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

濱海是個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濱海大地的人民都作出了極大的犧牲。尤其在抗日戰爭中,阜東地區的人民高舉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無私地幫助和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父送子、妻送郎,阜東地區的人民也把自己的優秀兒女送往抗日戰場。戰爭年代,濱海大地上的人民子弟兵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不懼流血犧牲,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也包括了在戰爭中犧牲的無數的先烈。他們當中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年輕的戰士,他們的青春熱血也永遠灑在了濱海大地上。

"

濱海是個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濱海大地的人民都作出了極大的犧牲。尤其在抗日戰爭中,阜東地區的人民高舉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無私地幫助和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父送子、妻送郎,阜東地區的人民也把自己的優秀兒女送往抗日戰場。戰爭年代,濱海大地上的人民子弟兵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不懼流血犧牲,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也包括了在戰爭中犧牲的無數的先烈。他們當中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年輕的戰士,他們的青春熱血也永遠灑在了濱海大地上。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濱海多處地名以烈士姓名命名,歷史影響最早的是濱海縣的正紅鎮,是以1925年“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今天,戰爭雖然遠去,新中國成立也已70週年,濱海人始終沒有忘記革命先烈。以革命先烈命名的鄉、區、村的地名遍佈濱海大地。濱海人民對革命先烈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革命先烈們在濱海人民的心裡就像一盞盞明燈,始終照亮著濱海人民前進的航程,先烈們就像一座座豐碑,永遠屹立在濱海歷史的座標裡。這些先烈70多年來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也已成為濱海人民永遠的精神財富。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兒女

濱海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軍,濱海集中了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優秀兒女,他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有的在這裡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們把生命永遠留在了濱海。

戰爭年代在濱海犧牲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士,他們都在濱海留下了不朽的英名:

正紅鄉,是以“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1921年家鄉遇水災,顧正紅隨母親流落到上海,後在上海日商內外棉九廠、七廠當工人;1924年夏,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舉辦的工人夜校的學習和滬西工友俱樂部的活動,成為了俱樂部的積極分子;1925年2月,參加了工人糾察隊和罷工鼓動隊,在這場鬥爭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5月15日,為抗議日商紗廠資本家撕毀與中國工人達成的協議,顧正紅帶領工人群眾衝進工廠與之交涉,被日商舉槍威脅。當顧正紅的大腿被擊中時,他振臂高呼:“工友們,團結起來!”當再次中彈時,他抓住樹杆,號召工人繼續鬥爭,在被劊子手連開兩槍並用刀猛砍頭部後昏迷,16日,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犧牲 。

陳濤鎮,是以一個抗日女英雄命名的。陳濤,女,安徽霍丘人。曾任阜寧縣東北行署二區工委書記。1941年9月4日,她和區青年隊的張崇山隊長及部分隊員來到了戴灘,由於叛徒的出賣,偽軍包圍了他們,陳濤率領隊員們奮起還擊,終因敵我懸殊,21歲的陳濤和張崇山隊長等人,光榮犧牲。黨和政府為悼念陳濤將戴灘村改為陳濤村。後陳濤鄉也因紀念陳濤烈士而得名。

"

濱海是個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濱海大地的人民都作出了極大的犧牲。尤其在抗日戰爭中,阜東地區的人民高舉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無私地幫助和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父送子、妻送郎,阜東地區的人民也把自己的優秀兒女送往抗日戰場。戰爭年代,濱海大地上的人民子弟兵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不懼流血犧牲,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也包括了在戰爭中犧牲的無數的先烈。他們當中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年輕的戰士,他們的青春熱血也永遠灑在了濱海大地上。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濱海多處地名以烈士姓名命名,歷史影響最早的是濱海縣的正紅鎮,是以1925年“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今天,戰爭雖然遠去,新中國成立也已70週年,濱海人始終沒有忘記革命先烈。以革命先烈命名的鄉、區、村的地名遍佈濱海大地。濱海人民對革命先烈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革命先烈們在濱海人民的心裡就像一盞盞明燈,始終照亮著濱海人民前進的航程,先烈們就像一座座豐碑,永遠屹立在濱海歷史的座標裡。這些先烈70多年來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也已成為濱海人民永遠的精神財富。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兒女

