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神奇的地道戰(四)

抗日戰爭 地道戰 歷史 方誌河北 2017-06-17
「抗日烽火」神奇的地道戰(四)

關注“方誌河北” ,我們一起來長知識!

地道不僅能藏人、藏東西,還可以辦工廠、開醫院、辦報社、建倉庫......真是神奇極了,這就是一個“地下王國"啊!

編者按:

「抗日烽火」神奇的地道戰(四)

神奇的地道戰(四)

「抗日烽火」神奇的地道戰(四)

《地道戰》畫冊

巧妙的地道工廠

抗日戰爭中,我們部隊和民兵的武器、彈藥,主要來源是繳獲敵人的。但是,手榴彈、地雷、炸藥這些武器,卻要依靠自己生產。有了地道以後,負責軍工的同志就把工廠搬入地道里。六分區在束鹿縣的司馬村地道里設了一個兵工廠,有軍工30名,專門製作手榴彈和地雷等。地道工廠與地面上的建築物連在一起。鼓風爐裝在地面上,鑄造、翻砂放在地道里。煙囪和地上做飯的煙囪通著,冒出的煙和炊煙一起散去。這個廠祕密生產了多年,為戰爭做出了很大貢獻。寧晉縣政府在小劉村建立了一個地下武器修理車間,在浩固村辦了一個地下造紙廠。十分區在霸縣馬房村建立了地下手榴彈廠,開工後第一個月就生產了1000枚手榴彈,一直到日本投降,這個廠才停工。七、八、九分區也都建立了地下兵工廠以及其他地下工廠,有力地支援了前線。

神奇的地道戰

「抗日烽火」神奇的地道戰(四)

紅色電影《地道戰》畫面

獨特的地道醫院

環境殘酷時期,我們的醫院化整為零,傷病員分散安置在“堡壘戶”家裡,由群眾掩護治療。敵人搜查時,就充作房東的兒子、丈夫等親屬。有了地道和地洞,人們就設法把地洞改成病房。被譽為"冀中子弟兵母親"的李杏閣,家住安平縣報子營,緊靠敵人據點,她利用地洞先後收養了73名傷病員。她的家變成了八路軍的“小醫院”。獻(縣)交(河)縣軍王莊黨支部,辦起了一個地道醫院。她們把地上地下結合起來進行了巧妙的設計。在地下挖成井字形幹道,高1.5米,寬1.2米,可以抬著傷病員在裡邊行走。幹線周圍挖一環形地道連結,再由環形地道挖支線通向水井、樹叢、枯井,作為通氣孔、射擊孔、隙望孔和突圍口。傷病員的病房和手術室在地面上,與地道相通。地道口設有陷阱、翻板、線箭、窩弓之類的暗器。地道頂上有地雷封鎖。洞裡有防水、防毒、防煙設備。敵人知道這裡有地道以後,多次來村搜查。在人民群眾的保護下,敵人始終未能找到洞口。這所醫院從1942年夏到1944年秋兩年多的時間裡,共收治了600多名傷病員,救死扶傷,做出了很大貢獻。

「抗日烽火」神奇的地道戰(四)

地道戰之歌

在地道里辦報

冀中的新聞工作者,能在極殘酷的環境中堅持工作,保障報紙的出版發行,主要是依靠群眾、依靠地道作掩護。

軍區的《前線報》社,在深澤縣和安平縣交界處的李莊野外,挖了一個大洞,上邊是莊稼地,下邊放著石印機和印刷器材,紙張分藏在“堡壘戶”家。工人就在地洞裡印報紙。遇有敵情,把洞口掩蓋起來,人員轉移。敵人走後,挖開洞口恢復工作。六地委的《團結報》社,七地委的《黎明報》社,八地委的《勝利報》社,九地委的《團結報》社,十地委的《黎明報》社,有的住在離敵人據點很近的村莊。因為都有地道作依託,有“堡壘戶”作掩護,所以都保證了報紙的出版發行。

地下倉庫

為了防止敵人掠奪物資,各地區修建了許多地下倉庫。有的在村中間挖成,大洞套著小洞,轉好幾層;有的挖在枯井裡,洞口用磚砌好,敵人無論如何敲打也發現不了。為了防止糧食發黴,還加上防潮物,挖有通風道,同時還挖有若干小藏糧洞,以供隨時取用。

「抗日烽火」神奇的地道戰(四)「抗日烽火」神奇的地道戰(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