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在本週於巴西布濟烏斯舉行的ITU-R WP5D#32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提交的5G技術方案明確指出,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

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其實,在此之前,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

此次NB-IoT進入我國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更意味著國內產業鏈對於NB-IoT的關注,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高度,將會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當然,我國絕不是在脫離3GPP搞事實標準,也不是在挾市場與規模自重,而是充分尊重技術、市場與產業規律,因為NB-IoT是目前市場上的最佳技術選擇

NB-IoT既可以充分利用運營商現有的4G基礎設施,提升網絡利用率與產出率,使能運營商新增長,又可以充分利用NB-IoT當前的產業規模與成熟技術,加快萬物互聯與數字化轉型進程。

而且,NB-IoT也給予了垂直行業採用可持續演進和升級的3GPP技術的信心,能夠滿足行業市場深化部署和優化性能的未來發展需求。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在本週於巴西布濟烏斯舉行的ITU-R WP5D#32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提交的5G技術方案明確指出,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

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其實,在此之前,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

此次NB-IoT進入我國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更意味著國內產業鏈對於NB-IoT的關注,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高度,將會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當然,我國絕不是在脫離3GPP搞事實標準,也不是在挾市場與規模自重,而是充分尊重技術、市場與產業規律,因為NB-IoT是目前市場上的最佳技術選擇

NB-IoT既可以充分利用運營商現有的4G基礎設施,提升網絡利用率與產出率,使能運營商新增長,又可以充分利用NB-IoT當前的產業規模與成熟技術,加快萬物互聯與數字化轉型進程。

而且,NB-IoT也給予了垂直行業採用可持續演進和升級的3GPP技術的信心,能夠滿足行業市場深化部署和優化性能的未來發展需求。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圖源:圖蟲創意

NB-IoT進入5G候選技術方案

本次ITU-R WP5D#32會議,來自全球政府主管部門、電信製造及運營企業、研究機構共約18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代表團主要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中興、中國信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單位構成。

在本次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我國的5G技術方案表達了我國對5G技術的理解,考慮了5G技術的完整性和先進性,同時維護了以3GPP為核心的全球統一標準,體現我國產業利益。

根據ITU要求,完整的5G技術提交材料包括技術方案描述性模板、鏈路預算模板、性能指標滿足性模板、自評估報告。我國的5G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撐材料來自於國內設備製造商、運營商和研究單位等多家研究成果,體現了國內通信領域的群策群力和集體智慧。

我國自評估研究結果表明,NR+NB-IoT無線空口技術方案能夠全面滿足IMT-2020的技術願景需求和IMT-2020技術指標要求。

據瞭解,從標準到芯片以及模組,再到系統設備以及整體解決方案,NB-IoT主要由中國產業鏈主導,並且獲得全球產業鏈的廣泛認可與支持。

因此,這次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將NB-IoT作為重點之一,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並且正在通過國家意志,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早在2017年6月,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通知要求:

  • 一是加強NB-IoT標準與技術研究,打造完整產業體系。

  • 二是推廣NB-IoT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逐步形成規模應用體系。

  • 三是優化NB-IoT應用政策環境,創造良好可持續發展條件。

到2020年,NB-IoT網絡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

三年三級跳:NB-IoT快速成熟

事實上,2016年6月才首次完成標準化工作的NB-IoT到現在僅僅三年時間,飛速發展的NB-IoT就走完了2G窄帶物聯網用了很多年才走完的路。

網絡規模方面,數據顯示,NB-IoT全球商用網絡數已超90張,用戶數實現三年三級跳:從2017年的300萬到2018年的3000萬,今年上半年已超過5000萬用戶,預計今年年底用戶將過億,在智能水錶、智能氣表、電動車跟蹤、智能煙感等行業應用預計將在一兩年內出現千萬級連接,並且有望將很快達到十億級別規模。

在國內,三大運營商對於NB-IoT的熱情持續高漲,如在基站建設方面,業界預計2019年我國將建成90萬個NB-IoT基站。

憑藉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等特點,NB-IoT已經成為蜂窩物聯網領域的主流技術。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IoT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蜂窩連接數將在2025年突破50億大關,其中NB-IoT的貢獻比將接近一半。

