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與茅臺互相成就的一代宗師

茅臺 季克良 貴州茅臺 白酒 酒網酒 2018-12-09


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與茅臺互相成就的一代宗師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40年裡,多少家企業脫穎而出,成長為行業砥柱,多少位企業家闊步走在改革的大道上,見證了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進程。

其中,季克良是不可或缺的一位,他將畢生心血奉獻給茅臺,一手將茅臺從一家鄉鎮企業,引領至國內白酒行業的龍頭企業。

“國酒”茅臺的功臣

季克良,不僅是茅臺的靈魂人物,更是中國第一代釀酒大師。

1964年,出生於江蘇南通的季克良從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發酵專業畢業後,來到貴州茅臺酒廠。據他回憶,當時的茅臺酒廠還處於百業待興的階段,茅臺酒的產量只有200多噸,市場價也只有每瓶3.6元,而且彼時的茅臺還處於經營不利的階段,僅1964年一年,酒廠總虧損80多萬元,而這種虧損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77年才有所好轉。

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與茅臺互相成就的一代宗師

地處偏遠,廠房設施破舊,再加上水土不服,一時之間,季克良頗為惆悵。

不過很快他便安心下來。做為廠裡的第一批發酵專業的大學生,季克良開始鑽研白酒釀造技術。在這期間,他與釀造工人在一起,深入一線瞭解茅臺酒的釀造工藝,從投料、制曲,到發酵、蒸餾、取酒每個環節都身體力行。

眾所周知,酒廠釀造環境基本都是高溫作業,非常辛苦,而季克良卻不曾懈怠。他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有3年多時間,他幾乎每天都要有長達十來個小時的勞動,工作強度很大。當然,他的付出沒有白費,這段艱苦的時光,不僅讓他對茅臺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爛熟於心,同時結出了累累碩果。

此後,季克良所在的茅臺技術研究小組根據老酒工的勾兌經驗,在原有釀造工藝和細節的基礎上,發表論文《我們是如何勾酒的》,將茅臺酒體劃分醬香、醇甜、窖底三種香型,首次在白酒行業提出“香型“的概念。而後來業內熟知的醬香、濃香、清香等白酒香型概念,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成形。

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與茅臺互相成就的一代宗師

可以說,在季克良任職期間,茅臺的產能得到很大釋放。他從軟硬件方面為提高茅臺的產能和生產質量下足了工夫,也為茅臺後來的一舉“飛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業內人士曾點評季克良對茅臺的貢獻,認為他從技術層面補足了茅臺的釀造工藝,用科學理論解讀了茅臺。他親自制定了制曲操作規程、小型勾兌操作規程、包裝操作規程,以及建立相應的檢驗制度,極大的提高了對茅臺酒質量的把控和規範化生產,填補了醬香酒標準的空白。

此外,他深入挖掘了茅臺的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將其進行了品牌化的打造,一舉奠定了茅臺“國酒”的地位。

成就茅臺,也成就了自己

季克良曾多次公開表示,是茅臺成就了他。而事實上,在茅臺成就他的同時,也是他成就了茅臺。在半個世紀的時光中,茅臺與季克良互相成就,逐漸交融。

1981年,季克良被任命為茅臺酒廠的副廠長,1983年,成為廠長。僅兩年後的1985年,季克良提出自己並不適合做行政工作,主動辭去廠長職務,成為茅臺酒廠歷史上第一位總工程師,專心研究釀酒工藝。

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與茅臺互相成就的一代宗師


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與茅臺互相成就的一代宗師


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與茅臺互相成就的一代宗師

可以說,季克良成為了茅臺的“金字招牌”。只不過,歷史的車輪總歸是無情的碾軋歲月的過往,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有新鮮的血液來保證前進的活力。2018年,年近八旬的季克良不再擔任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終於開始享受退休生活。

季克良對媒體表示,組織上免去其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等職務是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等原因,“是照顧我。如今,我已經快80歲了。”他表示,未來主要在家頤養天年,但若茅臺有需要,也會盡其所能。

此時的茅臺,已經成為白酒的龍頭企業,屹立在A股之巔。2018年上半年,茅臺實現營業收入333.97億元,同比增長38.0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57.64億元,同比增長40.12%。同年6月6日下午開盤後不久,茅臺股價一度突破800元,並創出800.95元歷史新高;市值突破萬億元大關,並超越帝亞吉歐成為“世界酒王”。

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與茅臺互相成就的一代宗師

而常年奔波的季克良並未真的放下其對中國酒業的熱愛,仍奔走在各種酒類活動上,為茅臺,也為其它的中國白酒企業做調研、指導工作。

季克良表示,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這40年來一代代的人們砥礪前行,傳承創造出令世人耀目的成就。“今年既是一個總結的年份,也代表著一個新的起點,新一代的領航者要肩負使命,在比肩全球一流企業的道路上踏實前行,並在廣闊的天地中綻放華彩,大展宏圖,與世界同行。

(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以上圖文貴在分享,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