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軍事歷史 法國 陸軍 英國 威廉二世 遊民星空 2019-02-21

有些時候,歷史的舵輪會被交到一些人手上。在衝動之下,這些決策者們做了看似無可指摘的決定,但世界卻被推向了戰爭。在1914年,這種情況便降臨到了法國和德國,並讓數百萬人不自覺地成了它的犧牲品。

“速戰速決”

在《文明6》“風雲變幻”DLC新增的劇本“戰爭機器”便展現了這樣的時刻。而在現實中,德國陸軍的總參謀長小毛奇(Helmuth von Moltke)扮演了和玩家一樣的角色。只不過,在開局時,他已經67歲了,年齡的增長讓他不再健康和果斷。同樣,他面對的也不只有一幅六角格棋盤,而是山一樣的地圖、計劃書和各種表格,其中要調動的火車就達到了1.1萬列。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更不幸的是,他偏偏有一位不安分的上級。作為德國的皇帝,威廉二世生性衝動魯莽,他相信如果德國想擁有“尊嚴和榮譽”,就必須與周邊國家開戰。這種偏狹的心態,很快讓德國四面樹敵,到1914年時,原本友好的英國和俄國都站到了德國的宿敵——法國一邊。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從某種意義上說,戰前歐洲關係的緊張,很大程度上與他的鋌而走險有關

顯然,此時的局勢已經非常明顯,如果爆發長期戰爭,戰爭將變成綜合國力的比拼,德軍將絕對沒有希望勝利,但即使如此,威廉二世依舊仍然懷有一種鋌而走險的想法,他相信,自己有著全世界最好的軍隊,在一場短期作戰中,德國人將在戰場上無往不克。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德軍必須搶先發起攻擊。一個作戰計劃便被推向了前臺前臺,歷史學家們通常將其稱為“施裡芬計劃”,這個名字來自德軍的前任總參謀長施裡芬。

該計劃的重心是將陸軍主力集結於西部,以優勢兵力盡快擊敗德國最大的威脅——法國。但問題在於,雖然德軍的素質和兵力要勝於對手,如果他們要發動對法戰爭,就必須考慮俄國的威脅——在很早之前,由於對德國的野心感到恐懼,俄國與法國簽訂了同盟條約,如果一國遭到了德國的攻擊,另一國就必須提供軍事支援。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德國陸軍前總參謀長施裡芬,1914年德國對法作戰計劃基本沿襲了他的思路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和《文明6》DLC“風雲變幻”的情況一樣,德軍的最終目標也是法國的首都——巴黎

既然如此,德軍該留出多少部隊用於提防俄國?這個問題也先後困擾著施裡芬和小毛奇:如果部隊太多,攻擊法國的部隊就會遭到削弱,速戰速決的計劃就會落空;如果部隊太少,俄軍就有可能長驅直入,一舉橫掃德國東部地區。

在該計劃的最初版本中,施裡芬並沒有打算在東線集結重兵,因為在他看來:俄國不過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存在——這一點後來引發了爭議。

但在當時,施裡芬的看法並沒有錯:在1906年前後,俄國正經歷著內亂的折磨。事實上,連一些俄國將軍自己都坦承:任何戰爭都將把國家推向毀滅的深淵。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日俄戰爭期間,被日軍擊沉在旅順港內的俄軍戰艦。在施裡芬計劃制定時,俄國可謂內憂外患:在國外,他們剛剛被日本擊敗,國家的顏面掃地;在國內,下層民眾則發起了罷工和騷亂。毫不奇怪,德國人會認為俄軍不足為慮

但在1914年時,情況出現了變化:此時的俄國已經恢復了元氣。在過去10年中,該國的工業產值增加了超過80%,而最令德軍恐慌的是俄國人整軍備戰的決心:在過去5年,俄國政府每年都將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軍費,到1914年時,俄國陸軍已經擴充到了140萬人,此外,他們還可以動員數百萬的後備部隊。雖然這些軍隊在素質上無法和德軍相提並論,但憑藉數量優勢,他們依舊可以一點點把德國人“淹沒在血泊裡”。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繪畫:1914年的俄國陸軍,在數年的建設和改組後,這支部隊已恢復了不少元氣

於是,德國人的計劃成了一個精巧的天平,作為天平上的籌碼,只要各個軍團和師團的部署稍微變動,原先的平衡就有可能被徹底打破。出於對俄軍的擔心,小毛奇最終決定將一部分進攻的部隊部署到東部。

這也意味著,西線德軍的壓力更大了。不僅如此,德法邊境是一大片丘陵地帶,大軍要想長驅直入並不容易。

事實上,早在制定作戰計劃之初,施裡芬元帥便注意到了這種情況,為了打破僵局,他選擇了一種極為鋌而走險的方案:這就是強行對西歐的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發動進攻,在殲滅他們的弱小軍隊後,德軍將趁法軍驚魂未定之際一舉攻佔法國首都。隨後,得勝的德軍將調往東方,擊敗剛剛完成動員的俄國大軍。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施裡芬計劃示意圖,其中要求德軍借道比利時和盧森堡,從北部攻克巴黎

