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蓋”步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厲害?

文|一枚粽子

因為抗日戰爭,“三八大蓋”步槍也逐漸被中國人所熟悉。它作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沾滿了中國軍民的鮮血。同時,英勇的中國軍民通過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也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如今許多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都少不了“三八大蓋”的身影。那麼,“三八大蓋”在抗日戰爭時期有著怎樣的傳奇歷史呢?

“三八大蓋”步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厲害?

“三八大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陸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該槍定型生產是在1905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三十八年,因此被命名為“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俗稱三八式步槍。因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所以被中國軍民稱之為“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步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厲害?

“三八大蓋”口徑僅僅只有6.5毫米,但是其相較於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武器來說,有著高精度、高穿透力和攻擊距離遠的多重優勢。這些優勢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狀況來說十分重要。。在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在《陸軍鐵帽物語》中記載:日軍“軍神”飯塚國五郎陸軍少將頭戴鋼盔,在向前來採訪的日本記者擺拍造型時,被國軍神槍手用“三八大蓋”遠距離一槍擊中胸部而喪命。這段記載足以彰顯出“三八式”遠距離、高精度的優點。

另外,“三八大蓋”還可以裝備刺刀,這也是日本軍部明確要求的設計。“三八式”裝備刺刀一方面是因為三八式是手動拉槍栓,射速慢,不能做到火力完全壓制,所以肉搏不可避免。這也就有了抗戰劇中經典的日本士兵退彈(防止誤傷自己人)準備肉搏的場面。另一方面,日本國內資源相對匱乏,因此並沒有太多能力生產出口徑大、殺傷力特別強的武器。比如手槍中的南部十四式以及步槍中的“三八式”,都是一些製造工藝簡單,殺傷力一般的武器。在抗戰初期,這些武器還足夠使用。但是到了抗戰中後期,中國軍隊裝備了越來越多的美式武器,日本武器的落後性也逐步凸顯。

“三八大蓋”步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厲害?

“三八大蓋”是日軍侵略中國的利器。

但是,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八路軍、新四軍及各支抗日武裝力量也繳獲了不少“三八大蓋”。“三八大蓋”一度成為八路軍士兵們夢寐以求的先進武器。據相關資料記載,1943年9月的一天,駐紮在山東省棲霞縣的八路軍64團。有一名當時年僅18歲的戰士宋嶺春,曾使用繳獲的一支“三八大蓋”步槍,準確擊中駕機的日軍飛行員,並將該機擊落,從而得到時任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接見,並在山東各解放區到處宣傳其戰績。

“三八大蓋”步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厲害?

“三八大蓋”利用其簡單而又實用的設計,使其成為整個抗日戰爭中使用時間最長的步兵武器。抗日戰爭勝利後“三八大蓋”成為共產黨領導的民兵部隊的主流武器。在解放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光文 --《抗日名槍—“三八大蓋”之抗日利器》

2.騰訊~大燕網 -《“三八大蓋”赫赫在列 揭日本侵華主要槍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