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驢友的三不主義

九寨溝 雲臺山 旅遊 8264戶外 8264戶外 2017-08-26

作者:溪流老溪

上世紀80年代的一天,買了大約為1.5元一張的門票,渾渾然入了一個景區。遠山近水只瞧了一眼,他先是一怔,呆了一呆,急忙轉身往回跑,女友不知他犯了什麼瘋病,忘什麼東西啦?他一直跑,跑出收費站跑過碎石路,直跑到三岔路口景區管理站,找到那位瘸站長——用火車站的常用語叫——改簽。在此之前,沒聽說過中國有哪個風景區以“溝”來命名。既然只是一條溝,尋思一天時間逛逛也就夠了,一路還有許多名勝要去,所以進溝前訂了明日離開的長途車票。只一眼,被震撼的一眼!他就意識到自己錯了。

此後的三天兩夜,在人間仙境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當時的《中國名勝詞典》,關於九寨溝的介紹只寥寥幾句,配張小的可憐的黑白圖片。雖然報紙上也偶有文章讚美,照片即使彩照也多模糊不清色彩不正。正因如此,從天而降的美麗才會直抵心髓!

所以,三不主義之第一條為:不看太美的照片。如今電腦手機遍野,傳輸媒體氾濫,攝影大師們巨多,張張照片也巨漂亮。好不容易奔到目的地,怎麼感覺景色也是一般。韶樂日日繞樑,先師孔聖也會審美疲勞——想起火腿肉香來。精美的片片還是等到老得走不動時再看罷,多多益善。

三不主義之第二條為:不去太鬧的地方。

鬧可分為民間鬧與官方鬧。民間一般可稱為熱鬧,江河觀潮城隍趕廟,彝家火把傣家潑水,古來有之,越熱鬧越好看。但怕就怕官方來湊熱鬧,官方稱其鬧不叫鬧,一曰開發打造,二稱鼓動宣傳。

昔日去黃山就見識了開發打造家們的厲害,長近2米的大錘將巨石啪啪擊碎,打造出個屢次前往屢次不同的山境,野不能稱其為野,險不能稱其為險,以至他二上黃山怎麼也找不到初次去的路徑和景點,美好記憶難覓蹤影。早年刻石的景點介紹也都抹去。終於將兩元一張票、幾元睡個覺改造成兩百一張票、幾百睡個覺了。GDP都象戶外先驅徐大俠一般望山驚歎,追之不及也。

不久前他被宣傳鼓動去了雲臺山,未見景的壯麗先睹人的壯觀,幾萬人的隊伍被各路導遊同時帶到,旗幟招展如廣場閱兵。人家也早有準備,門口已設好九曲十八彎(意喻多,其實更多)鐵製圍攔,凡路窄處都設有專業人員做人流驅動服務——如喚牛趕羊。正應了導遊MM車上說的那句:不來終生後悔,來了後悔終生。

聞近日更有那愛鬧騰的官員,看了外國的電影大片,把家門口管轄內的天然石柱也換成洋名,《金剛》原型還模仿咱北京猿人呢,有本事你改名試試?

三不主義第三條有點羞於見人,或讓有些人見不得——尤其闊人,或被其BS。先言明各人情境不一,追求或許略同或許不同。

不知從何時起有了驢的稱謂,即而似乎還建立了分支,強驢菜驢專業驢低級驢重裝驢輕量驢等等不一,以什麼界定呢?有人說憑裝備。他就不懂了,沒佩鞍子的也是馬,能馱能走的才是驢,戶外遊走又不是商務談判,撐柺杖不用撐面子,有心想比就比腳力,山民藏民才個個令人佩服。再說工薪者居多,先填飽肚子才敢出去溜達。好鋼用在刀刃上,銀子用在路程上。出去為了尋開心,回到家裡少挨批……。土八路老八路都是打鬼子的,徜徉山水,熱愛自然,垃圾打包,素質第一。

這最後一條想必您也已猜到,三不主義第三條為:不買太貴的裝備。裝備是為人服務的,量力而行足也。過於追求品牌檔次,趨攀比之風,增加費用壓力,就成了為裝備而服務的驢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