雖然這種做法從軍事角度無可厚非,但從戰略和政治的角度,它卻是一種鋌而走險之舉:侵略中立國不僅會讓德國陷入輿論窪地,還註定讓英國無法置身事外。倫敦的政治家們知道,如果威廉二世佔領了比利時、再擊敗了法國,他就獲得了一個入侵英國本土的跳板,這將令英國的處境極為危險。

從這個角度,英國人註定不可能對德國的侵略行動視若無睹。然而,在德國人看來,這種風險完全是可以承受的——因為在和平年代,英國陸軍的規模一直不大,這讓德國人產生了一種自負的輕敵情緒:19世紀末,德國政治家俾斯麥更是放言,他只要派遣警察,就足夠俘虜登陸的英國陸軍。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1914年、進行戰爭動員的英國陸軍,施裡芬計劃嚴重低估了英國陸軍的威脅

這種心態讓德國人下定了冒險的決心。他們低估了英國陸軍的威脅、也低估了中立國奮戰到底的決心,這讓他們的計劃從一開始便成了一場豪賭。但德國人不知道,法國人也制定了一個針鋒相對的計劃——尤其詭異的是,其中的思路幾乎和德國人頗為相似,他們都認為,大膽而堅決的進攻可以解決一切軍事問題。

“攻勢邪教”

1900年之前,法國軍隊都準備在對德戰爭中採取守勢,但在20世紀初,隨著經濟發展,法國的軍隊和民眾也變得極為自信,認為應當以更積極的手段對付德軍。很快,他們的作戰規範中便出現了這樣的說法:

“戰鬥首先是精神上的較量,如果征服的慾望沒有了,失敗將隨之而來。勝利不屬於戰場上最安逸的一方,而是屬於擁有最堅定信念的人。”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1913年、法國陸軍的一支胸甲騎兵部隊在演習中稍事休息,就像圖中展示的情況一樣,他們雖然裝備著現代化的槍械,但他們的制服仍然有濃厚的19世紀風格。更尷尬的是,他們的軍事思想也沒有跟上時代

這種學說在今天被稱為“攻勢邪教”,他們的鼓吹者認為,勝利的關鍵就是不顧一切地進攻。考慮到它的流行程度和後來的災難性影響,“邪教”的提法可謂非常貼切。

在“攻勢邪教”的指引下,一個名為“17號作戰計劃”的方案應運而生。在《文明6》DLC的劇本中也提到了這個計劃,它和德國人的作戰方案可謂針鋒相對。在計劃中,法軍拋棄了被動防禦的思路,如果兩國陷入戰爭,他們將主動發起進攻,而目標則是幾十年前被割讓給德國的領土——阿爾薩斯和洛林。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17號計劃示意圖,這一部署可謂正中了德國人的下懷

就像都德在小說《最後一課》中展現的那樣,阿爾薩斯和洛林一直是令法國國民痛心的存在。隨著時間流逝,這片土地早已成了一個鼓動法國人進攻的象徵和標誌,正如一些報紙所說:“那些為國犧牲的英靈,註定不可能在敵人的土地上安眠”。

同樣,“17號計劃”也對阿爾薩斯和洛林有著異常的執著,它認定,德國軍隊必然會在當地集結;因此,法軍將主動進攻、收復這塊土地,並在當地與德軍決戰。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法軍將投入超過100萬大軍,其中主力將直接撲向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敵人,只有一小部分部署在北部,應對比利時方向的德軍威脅。這一計劃實際是為德軍敞開了道路,並讓法軍自己遠離了需要保衛的目標——巴黎。

後來的事情我們耳熟能詳,在奧匈帝國王儲遇刺後,歐洲列強開始彼此宣戰。在當時,只有極少數人意識到,舊世界正在走向毀滅。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就是其中之一,在英國決定對德宣戰的當天晚上,他對著倫敦白廳的燈光感慨道:“全歐的燈光都要滅去了,我們這一輩子是看不到它再亮起來了。”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文明6》DLC“戰爭機器”截圖,這裡展示了集結在西線的德軍部隊

當法蘭西的榮耀,遭遇普魯士的驕傲

德國人按部就班地執行著戰爭計劃。在2月8日,其先頭部隊越過邊境,德國政府也向比利時提交了最後通牒。但讓德軍始料未及的是,比利時人選擇了奮起還擊。他們的軍隊雖然不到15萬,但英勇頑強,另外,他們還在戰前修建了一系列要塞。考慮到德國打贏戰爭的關鍵在於速戰速決,這些要塞就成了令德軍如鯁在喉的存在。在最初的幾輪攻勢中,他們都被頑強的守軍擊退,直到重型火炮抵達,德軍才最終掃除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被重炮摧毀的比利時要塞

雖然從軍事的角度,德軍能在迅速攻克這些要塞已是奇蹟,但德軍的作戰計劃也被嚴重打亂:不僅如此,他們對比利時的侵略果然激怒了英國,隨著英國軍隊陸續抵達歐洲,德軍的進攻速度變得愈發遲緩。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當時英國報紙上的漫畫:德國侵犯比利時,這種入侵行徑引發了英國的憤慨和擔憂,並讓英國決定對德宣戰