濱海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軍,濱海集中了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優秀兒女,他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有的在這裡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們把生命永遠留在了濱海。

戰爭年代在濱海犧牲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士,他們都在濱海留下了不朽的英名:

正紅鄉,是以“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1921年家鄉遇水災,顧正紅隨母親流落到上海,後在上海日商內外棉九廠、七廠當工人;1924年夏,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舉辦的工人夜校的學習和滬西工友俱樂部的活動,成為了俱樂部的積極分子;1925年2月,參加了工人糾察隊和罷工鼓動隊,在這場鬥爭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5月15日,為抗議日商紗廠資本家撕毀與中國工人達成的協議,顧正紅帶領工人群眾衝進工廠與之交涉,被日商舉槍威脅。當顧正紅的大腿被擊中時,他振臂高呼:“工友們,團結起來!”當再次中彈時,他抓住樹杆,號召工人繼續鬥爭,在被劊子手連開兩槍並用刀猛砍頭部後昏迷,16日,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犧牲 。

陳濤鎮,是以一個抗日女英雄命名的。陳濤,女,安徽霍丘人。曾任阜寧縣東北行署二區工委書記。1941年9月4日,她和區青年隊的張崇山隊長及部分隊員來到了戴灘,由於叛徒的出賣,偽軍包圍了他們,陳濤率領隊員們奮起還擊,終因敵我懸殊,21歲的陳濤和張崇山隊長等人,光榮犧牲。黨和政府為悼念陳濤將戴灘村改為陳濤村。後陳濤鄉也因紀念陳濤烈士而得名。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振東鄉,是以一位華僑抗日英雄命名的。陳振東,祖籍福建廈門,少時隨父兄僑居菲律賓馬尼拉市,30年代中期回國求學。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參與抗日救亡活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來到了鹽城。1941年被日偽軍抓捕,在其被捕期間,中共阜寧縣委、阜寧抗日民主政府多方營救,還是慘遭毒手。陳振東雙腿被截斷,活活絞殺。陳振東就義前,大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土義,消滅土匪、強盜,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陳鑄鄉,以陳鑄烈士命名。陳鑄,岡東鎮人。1941年7月在阜寧縣停翅港找到了新四軍後,便參加了革命。同年九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春,委以阜東縣七區(獐溝,即現在的濱海縣獐溝、陳鑄、正紅三鄉)青教會副主任職務,分配在皋灘鄉(現皋灘村、陳鑄村、濱阜村、蟠水村和上舊村帶)搞民運工作。1944年3月16日,日偽軍60多人到皋灘鄉一帶“掃蕩”, 遭獐溝區地方武裝伏擊後陳鑄的左腿不幸中彈。在動手術時,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設備簡陋,陳鑄犧牲在手術檯上,時年21歲。

還有許許多多在濱海獻出年輕生命的先烈,濱海就是他們的家,各種各樣的紀念設施承載著他們的英名。濱海人民就是這些烈士的親人,每到清明節和烈士犧牲紀念日,他們以各種紀念方式緬懷這些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光榮獻身的先烈們。

以烈士的名義共同命名的紀念地

濱海還有許多以烈士集體命名的地名,或以一位烈士命名,其墓地和紀念地裡有許多烈士一起犧牲的戰友。這些以眾多烈士一起命名的地名,是政府和民眾掛念最多的地方,每年的清明節和烈士犧牲的紀念日,青年學生和少先隊員們都會前來祭掃先烈,以紀念自己的親人和革命的先輩。

吳姚村,是1943年10月在天場戰鬥中犧牲的吳榮光和姚木清兩位對日軍作戰英雄的姓命名的。

“東坎街道三烈村”,則是以在1943年7月阜東縣浦西鄉遭敵被捕殺害的孫志敏、孫海洋、孫永軍三位烈士命名的。

秉義村的命名,是1940年12月被敵特殺害的區委代理書記戴秉義,同時遇害的還有十多位區委工作人員。

"

