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薪資超8000,這一屆年輕人敢窮更敢要!

聚美優品 面試 經濟 金融 教育 新風暴財經 2018-12-16

來源 功夫財經

要讓大學生們失望的是,他們的期望薪資和實際起薪相去甚遠!

我希望大家在不斷收縮的年景裡,不要總是抱有一顆不切實際的心。

不管我們怎麼評頭論足,90後遲早會成為職場中堅。90後要適應我們,但我們更要適應90後,哦,尤其是95後。

有道是,只談理想不漲工資的老闆都是耍流氓。因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薪酬永遠是第一位的求職考慮因素。

教育部消息顯示,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再創新高。據58同城《第十六屆中國大學生最佳僱主調研綜合報告》,國內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8431元/月。其中,大學生期望薪資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12992元/月、上海12070元/月、南京9771元/月。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看到這組數據,我的一個感觸便是,小盆友們怕是要失望了。因為,不多久前公佈的另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本科生起薪也就5000元上下。

據8月份發佈的《2018年高校應屆生就業報告》,全國本科應屆生平均起薪水平為5044元,其中一線城市為5292元,二線城市為4489元。其中碩士應屆生起薪水平為6824元。專科應屆生起薪水平僅為4016元。

大學生的期望值和實際起薪相去甚遠吶!

儘管今年高校應屆生的平均起薪,較之去年整體提升了5%左右,但顯然沒能跟上最新一屆畢業生們的預期。


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稱,如今的畢業生和“前輩”相比除了對薪水待遇有較高期待,對工作環境的舒適度也提出了高要求。不少95後求職者關心單位有無健身房和下午茶。這一條怕也要讓小盆友們失望了。因為並不是每家單位都能提供得起健身房和下午茶的。

此外,前述調研報告還顯示,互聯網、金融、通信仍是就業熱門,原因無他,收入高嘛

其實,年輕人期望薪資高,倒也不是什麼說不過去的事。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呢?問題的關鍵是,你的能力是否能夠匹配自己的期待。而在眾多能力中,抗壓又是絕大多數工種要求的一個基礎能力,像阿里、騰訊、華為這些給得起高薪的僱主,哪一家不是“高壓”單位呢?

你要求的工資收入高,相應地,你自身的能力以及你能承受的壓力,也要跟著升上去。

年景收縮,寒冬漸至

另一方面,與年輕人的高“心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收縮的年景。臨近年底,經濟下行開始傳導到就業市場,市面上頻頻爆出裁員消息。

比方說,負責人力資源業務的聚美優品高級副總裁劉惠璞,最近就發了一條頗受關注的微博。在那條微博裡邊,劉惠璞表示最近面試的幾個候選人,離開前一家公司的原因都是裁員、組織調整等。“這是我在十六年的人力資源職業生涯裡第一次遇到候選者全是被裁員的情況。”

期望薪資超8000,這一屆年輕人敢窮更敢要!

▲聚美優品高級副總裁劉惠璞近日發微博稱,從業十六年首次遇到來面試的都是因為被裁員的情況。

不過,同95後求職者們一樣,大部分被裁員的候選者,也未能意識到形勢的嚴峻性,他們仍然希望自己的薪水能有所上調,並沒有做好過冬的心理準備。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很多人都未曾經歷過這樣的冬天。

在微博裡,這位聚美的副總還分享了一個故事,說的是他的朋友所在公司因為裁員下不去手,只好將技術團隊的季度獎金停發,並將漲薪凍結。令公司管理層始料未及的是,過去靠加薪都留不住的技術團隊,居然無人因為這個決定離職。

討論這些,其實是想告訴我們的大學生,有必要調適自己適應新的形勢了。我希望大家在不斷收縮的年景裡,不要總是抱有一顆不切實際的心。

因為,絕大多數企業更看重的是,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專業能力,他們可不希望招進來的人,一個個眼高手低甚至好高騖遠。

練好內功,調好心態

相比我們這一代,乃至再早幾代人,這一屆年輕人沒有物質匱乏的記憶,當然,更談不上捱餓的經歷了。長期浸泡在好日子裡的他們,似乎對風險意識沒什麼概念,人生的字典裡大多也沒有“危機感”這幾個字。

前不久,一篇題為《這屆年輕人真敢窮》的文章刷屏網絡,談論的是中國年輕人的高負債問題。文章引用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匯豐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這個報道恐怕有點聳人聽聞。但現在的年輕人低儲蓄、高消費卻是個不爭的事實——這一點倒是越來越向美國看齊了。

長期以來,美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規模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一直穩定在25%左右;中國則由2008年的3%,提升至2017年的接近19%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年輕人的消費願望和勇氣,已經向美國人看齊了。瘋狂嗎?在全球化時代,出現這種現象,倒也不是那麼讓人難以理解。

但也正因如此,不少跟我年齡相仿的朋友總會感慨,自己跟不上90後95後的節奏。

如今,有很多老闆直到最後一刻,也不能理解年輕員工為什麼離職。不是幹得好好的嗎?怎麼突然就要走了呢?

不少公司跑得很快,但在迅速的變革與創新中,卻忽視了對於人的關懷,不願意在關注和疏導年輕人情緒變化上花功夫,致使公司人才不斷流失。

那麼,是我們主動跟上90後95後的節奏,還是讓他們跟上我們的節奏呢?我的意見是,大家相互接近吧。時代總要進步,總要交給年輕人的。

冬天來了,大家共度時艱。

最後,分享一位老90後即90歲褚時健的話: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年輕人要先做好實事。他對一位年輕人說: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種果樹10多年了,你急什麼?

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大事業。

我們要面向未來,可90後說我就是未來。不管我們怎麼評頭論足,90後遲早會成為職場中堅。90後要適應我們,但我們更要適應90後,哦,尤其是95後。

冬天剛剛開始,90後的痛或許也剛剛開始,但練好內功,調好心態,這也沒什麼可怕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