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前,他們與日寇白刃戰數天,保住了中國最後的“南天門”

抗日戰爭 胡璉 長江 陸軍 鹿九淵 鹿九淵 2017-08-26

前言:在湖北宜昌,有座依山傍水、風光秀麗的小城,石牌。在交通還不發達的歲月,這裡是來往長江上游與中游的必經之路,這使得她的美景夾雜著一絲血色。70多年前,一場血戰打破小城的寧靜,也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日寇調集十萬大軍,在海軍配合下直撲重慶門戶——石牌。中國則集結陸海空三軍約十五萬人迎擊敵軍。鄂西會戰至此開始。此戰的關鍵便是確保戰略要地石牌不失。一來是保障重慶之安全,二來則是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七十多年前,他們與日寇白刃戰數天,保住了中國最後的“南天門”

保衛石牌要塞的是中國軍隊的精銳,也是一支參加過各大重要會戰的英雄部隊。但已歷經六年抗戰,該師的兵員素質已大不如前。

率領該師的是傳奇將軍胡璉。戰前,上級通過電報問他是否有把握守住要塞,胡璉回覆僅僅十二個字:“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因為,在他前面的防線都沒能阻止日寇的鐵蹄。他必須守住袍澤弟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這最後一道防線。

惡戰在即,他給妻子的絕筆信中直截了當地說,如果自己回不來,請她幫忙料理後事,並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等兒子們長大,讓他們當兵殺敵、洗清國仇家恨。總之一句話,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

七十多年前,他們與日寇白刃戰數天,保住了中國最後的“南天門”

在三峽上船的軍隊

隨後,他換上嶄新軍裝,登上鳳凰山之巔,插上一面國旗,並且設案焚香祭天:“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堅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飲,決心至堅,誓死不渝。

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5月底,日寇進抵石牌外圍,短兵相接的戰鬥越來越激烈,雙方發生了抗戰以來最慘烈的刺刀肉搏戰。因為當面之敵是日軍第三師團,這是日軍最早建立的六個甲種師團之一,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力十分強勁。

七十多年前,他們與日寇白刃戰數天,保住了中國最後的“南天門”

日本甲種師團

自侵華戰爭以來,該師團先後入侵上海、南京、徐州、武漢等地,雙手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胡璉告訴士兵們:“從明天起,我們將與敵人短兵相接。戰至最後一個,將敵人枯骨埋葬於此,將我們的英名與血肉塗寫在石牌的岩石上!”

兩天後,日寇開始對石牌發起總攻,也是最悲壯的時候到了;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的中國士兵,端著上了刺刀之後比自己還高的步槍,前赴後繼地撲向全副武裝的日寇。

這一天的戰鬥,竟有三個小時聽不到槍聲,因為雙方白刃戰已經使得開槍的距離不夠了。

七十多年前,他們與日寇白刃戰數天,保住了中國最後的“南天門”

刺刀肉搏戰

日軍素來以精湛刺殺和射擊技術和不怕死的“武士道”著稱。但這次,中國軍人憑藉著保家衛國的信念壓倒了敵軍。近2000餘日軍的死屍在陣地前堆成了金字塔,但也有1500餘名中國官兵永遠沉睡在這片熱愛的土地上。

此外,除陸軍官兵的血戰,海軍也在此戰中立下殊勳。

日寇在長江沿岸遍地設置炮樓和探照燈,並有炮艇日夜巡邏。中國海軍的佈雷隊員們只能在夜間推著一兩百公斤重的水雷在長江的主航道間鳧遊。

而堅守要塞炮臺的海軍官兵面對日寇凶猛的炮火,死戰不退,誓與陣地共存亡。

七十多年前,他們與日寇白刃戰數天,保住了中國最後的“南天門”

石牌保衛戰紀念碑

戰至6月初,中國軍隊以一萬餘人犧牲的代價總共擊斃擊傷日軍兩萬五千餘人,日軍被迫撤退。其中, 十三師團原定於被調往太平洋戰場,但在此次會戰中的過半傷亡使其淪為三流師團,至太平洋戰爭結束都未參加大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