,交大隊投入副業生產。”人們常說,彭總的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在黨內外、軍內外是出了名的,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愛國將領續範亭先生稱讚彭總:“爽直將軍貴姓彭,心如鐵石氣如鯨。三軍一致稱模範,粗布征衣半老兵。”

(作者:傅國平,系中共湘潭縣委書記)

(《新湘評論》2018年第19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