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相信你們腦中浮現出的會是“當然需要超巨”,“得要防守大閘”,“頂級3D”諸如此類的答案,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不是這種話題。需要得到什麼樣的球員才能加入爭冠行列,對於每支球隊在每一個夏天都是不一樣的,這完全無法得到一個通解。在這個休賽期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

在18-19賽季,NBA三十支球隊總共支付了35.7億美元的球員工資,在整個常規賽共產生了1230場勝利,這意味著平均每場勝利的價值大約是290.6萬美元。這是什麼概念?18-19賽季的工資帽是1.019億美元,奢侈稅線是1.238億美元,假如一支球隊的所有合同都是正好物有所值,而他們的工資支出處於工資帽和奢侈稅之間,那麼這支球隊理論戰績在35勝到42勝之間,在最好的情況下,這個戰績也僅僅高於今年最差的季後賽球隊活塞的41勝。

那麼,一支球隊想要獲得更多的勝場只能支付更多的工資,也就是球迷們經常說的“老闆太摳,不肯交稅,怎麼贏球”,實際上,堆高總工資能帶來的勝場收益非常有限,以支付了鉅額工資的雷霆為例,他們1.43億美元的總工資單隻帶來了49勝的戰績。你一定會說,那是他們垃圾合同太多,實際上雷霆為平均每個勝場支付了291萬美元,只是正好約等於聯盟平均的勝場代價而已。

這就帶來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由於工資帽和奢侈稅的存在,要想獲得更好的戰績,唯一現實的路線是——簽下單個勝場成本低於290.6萬美元的超值合同,想要具備爭冠的實力,手握多個超值合同是必要條件。以今年為例,雄鹿為每個勝場支付了203萬美元。猛龍則是234萬,勇士是255萬,我們幾乎都可以喊出口號了:無超值不冠軍。那麼問題來了,合同超值的球員在哪裡才能買到呢?

這種球員你不籤,別說爭冠,季後賽都進不了

最容易得出的答案是——在三天後的紐約巴克萊中心。新秀球員由於從未在NBA征戰過,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常說選秀就是刮彩票,勞資協議中為了降低資方在新秀球員身上的風險,對新秀制定了標準合同,這個標準合同的薪資在大體上是十分廉價的,從六號籤開始,首年的標準薪資就不到一個空間中產特例了。一個十號秀在他的第四年只從球隊拿500萬美元,但很有可能已經成長為一個優質首發,運氣好的話甚至是全明星,打出1500萬甚至2000萬以上的身價。如果他是個首輪末新秀那就更棒了,比如今年總決賽的魯尼只需要150萬美元,西亞卡姆只需要250萬美元,實際比賽貢獻可能在十倍以上。當然,如果你的前三號籤的新秀變成了打不上球的水貨,那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第四年合同已經上千萬了。

其次,我們就需要去自由市場上轉轉了,自由球員市場當然是既有機遇又有風險,垃圾合同時刻在等待著那些一時糊塗的總經理們。我們大致歸類了4種最有可能產生超值合同的球員。

1.頂薪超巨

這幾乎是毫無懸念且風險極小的。給一個頂級球員開出頂薪合同對總經理來說根本沒有什麼業務水平上的考驗,區別只在於人家願不願意來。像詹姆斯,杜蘭特(如果沒受傷的話),庫裡,哈登這樣的球員如果願意來你的球隊,不會有任何總經理有片刻薪資上的猶豫。NBA的頂薪限制本質上是頂級球星向中下層球員的讓利行為。

以詹姆斯為例,17-18賽季RPM顯示詹姆斯為騎士貢獻了多達15.86個勝場,如果按290.6萬的平均單個勝場成本來算,詹姆斯價值4600萬的薪水,而實際上他簽約湖人時,第一年僅拿3570萬的薪水。哈登18-19賽季打出了價值5400萬的表現,而火箭只需要向他支付3040萬。類似的庫裡,杜蘭特,喬治皆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即便杜蘭特受傷復出後即便只有之前表現的八成,也應該向他報頂薪合同,他們原本的價值就是遠超頂薪的。

2.面板數據一般,但場上影響力出色的配角球員

簽約頂薪球員不需要總經理搞什麼慧眼識珠,而且球隊所在城市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有時候再高明的總經理也敵不過陽光沙灘和比基尼美女。但第二類球員就是總經理髮揮水平的時候了。

NBA大體上總是存在這樣的趨勢,面板數據漂亮的球員能獲得更多的關注,持球強的球員比無球強的球員得到更高的評價,進攻的價值比防守的價值更容易被看重。這就意味著那些面板數據一般,能兼容頂級持球球星,防守又好的球員即便人人都想要,但薪資行情卻怎麼也不如球星們,而他們在一個合適的體系裡往往能發揮出極強的比賽影響力。

