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扶貧暖棚建造現3份真假合同 多人被免職

新京報訊(記者 張彤)內蒙古赤峰一扶貧暖棚建造商反映,喀喇沁旗小牛群鎮政府與鎮裡的關山溝村書記簽訂合同建造暖棚,同一個項目卻出現3份合同,乙方均為不同公司。而暖棚建造好後,建造商遲遲拿不到工程款,村民也反映扶貧暖棚質量不過關。昨日晚間(6月28日),新京報記者從喀喇沁旗委書記高希華處獲悉,目前涉事村書記、鎮黨委書記均已被免職,公安、紀委介入調查完畢,正在走司法程序。

村民反映扶貧暖棚質量不過關

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小牛群鎮村民張文軍告訴新京報記者,2017年7月,時任小牛群鎮關山溝村黨支部書記段風學找到張文軍等3人一起合夥承包小牛群鎮扶貧蔬菜暖棚建造項目,每個暖棚造價9萬元,計劃建設146個暖棚,4個月完工。張文軍稱,合夥後他負責購買建築材料。

據瞭解,這個蔬菜暖棚項目屬於小牛群鎮易地扶貧搬遷示範園。內蒙古新聞網曾於2017年報道了這個項目,其中稱,該項目佔地684畝,計劃投資1681萬元,建169個暖棚,其中86戶異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每戶一個暖棚,每個棚投資約12萬元。

張文軍說,2018年11月竣工後,他們卻一直沒有拿到工程款,“我和張淑華墊付了工程款和工人工資,每個工棚實際造價9.8萬元,建設了146個,但段風學一直沒給錢。”

他還表示,還有村民向他舉報稱,工棚質量不合規矩。按照建造合同內容,每個暖棚上方棉被鋪設重量每平方米為8斤,後扒採用鍍鋅網片,鋪設花絲氈,中間加一層擠塑板。但實際村民過稱後發現,每平方米棉被的重量僅有5斤,還用鐵絲12道+上鋪草簾子替代原設計的鍍鋅網片+擠塑板,“這樣會大大降低暖棚內的溫度和實際使用壽命,不結實,幾年就壞了。”

新京報記者在他提供的照片中看到,工人正在暖棚上方鋪設草簾。

同一項目出現3份合同

此外,他還發現,段風學與小牛群鎮政府簽訂的合同也有“貓膩”,“承包這個項目居然出現了3份合同,暖棚造價不同,乙方也不同,但承包項目是一樣的。”

張文軍提供了三份名為《官(此處應為“關”)山溝興盛設施農業產業園區日光溫室建設委託協議書》的合同,甲方均為小牛群鎮人民政府。

第一份合同的乙方為壽光市天合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其中稱,每個日光溫室大概總造價不超過11萬元,簽字人為李相金。第二份合同與第一份合同內容完全相同,乙方變更為喀喇沁旗興農利農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每個日光溫室造價不超過11萬元,簽字人為段風學;第三份合同中,乙方為銘豐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每個日光溫室造價不超過10萬元,簽字人為段風學。

內蒙古一扶貧暖棚建造現3份真假合同 多人被免職

第三份合同,張文軍稱他只見過這份合同。受訪者供圖

“我只見過第三份合同,段風學找我是以9萬元的造價合夥建造的,那實際上到底是多少錢的造價?”張文軍說,他曾前往喀喇沁旗工商局查詢,發現銘豐農牧業專業合作社並不存在,新京報記者也未查詢到該合作社相關信息。

而第一份合同中的壽光天合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也否認曾簽署過這份合同。新京報記者致電上述公司,公司副總經理王建輝稱,他們公司從未與小牛群鎮政府簽訂過任何合同,簽字的李相金也不是他們公司的人,“我們確實去當地考察過這個項目,但沒有談成合作,也從來沒有簽過,幾個月前,還有赤峰官方的人來我們公司調查過,我們沒有做過。”

張文軍說,因工程款一直不到位,今年1月份,在小牛群鎮政府主導下,他和段風學簽訂了調解協議。協議中稱,工程回款按照佔股比例分配,張文軍等3人應收940.5376萬元,應在今年9月30日前,由小牛群鎮政府全部結清,“現在我們收到400萬了,剩下的還沒收到。”

新京報記者嘗試撥打段風學、李相金電話,均無法接通。代表小牛群鎮政府簽字的王英凱也一直未接聽電話。

昨日晚間(6月28日),小牛群鎮鎮長烏彬彬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公安、紀委已介入調查此事,其他不方便迴應,新京報記者再追問鎮政府相關人員是否知曉3份真假合同,他表示不便透露。

喀喇沁旗委書記高希華告訴新京報記者,段風學曾為關山溝黨支部書記,王英凱曾為小牛群鎮政府黨委書記,在扶貧暖棚建造工程中嚴重失職失責,半年前,兩人均已被免職。目前,喀喇沁旗公安、紀委已將事實查清,正進行司法程序。

新京報記者 張彤

編輯 周世玲 校對 何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