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籍開國將軍》晉察冀邊區鮮為人知的電話“飛”線偵察網

《閩西籍開國將軍》晉察冀邊區鮮為人知的電話“飛”線偵察網

劉彬是紅軍時期我軍通訊和機要工作的創始人之一。抗日戰爭開始後,劉彬擔任晉察冀軍區通訊科長、通信營長。他吸取紅軍時期通信人員技術素質比較低的教訓,首先從培養自己的無線電通信人才開始。他組織了電話員、無線電報務員、無線電技工、司號員等各類專業培訓班20多期,培訓人員達數百人。這批骨幹陸續充實到各部隊,使各部隊作戰保障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通訊器材缺乏,技術條件落後,劉彬就地取才,自力更生,發動群眾開展收割敵人電線的競賽,沒有電池,就因陋就簡開辦電池廠;沒有電話機,就用舊材料拼湊組裝;交換機缺材料,就用繳獲的炮彈殼加工製作;沒有瓷瓶,就自己設計並建土窯燒製;沒有架線工具,就用自制工具代替。最困難的是部分精密零件和原件奇缺,就得派人到敵佔區通過地下黨同志購買。

《閩西籍開國將軍》晉察冀邊區鮮為人知的電話“飛”線偵察網

根據晉察冀軍區要求和部隊下屬的情況,結合作戰任務的需要和敵人活動的特點,劉彬制訂了電話線架設規劃。晉察冀軍區的電話線全部避開敵人大道,沿偏僻的山坡、山溝架設,有的乾脆從兩個高聳的山峰間“飛”過去。敵人眼巴巴的看著天上的“飛”線而無可奈何。因為,上山破壞“飛”線,要爬很高的山,小股敵人上山,有被八路軍殲滅的危險;大隊人馬攀登,擁擠不堪,更易遭襲。晉察冀軍區通訊部隊架設“飛”線的經驗,起初是單路單線,後來架成多路迂迴線路,把山區的各個縣份連在一起,四通八達。

劉彬還想出了更令敵人頭痛的“絕招”:他把電話站組成嚴密的偵察網。每個電話站人數不多,十分機動靈活。反“掃蕩”時,通訊部隊掌握敵情,甚至在山頭上直接觀察敵人的行動,用電話把敵情報告給領導機關,使廣大軍民能及時地向適當方向轉移。等敵人快到跟前的時候,電話兵迅速把電話機撤掉隱蔽起來;敵人一走,又把電話架設起來。劉彬這一高招,有力地保證了各級指揮機關對敵情的瞭解和通訊聯絡的暢通。至1939年,軍區所在的冀西地區的所有電話線路都達到了隱蔽可靠暢通的戰時要求,並開設了十幾個電話站,形成了長達萬餘里的通訊網絡,建成了晉察冀軍區指揮機關為中心與各軍分區相聯的通訊網絡。

聶榮臻元帥在回憶錄中對劉彬所領導的通訊工作評價甚高:“晉察冀邊區四通八達的電話線,特別是戰時祕密電話線,保證了我們在反掃蕩戰鬥中及時瞭解各方面情況,指揮部隊同敵人周旋,尋機打擊敵人,發揮了巨大作用。”

《閩西籍開國將軍》晉察冀邊區鮮為人知的電話“飛”線偵察網

劉彬將軍簡介

劉彬, 上杭縣藍溪鎮人。1928年參加農民暴動隊, 1929年編入閩西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四軍軍部通信員,紅一軍團司令部譯電員等,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司令部參謀、機要科科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機要科科長、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通信科科長兼通信營營長。先後進入晉察冀分局黨校和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學習。畢業後任陝甘寧邊區教導二旅獨立團副團長,參加了平型關戰鬥、百團大戰和開闢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通信大隊大隊長,冀晉軍區副參謀長兼後勤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參謀長兼後勤司令員,參加了平漢、正太、綏遠等戰役和解放張家口的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軍運部部長,內蒙古軍區第三副司令員,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