產業鏈規模方面,伴隨NB-IoT海量連接需求的出現,對於NB-IoT模組以及NB-IoT芯片都帶來了強烈需求。

例如芯片側,NB-IoT等物聯網SoC(即將MCU和調制解調器/基帶實現集成)正在推動掀起下一波物聯網浪潮,包括海思、高通、聯發科、移芯等在內的芯片企業都在角逐NB-IoT SoC芯片市場,目前已有14家NB-IoT芯片廠家,115個型號的模組,1500多個產業夥伴,水務、燃氣、消防、白色家電、門鎖、井蓋、自行車等十餘個行業標準逐漸落地,NB-IoT已經完全具備替代2G/3G窄帶物聯網技術的能力。

模組價格方面,NB-IoT價格已經逼近2G模組。

據悉,採用某國產NB-IoT芯片的NB-IoT模組當前售價可以做到15元人民幣,隨著芯片出貨量的增加和進一步的降價,該NB-IoT模組售價年底有望低於12元人民幣。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在本週於巴西布濟烏斯舉行的ITU-R WP5D#32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提交的5G技術方案明確指出,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

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其實,在此之前,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

此次NB-IoT進入我國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更意味著國內產業鏈對於NB-IoT的關注,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高度,將會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當然,我國絕不是在脫離3GPP搞事實標準,也不是在挾市場與規模自重,而是充分尊重技術、市場與產業規律,因為NB-IoT是目前市場上的最佳技術選擇

NB-IoT既可以充分利用運營商現有的4G基礎設施,提升網絡利用率與產出率,使能運營商新增長,又可以充分利用NB-IoT當前的產業規模與成熟技術,加快萬物互聯與數字化轉型進程。

而且,NB-IoT也給予了垂直行業採用可持續演進和升級的3GPP技術的信心,能夠滿足行業市場深化部署和優化性能的未來發展需求。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圖源:圖蟲創意

NB-IoT進入5G候選技術方案

本次ITU-R WP5D#32會議,來自全球政府主管部門、電信製造及運營企業、研究機構共約18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代表團主要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中興、中國信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單位構成。

在本次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我國的5G技術方案表達了我國對5G技術的理解,考慮了5G技術的完整性和先進性,同時維護了以3GPP為核心的全球統一標準,體現我國產業利益。

根據ITU要求,完整的5G技術提交材料包括技術方案描述性模板、鏈路預算模板、性能指標滿足性模板、自評估報告。我國的5G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撐材料來自於國內設備製造商、運營商和研究單位等多家研究成果,體現了國內通信領域的群策群力和集體智慧。

我國自評估研究結果表明,NR+NB-IoT無線空口技術方案能夠全面滿足IMT-2020的技術願景需求和IMT-2020技術指標要求。

據瞭解,從標準到芯片以及模組,再到系統設備以及整體解決方案,NB-IoT主要由中國產業鏈主導,並且獲得全球產業鏈的廣泛認可與支持。

因此,這次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將NB-IoT作為重點之一,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並且正在通過國家意志,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早在2017年6月,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通知要求:

  • 一是加強NB-IoT標準與技術研究,打造完整產業體系。

  • 二是推廣NB-IoT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逐步形成規模應用體系。

  • 三是優化NB-IoT應用政策環境,創造良好可持續發展條件。

到2020年,NB-IoT網絡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

三年三級跳:NB-IoT快速成熟

事實上,2016年6月才首次完成標準化工作的NB-IoT到現在僅僅三年時間,飛速發展的NB-IoT就走完了2G窄帶物聯網用了很多年才走完的路。

網絡規模方面,數據顯示,NB-IoT全球商用網絡數已超90張,用戶數實現三年三級跳:從2017年的300萬到2018年的3000萬,今年上半年已超過5000萬用戶,預計今年年底用戶將過億,在智能水錶、智能氣表、電動車跟蹤、智能煙感等行業應用預計將在一兩年內出現千萬級連接,並且有望將很快達到十億級別規模。

在國內,三大運營商對於NB-IoT的熱情持續高漲,如在基站建設方面,業界預計2019年我國將建成90萬個NB-IoT基站。

憑藉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等特點,NB-IoT已經成為蜂窩物聯網領域的主流技術。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IoT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蜂窩連接數將在2025年突破50億大關,其中NB-IoT的貢獻比將接近一半。

產業鏈規模方面,伴隨NB-IoT海量連接需求的出現,對於NB-IoT模組以及NB-IoT芯片都帶來了強烈需求。

例如芯片側,NB-IoT等物聯網SoC(即將MCU和調制解調器/基帶實現集成)正在推動掀起下一波物聯網浪潮,包括海思、高通、聯發科、移芯等在內的芯片企業都在角逐NB-IoT SoC芯片市場,目前已有14家NB-IoT芯片廠家,115個型號的模組,1500多個產業夥伴,水務、燃氣、消防、白色家電、門鎖、井蓋、自行車等十餘個行業標準逐漸落地,NB-IoT已經完全具備替代2G/3G窄帶物聯網技術的能力。