濱海是個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濱海大地的人民都作出了極大的犧牲。尤其在抗日戰爭中,阜東地區的人民高舉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無私地幫助和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父送子、妻送郎,阜東地區的人民也把自己的優秀兒女送往抗日戰場。戰爭年代,濱海大地上的人民子弟兵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不懼流血犧牲,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也包括了在戰爭中犧牲的無數的先烈。他們當中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年輕的戰士,他們的青春熱血也永遠灑在了濱海大地上。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濱海多處地名以烈士姓名命名,歷史影響最早的是濱海縣的正紅鎮,是以1925年“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今天,戰爭雖然遠去,新中國成立也已70週年,濱海人始終沒有忘記革命先烈。以革命先烈命名的鄉、區、村的地名遍佈濱海大地。濱海人民對革命先烈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革命先烈們在濱海人民的心裡就像一盞盞明燈,始終照亮著濱海人民前進的航程,先烈們就像一座座豐碑,永遠屹立在濱海歷史的座標裡。這些先烈70多年來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也已成為濱海人民永遠的精神財富。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兒女

濱海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軍,濱海集中了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優秀兒女,他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有的在這裡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們把生命永遠留在了濱海。

戰爭年代在濱海犧牲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士,他們都在濱海留下了不朽的英名:

正紅鄉,是以“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1921年家鄉遇水災,顧正紅隨母親流落到上海,後在上海日商內外棉九廠、七廠當工人;1924年夏,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舉辦的工人夜校的學習和滬西工友俱樂部的活動,成為了俱樂部的積極分子;1925年2月,參加了工人糾察隊和罷工鼓動隊,在這場鬥爭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5月15日,為抗議日商紗廠資本家撕毀與中國工人達成的協議,顧正紅帶領工人群眾衝進工廠與之交涉,被日商舉槍威脅。當顧正紅的大腿被擊中時,他振臂高呼:“工友們,團結起來!”當再次中彈時,他抓住樹杆,號召工人繼續鬥爭,在被劊子手連開兩槍並用刀猛砍頭部後昏迷,16日,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犧牲 。

陳濤鎮,是以一個抗日女英雄命名的。陳濤,女,安徽霍丘人。曾任阜寧縣東北行署二區工委書記。1941年9月4日,她和區青年隊的張崇山隊長及部分隊員來到了戴灘,由於叛徒的出賣,偽軍包圍了他們,陳濤率領隊員們奮起還擊,終因敵我懸殊,21歲的陳濤和張崇山隊長等人,光榮犧牲。黨和政府為悼念陳濤將戴灘村改為陳濤村。後陳濤鄉也因紀念陳濤烈士而得名。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振東鄉,是以一位華僑抗日英雄命名的。陳振東,祖籍福建廈門,少時隨父兄僑居菲律賓馬尼拉市,30年代中期回國求學。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參與抗日救亡活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來到了鹽城。1941年被日偽軍抓捕,在其被捕期間,中共阜寧縣委、阜寧抗日民主政府多方營救,還是慘遭毒手。陳振東雙腿被截斷,活活絞殺。陳振東就義前,大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土義,消滅土匪、強盜,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陳鑄鄉,以陳鑄烈士命名。陳鑄,岡東鎮人。1941年7月在阜寧縣停翅港找到了新四軍後,便參加了革命。同年九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春,委以阜東縣七區(獐溝,即現在的濱海縣獐溝、陳鑄、正紅三鄉)青教會副主任職務,分配在皋灘鄉(現皋灘村、陳鑄村、濱阜村、蟠水村和上舊村帶)搞民運工作。1944年3月16日,日偽軍60多人到皋灘鄉一帶“掃蕩”, 遭獐溝區地方武裝伏擊後陳鑄的左腿不幸中彈。在動手術時,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設備簡陋,陳鑄犧牲在手術檯上,時年21歲。

還有許許多多在濱海獻出年輕生命的先烈,濱海就是他們的家,各種各樣的紀念設施承載著他們的英名。濱海人民就是這些烈士的親人,每到清明節和烈士犧牲紀念日,他們以各種紀念方式緬懷這些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光榮獻身的先烈們。

以烈士的名義共同命名的紀念地

濱海還有許多以烈士集體命名的地名,或以一位烈士命名,其墓地和紀念地裡有許多烈士一起犧牲的戰友。這些以眾多烈士一起命名的地名,是政府和民眾掛念最多的地方,每年的清明節和烈士犧牲的紀念日,青年學生和少先隊員們都會前來祭掃先烈,以紀念自己的親人和革命的先輩。

