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53

liquor and spirits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從1952年開始到1989年,我國共進行了五次全國性的白酒評選會。一共評選出了17大名酒(簡稱“17大”)和53種優質白酒(簡稱“53優”),17大名酒為獲得金質獎章的酒,53優是獲得銀製獎章的酒。關於17大名酒,涉及到的文章很翔實,但53優鮮少,隨著時代發展其中很多酒都漸趨沒落,銷聲匿跡。對於很多酒客來說,再見53優已經是一件活久見的事。

籌備了許久,淘最美酒體驗館終於集齊53優,並將於體驗館正式展出。另外,微信平臺上也會根據評選的歷史脈絡,分篇講述53種優質酒,讓大家對53優再認識。


翻開歷史的卷軸,淘最美酒體驗館本期就帶你走進龍濱酒的世界。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龍濱酒是中國成立後最早進行優質酒試驗和批量生產的企業之一,酒廠於1957年派技術人員到貴州茅臺酒廠學習經驗,龍濱酒的醬香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大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一位名叫孫繼業的漢人財主在哈爾濱市傅家店大保定街新開一家酒坊——增盛通燒鍋孫繼業高薪聘請釀酒技師,使用東北紅高粱釀造燒酒,酒質清香純正,綿甜爽口,品質柔和,深受中國人喜歡。

1920年,瞿秋白赴蘇聯考察,於此停歇期間品嚐此酒後,留下了“北地嚴寒,但酒烈如火,性如斯人”的評語。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1921年增盛通燒鍋轉讓於國民黨接收大員宋繼珊,改名增盛燒鍋,並由其子宋鳳濱、宋鳳思經營。因宋家人善於經營,增盛燒鍋的酒聲名遠播,並得到少帥張學良的喜愛,每次他來哈爾濱時,都要採購大批增盛燒鍋的酒宴請賓朋,洽商政事及商貿業務。

東北淪陷後,增盛燒鍋被日本人強迫加入股份,更名為鬆濱聯合株式會社。為了應付太平洋戰爭的軍需,哈爾濱所有酒廠均強令生產75度酒精,共稱酒精聯合株式會社。

1945年抗戰勝利後,宋鳳濱廢掉鬆濱聯合株式會社之名,仍沿用增盛燒鍋。1946年改為健生酒廠。哈爾濱解放後,酒廠改名為公私合營健生酒廠。1952年,酒廠更名為地方國營哈爾濱第四制酒分廠,1957年正式稱為地方國營哈爾濱第四制酒廠。

為提高質量,酒廠派人到茅臺酒廠學習以及同黑龍江輕工設計研究院共同協作,在汲取茅臺酒傳統工藝的同時,結合自己紅樑大麴酒釀製工藝,以大麥、豌豆培制中溫曲、小麥制高溫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五次清”,固態發酵30天的操作方法,於1958年研製出一款酒色微黃,純淨透明,酒香濃郁,勁頭大而口感柔和,飲後有餘香的白酒。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黑龍江省長陳雷和著名白酒專家高月明把它命名為“龍濱酒”,寓意是代表黑龍江和哈爾濱的第一瓶名優酒。

1961年酒廠改為地方國營哈爾濱龍濱酒廠,龍濱酒量產好廣受好評,並於1963年在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一舉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1973年龍濱酒廠根據黑龍江省優質酒會議精神,決定成立“三結合”特釀龍濱酒試製小組,再次派人到茅臺酒廠學習,並邀請茅臺酒廠的技術人員來廠指導,用了近3年時間,研製出了具有茅臺酒風味的白酒——特釀龍濱酒,按酒度分39°、50°及55°三種

特釀龍濱酒以黑龍江省優質高梁、小麥高溫曲為原料,採用六輪發酵的特殊工藝,經過熱水潤糧,堆積發酵,回酒養醅,適溫入窖,窖底調香,老醅增香,中溫餾酒,降低酒度,木酒海陳貯和原漿勾兌等工藝釀造而成。被季克良先生稱為“最像茅臺酒”的醬香型白酒。有位日本專家嘗評此酒後,賦詩稱道:“酒濃不刺喉,貪飲不上頭,兆茅不虛傳,有酒不留簍。”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這也讓其在1984年、1989年的中國第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優質酒稱號及銀質獎章。八十年代還伴隨南極科考隊登上南極大陸,成為隊員們的慶功酒。

「53優回憶錄(第1集)」被季克良稱為最像茅臺的龍濱酒

1994年,龍濱酒廠與三九集團合資,成立了哈爾濱三九龍濱酒業有限公司,1996年被三九集團兼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