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屬於丹尼-格林,他在今年的自由市場上或許只會獲得1200-1600萬這樣的報價,很難想象會有哪個總經理花2000萬來追求他。但過去一個賽季,他的RPM甚至超過了吉米-巴特勒,如果我們假設他能以今年的水平在下賽季出戰75場比賽,結合工資帽的漲幅,他的比賽價值可能會超過3000萬。

這種球員你不籤,別說爭冠,季後賽都進不了

同類型但稍遜的還有貝弗利,他或許具備兩千萬的比賽價值,但在市場上絕對不需要這麼多錢才能簽下他。如果你願意考慮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將,那麼35歲的雷迪克也是不錯的選擇,年齡會讓他的表現出現下滑,但即便如此他的比賽價值也可能在1600萬以上,再說一遍,絕對不需要這麼多錢就可以得到他,他去年在市場上得到的普遍報價就已經低於1200萬了。

相對的,那些面板數據好看,只擅長持球主攻(甚至主攻效率還不高),偏偏還防守不好的球員,就極有可能是溢價合同的重災區。

3.優缺點都很明顯,但有可能通過球隊體系彌補的球員

這類球員想要讓他們發揮超值的作用就對球隊有更高的要求了。他們在市場上的行情不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往往都有各家總經理認為的“致命缺陷”讓他們拿不到好的報價。認清他們的優缺點,給出一個稍高於市場價一點點的合同拿下他們,然後讓教練組想辦法揚長補短,在這裡,第三步必然是最難的。

過去兩個賽季裡,溜馬似乎是做的不錯的球隊,他們本賽季的工資單隻有1.1億美元,是所有季後賽球隊裡最低的,每個勝場的成本為230萬美元,在所有球隊裡第五低。他們兩年前用每人一千萬的年薪簽下了科裡森和博格丹諾維奇,這兩人都被認為有著嚴重的防守缺陷,而今年,帶著這樣兩個防守漏洞首發,溜馬成為了全聯盟防守最好的球隊之一,兩人根據RPM計算的比賽價值都超過了1500萬。

比起第二類已經打出了不錯的表現,只是因為普遍的市場價值觀而物美價廉的球員,此類超值合同還是更難出現,畢竟,在球隊真正彌補他們的缺陷之前,他們確實還沒有額外的高價值。而且,球隊實際上要面臨一定程度上萬一無法彌補這些缺陷的風險,儘管由於較小的合同,風險並不算大。

4.非頂薪中鋒

這一類型的超值和前面三類都不同,第一類球員的超值是因為勞資協議的限制,第二類是因為市場評判標準的影響,第三類事實是球隊的後天改造,而這一類其實是源於籃球發展的時代特徵。目前的聯盟對於角色球員定位的中鋒,要求更加功能化,技術要求不斷放低,這就導致了中鋒的替代品更好找,也就是佩爾頓常說的“中鋒的可替代水平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鋒球員的市場行情自然就變差了,最近兩年的自由市場有著太多的實例。

但反過來說,由於中鋒的身高在防守端是個天然優勢,中鋒的市場行情走低並不會影響他們在場上的價值。球隊有了更多機會用更便宜的價格獲得更高場上價值的球員。

這種球員你不籤,別說爭冠,季後賽都進不了

比如勇士的魯尼,不會有球隊總經理給他開超過1000萬的合同,而他按照RPM計算的比賽貢獻超過1800萬。不僅是這種不到千萬級的中鋒是這樣,霍福德,大洛佩茲這樣的球員因為在進攻端具備更豐富的技能包,今年的比賽價值超過了3000萬,但絕對不會有球隊以這樣的價格來追求他們。甚至在底薪市場也會有機會找到合格的中鋒替補甚至低配首發,比如奇才的托馬斯-布萊恩特今年只拿100萬的工資。

相對的,側翼球員由於大趨勢影響,行情水漲船高,相對就需要更大的投資來獲得同等水平的戰力,在中鋒上省下的錢可以拿去投資側翼。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球員由於某些原因,一直未能打出高身價,比如傷病,個人場外因素的影響等,有可能會在簽下合同後由於外部原因甚至是運氣因素的改變突然出現重大進步,這也會促成超值合同,比如庫裡之前的童工合同完全是因為傷病史影響,但這就不是管理層可以考量的事情了,可遇不可求。

交易中也可能會得到超值合同,除了前面自由市場簽約部分提到的類似原因之外,還會有一些球員因為是較早簽下的合同,隨著工資帽的上漲而變得更有價值,到合同年,由於夏天簽下新合同的利益驅使,這些球員的價值就達到了峰值,今年的猛龍雄鹿76人都有多名合同年球員。但這樣的超值合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想要在交易中獲得,也必須復出相應的代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