吳姚村,是1943年10月在天場戰鬥中犧牲的吳榮光和姚木清兩位對日軍作戰英雄的姓命名的。

“東坎街道三烈村”,則是以在1943年7月阜東縣浦西鄉遭敵被捕殺害的孫志敏、孫海洋、孫永軍三位烈士命名的。

秉義村的命名,是1940年12月被敵特殺害的區委代理書記戴秉義,同時遇害的還有十多位區委工作人員。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海峰村的命名,是1942年2月28日新四軍二十四團700多名戰士在攻打溝墩敵據點時犧牲的七連二排副排長陳海峰及參加此次戰鬥犧牲的其他許多無名的新四軍幹部戰士。

這些以烈士群體命名的村、居,是當地人民群眾的驕傲,烈士的紀念碑、亭和墓也成了當地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具影響力的基地。

無名烈士是人民群眾最難割捨的心痛

濱海是一個崇尚英雄、感恩先烈的地方。每一位烈士紀念地,每年在清明節或烈士殉難日都會有各級政府、社會團體、學校和公益組織的祭掃。而對無名無姓的革命烈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家鄉,也有戰友,有的還可能有妻兒老小,但這一切都成為歷史之謎,這對前來祭掃和瞻仰的人們是最難以割捨的心痛。

"

濱海是個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濱海大地的人民都作出了極大的犧牲。尤其在抗日戰爭中,阜東地區的人民高舉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無私地幫助和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父送子、妻送郎,阜東地區的人民也把自己的優秀兒女送往抗日戰場。戰爭年代,濱海大地上的人民子弟兵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不懼流血犧牲,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也包括了在戰爭中犧牲的無數的先烈。他們當中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年輕的戰士,他們的青春熱血也永遠灑在了濱海大地上。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濱海多處地名以烈士姓名命名,歷史影響最早的是濱海縣的正紅鎮,是以1925年“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今天,戰爭雖然遠去,新中國成立也已70週年,濱海人始終沒有忘記革命先烈。以革命先烈命名的鄉、區、村的地名遍佈濱海大地。濱海人民對革命先烈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革命先烈們在濱海人民的心裡就像一盞盞明燈,始終照亮著濱海人民前進的航程,先烈們就像一座座豐碑,永遠屹立在濱海歷史的座標裡。這些先烈70多年來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也已成為濱海人民永遠的精神財富。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兒女

濱海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軍,濱海集中了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優秀兒女,他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有的在這裡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們把生命永遠留在了濱海。

戰爭年代在濱海犧牲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士,他們都在濱海留下了不朽的英名:

正紅鄉,是以“五卅慘案”中犧牲的共產黨人顧正紅命名的。1921年家鄉遇水災,顧正紅隨母親流落到上海,後在上海日商內外棉九廠、七廠當工人;1924年夏,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舉辦的工人夜校的學習和滬西工友俱樂部的活動,成為了俱樂部的積極分子;1925年2月,參加了工人糾察隊和罷工鼓動隊,在這場鬥爭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5月15日,為抗議日商紗廠資本家撕毀與中國工人達成的協議,顧正紅帶領工人群眾衝進工廠與之交涉,被日商舉槍威脅。當顧正紅的大腿被擊中時,他振臂高呼:“工友們,團結起來!”當再次中彈時,他抓住樹杆,號召工人繼續鬥爭,在被劊子手連開兩槍並用刀猛砍頭部後昏迷,16日,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犧牲 。