此時,對法軍來說,最穩健的做法自然是重新部署主力,並採取守勢,利用自然障礙消耗和套牢德國人。但“攻勢邪教”卻支配了他們的腦海。在高層的命令下,一個又一個軍團像潮水般撲向了德軍的機槍陣地。

這些參與反擊的部隊非常英勇,但法軍的將領們並不知道,這種品質在機槍和大炮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在遭遇法軍反擊時,德軍並沒有採用什麼高明的戰術,他們只是儘快挖掘掩體,等待敵人上門,用機槍、步槍和大炮射殺他們。當法軍停止攻勢後,他們會繼續在火炮的掩護下,像林間狩獵那樣射殺撤退的敵人。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排成密集隊形衝鋒的法國軍隊,他們代價高昂的攻勢反而方便了德國長驅直入

法國軍隊雖然傷亡慘重,但沒有收穫任何戰果。在短短1個月中,他們的損失已經達到了戰前部隊總數的三分之一。直到這時,法軍才被迫痛苦地宣佈,將在未來“利用堡壘和天然障礙,儘可能長久地展開防禦”。但這一點已經很難實現——法軍的鮮血已經在進攻中流乾,為了不被德軍消滅,他們只能冒著酷暑向西退卻,短短2周內,他們就撤退了超過200公里。

當時的法國人並不知道,隨著前線轉入塹壕戰,隨後幾年,他們需要用鮮血去奪回這些土地中的每一寸——而法軍每前進1公里,都出現數以千計的損失。在整個戰爭中,法國損失了超過15%的成年男性,但即使如此,他們直到1918年戰爭結束前,才收復了大部分的國土。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塹壕中的法國士兵,在隨後的戰鬥中,法國流盡了整整一代年輕人的鮮血

事後之明

以上就是《文明6》新DLC“風雲變幻”中“戰爭機器”劇本的背景,以事後之明審視此事,對德國和法國來說,雙方在1914年的舉動都是榮譽感衝昏頭腦的結果。對“光榮”的偏執追求,讓德國成了在世界大戰中與大半個歐洲為敵的國家。雖然如我們在大部分歷史課本中所見,列強之間的衝突是難以避免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衝突必然會演變成一場持久的世界大戰,至於德國,也不是註定要依靠向其他列強開戰,才能謀取所謂的“光榮和尊嚴”。

從局勢上論,德國遠沒有到必須向周邊國家開戰,才能保全尊嚴和獨立的地步。雖然它和法國的矛盾始終存在,但德國始終是居於強勢的一方,其自身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也完全足以抵禦——對它來說,冒著政治和軍事風險、搶先打響戰爭完全是一種自殺式的不必要行為。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諷刺威廉二世野心的漫畫:“歐洲不到手,他就不開心”

更為諷刺的是,在1910年之前,德國與其他列強的矛盾甚至不是國際矛盾的核心,相反,真正令列強劍拔弩張的衝突發生在英國和俄國之間(發生在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這種矛盾的衍生品),在一段時間,歐洲報紙上最常出現的話題都是“俄國的入侵”,而不是“德國的野心”,但隨著威廉二世變得愈發咄咄逼人,各個歐洲國家開始自發組成了一個圍剿德國的聯盟——即協約國。換言之,對“光榮和尊嚴”不加掩飾的追求,最終令德國落到了四面樹敵的地步。

雖然在國際戰略上,法國並不像德國這般魯莽,但類似的心態也讓他們付出了慘重代價。最初,這種代價更多體現在軍事層面:對一支在兵力上不佔優勢、且態勢上居於被動的軍隊來說,可取的做法無疑是且戰且退,等到德國人的銳氣被消磨殆盡時再進行反攻。但正如我們所見,對“光榮和尊嚴”的渴望催生了一種“攻勢邪教”,在它的信奉者們看來,支持防禦就是贊成打一場“狡猾的戰爭”,其背後是一種懦弱和頹廢的心態。

但這一切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雖然德國人沒有取得勝利,但法國人也未能將敵人擊敗,不僅如此,法軍的尊嚴和自信都遭到了沉重打擊,戰爭也將變得無比艱難和殘酷——這一切,讓法國民眾再也無法像戰前那樣,鼓起對戰爭的勇氣和狂熱。

《文明》新DLC “民族尊嚴”如何殘殺了一代青年

1914年,開赴前線的法軍士兵

今天的人們也許會認為,這些想法純粹是某些戰爭狂人一廂情願的產物,但事實上,類似的思想早已浸染了歐洲的民眾。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戰爭是一種壓抑的釋放,和平帶來的驕奢淫逸將被一掃而空。就像當年許多報紙鼓吹的那樣:戰爭是對國民意志的一次洗禮。直到後來,他們才意識到,因為這種想法有多麼可怕:整整一代青年被送進了絞肉機,他們英勇、愛國、富有犧牲精神,在走向屠場時是那樣興高采烈。但願打開《文明6》“風雲變幻”DLC的這個劇本時,今天的玩家們能回想起100多年前發生在歐洲的那些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