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模特 時裝 牛排 騰訊 每天學點經濟學v 2018-12-02
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每天下班,我都會路過一家特別多人排隊的雞蛋攤餅店。

大概3平方見方的小店門口,往往項背相望排著十幾個人,把小店門口圍得水洩不通。

和旁邊賣水果切的、賣衣服的、賣牛排的冷清比起來,真的是熱鬧得可以。

我每次路過都在琢磨,門面這麼小,攤餅那麼普通,到底為什麼這間小店生意能這麼好?

直到某天,我忍不住了,駐足停下來買了個餅,才真切感受到了小生意用心的魅力。

攤餅現做的,熱氣騰騰真的很可口;


雞蛋真材實料看著店員打進去的,吃著感覺很安心;


攤餅店要掃一掃二維碼下單,吃餅的客戶都成了公眾號粉絲,高大上;


裝攤餅的那個紙盒子,貼心地沿著邊緣開好了手撕的縫隙,你吃一口,撕開一點,再吃一口,再撕一點,整個過程乾淨衛生。

摸透了各種加分的小細節之後,我問老闆:你家怎麼總是這麼多人排隊呢?

他張羅得手忙腳亂的嚴肅表情突然鬆弛了一下,帶著有點兒小傲嬌的表情說:

嗨,還有啥,香唄!

我舉目望了一下週圍,

賣牛排的,香氣用小隔間圍起來了;

賣水果切的,精緻有餘,引力不足;

賣衣服的,櫥窗站著的模特兒千篇一律。

只有這家小店,敞開式攤餅,雞蛋夾雜著小麥漿滋滋地冒著熱氣,遠遠就能聞到撲面而來的濃香。

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我想起了讀書的時候,雞蛋攤餅根本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那些校門口的餅攤兒,也是靠著一樣的小伎倆,用順風而下的香氣,遠遠把我們這些餓鬼吸引到了攤前。

甚至我記得,當時還有個攤主跟我討論過,雞蛋餅攤到幾成熟香氣最濃,每個餅都應該攤幾分鐘學生們才容易上門的問題。

但是,現在校門口的攤還是個隨時被城管抓走的個體戶,但包裝得妥妥帖帖的攤餅品牌已經登堂入室。

看那個火爆的樣子,年入200萬絕對不是問題。再開幾個分店,千萬級銷售就在眼前。

網上有一句話說得特別有道理:

“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

新瓶裝舊酒不代表一定不行,再老的酒都會有人埋單。

問題不在酒,而在你能不能找到新穎獨特、觸動人心的瓶。

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之所以談起這個雞蛋攤餅的事兒,是因為近來總是在聽到一些悲觀的言論。

和朋友談起未來,似乎只剩下中美貿易戰和跌到底的A股;談起創業,都是BAT和TMD佔滿江湖,氣吞山河的事業已經無從做起。

然而,最會做生意的潮商當中有一句盛傳的話:司空見慣當中最多商機。

這不,你們都可能沒想到,網紅張大奕也做到赴美上市了。

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裡一陣歡喜,咱這個10086線的小網紅未來脫貧還是有希望的。

張大奕所在的“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初正式申請新三板摘牌,最近宣告2019年準備去美國上市,募集1-2億美元。

張大奕可以說是把網紅這個名字,改寫成“企業家”的第一人。

我翻看她以前的微博,在2014年以前,還是個小小的網絡模特,在微博上分享一些小女孩的變美心得。

模特當了七八年,依然點贊不過幾十,轉發不過兩百。

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直到2014年,她遇到了在品牌沒落困擾中的如涵CEO馮敏,一個想變現,一個要流量,一拍即合。於是兩個人合作開了淘寶店。

2014年那會兒,做女裝不創新,做網紅不創新,但是拿網紅直播來賣服裝卻是相當前衛的。

當時淘寶直播還沒出生,虎牙直播還在襁褓,做了一年,如涵就拿了整個淘寶的銷量冠軍。

直到2017年,雙十一上一天的直播,張大奕就實現了1.7億的收入。

你可以說她靠的是運氣,但是那麼多平凡的女孩,為什麼運氣偏偏砸在一個叫張大奕的頭上?

只能說,她最大的運氣是,在人人都看不起賣女裝和當網紅的那一刻,她選擇了當網紅並且賣女裝。

所以說,現在很多人絞盡腦汁找商機,做什麼都說錯過了紅利期。

其實,又紅又專的項目可能搶跑者眾,反而用老產品換個新形式,可能是一張更為別緻的答卷。

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也許你懵了,我該怎樣找到這個所謂的“新形式”呢?

很簡單,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從經常接觸的數據入手,總能嗅到點錢的味道。

最近我認真讀了一把《2018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費數據》,觸動還是挺多的。

3個季度,全國人民的收入21035元,增長8.8%。但是人均消費14281元,增長8.5%。

說好了的消費降級呢?

悄悄按一下計算器,每個月大傢伙只存下32%。難怪網上有一句話那麼火:1萬月薪存3000,剛夠全國平均線……

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那錢都花去哪兒了?

有一個數據嚇到我了:人均家政服務支出增長38.7%,居第一位。

也就是說,錢都去了家政公司和阿姨手裡了。

這一點我一點都不奇怪,月嫂的價格比股票堅挺多了,從8000,到10000,再到金牌月嫂的20000,一路就是在坐直升飛機。

所以這些年,把阿姨搬上網的App也此起彼伏:

有的擅長把阿姨們分類,讓優質的阿姨賣得更貴;

有的擅長優化流程,甚至都不用見面,直接視頻通話就網上籤約了。

然而,有個大叔就獨闢蹊徑了。

他不做阿姨的經紀人,老老實實做阿姨一個動作的外包商——洗衣服。

洗著洗著,業務越來越大,還拿到了騰訊的天使投資,現在預計年收入已經達到50億。

妥妥的O2O傳奇嘛。

在眾多販賣家政服務的互聯網商家中,估計沒幾個想到用單一動作來做外包的。畢竟大部分人的思路,都還停留在,把傳統街頭小店搬上網的套路當中。

在大部分人麻利表演全套動作的時候,做簡單重複的單一動作,這就是一種“新形式”。

老實說,比起大而全,小而精更容易成為落地執行的著眼點。

日入1.7億的網紅張大奕赴美上市:司空見慣的,才是你的機會

我常常都聽說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事實上,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目之所及的情況是,一旦有了選擇,更多人反而不知所措。

尤其是在賺錢這件事上,挑基金左右為難,選股票一籌莫展,找新的事業方向更是夜不成寐猶豫不決。

這當中,很可能是因為我們“想多了”。

事業還沒開始就想做成驚天地泣鬼神,基金還沒開始投資就想著翻三倍躺著賺。

如果目標稍微定低一點,在浮躁的現實下,找務實的落腳點,也許每一步都能踏得更安心。

也許,你會瞧不起身邊類似婚介所、搓澡堂、剪頭髮這樣的小行當。

但是我可以給你數一數,現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裡面,

當媒婆的有百合網;

搓澡堂的有真愛股份;

專門理髮的有東田時尚。

看看業績,統統營收都在千萬上億。

每一份小事業,也許司空見慣,但是愛因斯坦早就說了:“創新的祕密在於,知道如何把你的智謀藏而不露。”

不想被時代拋棄,不是一定要從事AI,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更多的時候,是給足夠的思考,如何跑在一條總讓人耳目一新、不斷優化客戶體驗的小道上。

商務合作

微信:mawen0823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