陳濤鎮,是以一個抗日女英雄命名的。陳濤,女,安徽霍丘人。曾任阜寧縣東北行署二區工委書記。1941年9月4日,她和區青年隊的張崇山隊長及部分隊員來到了戴灘,由於叛徒的出賣,偽軍包圍了他們,陳濤率領隊員們奮起還擊,終因敵我懸殊,21歲的陳濤和張崇山隊長等人,光榮犧牲。黨和政府為悼念陳濤將戴灘村改為陳濤村。後陳濤鄉也因紀念陳濤烈士而得名。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振東鄉,是以一位華僑抗日英雄命名的。陳振東,祖籍福建廈門,少時隨父兄僑居菲律賓馬尼拉市,30年代中期回國求學。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參與抗日救亡活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來到了鹽城。1941年被日偽軍抓捕,在其被捕期間,中共阜寧縣委、阜寧抗日民主政府多方營救,還是慘遭毒手。陳振東雙腿被截斷,活活絞殺。陳振東就義前,大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土義,消滅土匪、強盜,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陳鑄鄉,以陳鑄烈士命名。陳鑄,岡東鎮人。1941年7月在阜寧縣停翅港找到了新四軍後,便參加了革命。同年九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春,委以阜東縣七區(獐溝,即現在的濱海縣獐溝、陳鑄、正紅三鄉)青教會副主任職務,分配在皋灘鄉(現皋灘村、陳鑄村、濱阜村、蟠水村和上舊村帶)搞民運工作。1944年3月16日,日偽軍60多人到皋灘鄉一帶“掃蕩”, 遭獐溝區地方武裝伏擊後陳鑄的左腿不幸中彈。在動手術時,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設備簡陋,陳鑄犧牲在手術檯上,時年21歲。

還有許許多多在濱海獻出年輕生命的先烈,濱海就是他們的家,各種各樣的紀念設施承載著他們的英名。濱海人民就是這些烈士的親人,每到清明節和烈士犧牲紀念日,他們以各種紀念方式緬懷這些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光榮獻身的先烈們。

以烈士的名義共同命名的紀念地

濱海還有許多以烈士集體命名的地名,或以一位烈士命名,其墓地和紀念地裡有許多烈士一起犧牲的戰友。這些以眾多烈士一起命名的地名,是政府和民眾掛念最多的地方,每年的清明節和烈士犧牲的紀念日,青年學生和少先隊員們都會前來祭掃先烈,以紀念自己的親人和革命的先輩。

吳姚村,是1943年10月在天場戰鬥中犧牲的吳榮光和姚木清兩位對日軍作戰英雄的姓命名的。

“東坎街道三烈村”,則是以在1943年7月阜東縣浦西鄉遭敵被捕殺害的孫志敏、孫海洋、孫永軍三位烈士命名的。

秉義村的命名,是1940年12月被敵特殺害的區委代理書記戴秉義,同時遇害的還有十多位區委工作人員。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海峰村的命名,是1942年2月28日新四軍二十四團700多名戰士在攻打溝墩敵據點時犧牲的七連二排副排長陳海峰及參加此次戰鬥犧牲的其他許多無名的新四軍幹部戰士。

這些以烈士群體命名的村、居,是當地人民群眾的驕傲,烈士的紀念碑、亭和墓也成了當地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具影響力的基地。

無名烈士是人民群眾最難割捨的心痛

濱海是一個崇尚英雄、感恩先烈的地方。每一位烈士紀念地,每年在清明節或烈士殉難日都會有各級政府、社會團體、學校和公益組織的祭掃。而對無名無姓的革命烈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家鄉,也有戰友,有的還可能有妻兒老小,但這一切都成為歷史之謎,這對前來祭掃和瞻仰的人們是最難以割捨的心痛。

這座城以地名緬懷英烈!她就是我的濱海

濱海縣秉義村除了被敵特殺害的區委代理書記戴秉義,同時遇害的還有沒留下名姓的十多位區委工作人員。

海峰村的命名,除了陳海峰烈士以外,700多名戰士中還犧牲了許多,他們都沒有留下姓名。

近年來,我縣要求所有以革命烈士命名的鎮、村、居委會均要有烈士事蹟宣傳陣地或在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場所內設置展覽室,展示反映烈士事蹟的情況介紹,激勵廣大黨員群眾弘揚先烈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強富美高”新濱海的建設。

為致敬英烈、仰望崇高,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新四軍的鐵軍精神,凝聚起推動濱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每年我縣都會在清明前夕組織在烈士紀念設施前開展祭奠烈士活動。

通過向烈士紀念碑、亭、墓敬獻花圈,黨員在烈士紀念碑、亭、墓前重溫入黨誓詞,學生代表向烈士宣誓並作主題發言,同時瞻仰烈士紀念設施。有了這一系列的活動,讓黨員群眾和青年學生們定期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

無數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今天先烈們的英雄事蹟在濱海口口相傳,先烈們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不斷的激盪著濱海人民的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