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投降後,斯大林要槍斃10萬戰犯,盟國為何不同意?

1945年5月7日,隨著德國的最終投降,盟軍開始大規模逮捕那些被指控在二戰中犯有罪行的納粹領導人。但是在如何處置這些納粹戰犯問題上,盟國內部卻產生了爭執。其中英國和蘇聯都認為刑事審判沒有必要,提議即刻處決這些喪心病狂的惡徒。斯大林甚至建議,應該馬上處決5萬到10萬名德國重要戰犯。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要槍斃10萬戰犯,盟國為何不同意?

被蘇聯處以絞刑的納粹戰犯

但最終盟國內部還是同意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羅伯特·傑克遜的建議,建立國際軍事法庭讓罪人服罪,歷史上第一個國際軍事法庭也由此誕生。只是有意思的是,在法庭開審之前,很多納粹戰犯都被勒令參加多輪記者招待會,接受西方記者長時間的採訪和質問。這其中既有納粹德國海軍和陸軍的首腦,也包括在希特勒自殺後被控制的德國的海軍上將卡爾·多尼茨。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要槍斃10萬戰犯,盟國為何不同意?

納粹戰犯的罪行藉助媒體得以迅速傳開

這樣的安排在當時是有著某種特殊意義的。因為對於歐洲大部分國家而言,納粹德國挑起的這場戰爭帶來了太多的痛苦與傷害,納粹戰犯的公開懺悔和道歉,對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是種撫慰。同時,這些新聞報道和視頻也會被通過特殊渠道傳給日本法西斯內部,對於在太平洋戰場上困獸猶鬥的日本人來說,將有助於進一步瓦解其反抗意志。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要槍斃10萬戰犯,盟國為何不同意?

二戰中被摧毀的法國城市

在當時,納粹德國政權雖然已經崩潰,但是納粹陰霾卻還並未散去。那些參與了戰爭並犯下罪行的納粹戰犯們仍在百般否認,一些低級士兵也認為自己只是在履行自己的義務而已,不是犯罪行為。但是隨著更多的納粹集中營被盟軍解放,越來越多的證據足以表明德國軍隊與納粹黨衛軍是同謀的。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要槍斃10萬戰犯,盟國為何不同意?

奧斯維辛集中營極其殘暴的屠殺現場

1945年12月,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開始開庭審理納粹戰犯,共計24名戰犯在這裡受到審判。例如,阿爾弗雷德·喬德爾,他是德國投降談判中的最高軍官之一,在這裡被指控支持在集中營使用奴工和在俄羅斯與挪威攻擊平民等數項罪名。他的上司,鄧尼茨,被指控“策劃侵略戰爭”;還有埃裡希·雷德爾,一個職業的海軍軍官,在戰爭中領導了德國海軍部隊五年,因為指揮了規模巨大的潛艇戰,也獲得同樣的指控。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要槍斃10萬戰犯,盟國為何不同意?

阿爾弗雷德·喬德爾

大體上,紐倫堡將戰犯罪行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危害和平罪,第二類是戰爭罪,第三類是反人類罪。在被起訴的24人中,有多達12人被處以絞刑,並被迅速執行。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納粹德國空軍前將領赫爾曼·戈林。這位納粹二號人物,也是臭名昭著的蓋世太保的締造者,最終卻沒有走上絞刑架,他在被處決的前2個小時,吞服氰化鉀自殺身亡。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要槍斃10萬戰犯,盟國為何不同意?

法庭上受審的戈林

紐倫堡審判雖然在清算納粹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紐倫堡法庭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論。有些人在爭辯說紐倫堡的過程是有缺陷的,很大程度是因為那是一群勝利者起訴失敗的敵軍將領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在當時並不構成犯罪。然而,無論如何,紐倫堡是國際關係法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為當代世界留下了一套處理戰爭問題的行為準則。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要槍斃10萬戰犯,盟國為何不同意?

紐倫堡大審判現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