模組價格方面,NB-IoT價格已經逼近2G模組。

據悉,採用某國產NB-IoT芯片的NB-IoT模組當前售價可以做到15元人民幣,隨著芯片出貨量的增加和進一步的降價,該NB-IoT模組售價年底有望低於12元人民幣。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圖源:圖蟲創意

4G/5G攜手共贏:商用前景值得期待

而當產業走到萬物互聯的5G時代,NB-IoT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5G具有Gbps以上超高帶寬、毫秒級超低時延、以及高可靠等優勢,除了商用初期應用於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以外,充分利用5G蜂窩網絡,還將帶動超寬帶、低時延物聯網的發展,助推行業數字化轉型。

此前也有很多人擔心,在大帶寬的5G時代,NB-IoT下一步演進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對於NB-IoT的未來走向,3GPP早已指明瞭方向:

NB-IoT將繼續服務於5G LPWA用例,5G LPWA即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是5G的三大應用場景之一,成為5G技術規範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16年3GPP首次確立了R13版本的NB-IoT標準,現階段已經演進到R14,目前3GPP正在推進NB-IoT的R15和R16版本標準的制定,這些都將成為5G物聯網的一部分。

因此,這次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將NB-IoT作為重點之一,也與3GPP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技術演進路線保持一致。

不過,雖然mMTC低功耗、廣覆蓋的特性,與NB-IoT滿足的場景可謂一脈相承,但兩者的性能指標並不在一個量級,因此5G時代的NB-IoT必須加強邊緣網絡等能力。

此外,NB-IoT還會與現有網絡共存共生。基於4G的NB-IoT和基於5G的NB-IoT將會是長期共存,兩者不是競爭和替代關係,而是相輔相成。

現階段垂直行業對於蜂窩技術的應用還處於摸索階段,用LTE這樣的成熟技術和完善產業鏈來切入是個更加便捷的選擇,同時5G指明瞭4G的未來演進路線,從而給予了垂直行業採用可持續演進和升級的3GPP技術的信心,能夠滿足行業市場深化部署和優化性能的未來發展需求。

據悉,在後續的ITU-R WP5D會議上,我國將與各個國家和區域組織開展合作,深入參與ITU的評估與協調流程。ITU將根據評估與協調的結果,在2020年6月舉行的WP5D#35會議上正式宣佈5G技術方案的誕生。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在本週於巴西布濟烏斯舉行的ITU-R WP5D#32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提交的5G技術方案明確指出,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

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其實,在此之前,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

此次NB-IoT進入我國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更意味著國內產業鏈對於NB-IoT的關注,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高度,將會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當然,我國絕不是在脫離3GPP搞事實標準,也不是在挾市場與規模自重,而是充分尊重技術、市場與產業規律,因為NB-IoT是目前市場上的最佳技術選擇

NB-IoT既可以充分利用運營商現有的4G基礎設施,提升網絡利用率與產出率,使能運營商新增長,又可以充分利用NB-IoT當前的產業規模與成熟技術,加快萬物互聯與數字化轉型進程。

而且,NB-IoT也給予了垂直行業採用可持續演進和升級的3GPP技術的信心,能夠滿足行業市場深化部署和優化性能的未來發展需求。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圖源:圖蟲創意

NB-IoT進入5G候選技術方案

本次ITU-R WP5D#32會議,來自全球政府主管部門、電信製造及運營企業、研究機構共約18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代表團主要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中興、中國信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單位構成。

在本次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我國的5G技術方案表達了我國對5G技術的理解,考慮了5G技術的完整性和先進性,同時維護了以3GPP為核心的全球統一標準,體現我國產業利益。

根據ITU要求,完整的5G技術提交材料包括技術方案描述性模板、鏈路預算模板、性能指標滿足性模板、自評估報告。我國的5G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撐材料來自於國內設備製造商、運營商和研究單位等多家研究成果,體現了國內通信領域的群策群力和集體智慧。

我國自評估研究結果表明,NR+NB-IoT無線空口技術方案能夠全面滿足IMT-2020的技術願景需求和IMT-2020技術指標要求。

據瞭解,從標準到芯片以及模組,再到系統設備以及整體解決方案,NB-IoT主要由中國產業鏈主導,並且獲得全球產業鏈的廣泛認可與支持。

因此,這次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將NB-IoT作為重點之一,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並且正在通過國家意志,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早在2017年6月,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通知要求:

  • 一是加強NB-IoT標準與技術研究,打造完整產業體系。

  • 二是推廣NB-IoT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逐步形成規模應用體系。

  • 三是優化NB-IoT應用政策環境,創造良好可持續發展條件。

到2020年,NB-IoT網絡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

三年三級跳:NB-IoT快速成熟

事實上,2016年6月才首次完成標準化工作的NB-IoT到現在僅僅三年時間,飛速發展的NB-IoT就走完了2G窄帶物聯網用了很多年才走完的路。

網絡規模方面,數據顯示,NB-IoT全球商用網絡數已超90張,用戶數實現三年三級跳:從2017年的300萬到2018年的3000萬,今年上半年已超過5000萬用戶,預計今年年底用戶將過億,在智能水錶、智能氣表、電動車跟蹤、智能煙感等行業應用預計將在一兩年內出現千萬級連接,並且有望將很快達到十億級別規模。

在國內,三大運營商對於NB-IoT的熱情持續高漲,如在基站建設方面,業界預計2019年我國將建成90萬個NB-IoT基站。

憑藉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等特點,NB-IoT已經成為蜂窩物聯網領域的主流技術。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IoT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蜂窩連接數將在2025年突破50億大關,其中NB-IoT的貢獻比將接近一半。

產業鏈規模方面,伴隨NB-IoT海量連接需求的出現,對於NB-IoT模組以及NB-IoT芯片都帶來了強烈需求。

例如芯片側,NB-IoT等物聯網SoC(即將MCU和調制解調器/基帶實現集成)正在推動掀起下一波物聯網浪潮,包括海思、高通、聯發科、移芯等在內的芯片企業都在角逐NB-IoT SoC芯片市場,目前已有14家NB-IoT芯片廠家,115個型號的模組,1500多個產業夥伴,水務、燃氣、消防、白色家電、門鎖、井蓋、自行車等十餘個行業標準逐漸落地,NB-IoT已經完全具備替代2G/3G窄帶物聯網技術的能力。

模組價格方面,NB-IoT價格已經逼近2G模組。

據悉,採用某國產NB-IoT芯片的NB-IoT模組當前售價可以做到15元人民幣,隨著芯片出貨量的增加和進一步的降價,該NB-IoT模組售價年底有望低於12元人民幣。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圖源:圖蟲創意

4G/5G攜手共贏:商用前景值得期待

而當產業走到萬物互聯的5G時代,NB-IoT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5G具有Gbps以上超高帶寬、毫秒級超低時延、以及高可靠等優勢,除了商用初期應用於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以外,充分利用5G蜂窩網絡,還將帶動超寬帶、低時延物聯網的發展,助推行業數字化轉型。

此前也有很多人擔心,在大帶寬的5G時代,NB-IoT下一步演進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對於NB-IoT的未來走向,3GPP早已指明瞭方向:

NB-IoT將繼續服務於5G LPWA用例,5G LPWA即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是5G的三大應用場景之一,成為5G技術規範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16年3GPP首次確立了R13版本的NB-IoT標準,現階段已經演進到R14,目前3GPP正在推進NB-IoT的R15和R16版本標準的制定,這些都將成為5G物聯網的一部分。

因此,這次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將NB-IoT作為重點之一,也與3GPP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技術演進路線保持一致。

不過,雖然mMTC低功耗、廣覆蓋的特性,與NB-IoT滿足的場景可謂一脈相承,但兩者的性能指標並不在一個量級,因此5G時代的NB-IoT必須加強邊緣網絡等能力。

此外,NB-IoT還會與現有網絡共存共生。基於4G的NB-IoT和基於5G的NB-IoT將會是長期共存,兩者不是競爭和替代關係,而是相輔相成。

現階段垂直行業對於蜂窩技術的應用還處於摸索階段,用LTE這樣的成熟技術和完善產業鏈來切入是個更加便捷的選擇,同時5G指明瞭4G的未來演進路線,從而給予了垂直行業採用可持續演進和升級的3GPP技術的信心,能夠滿足行業市場深化部署和優化性能的未來發展需求。

據悉,在後續的ITU-R WP5D會議上,我國將與各個國家和區域組織開展合作,深入參與ITU的評估與協調流程。ITU將根據評估與協調的結果,在2020年6月舉行的WP5D#35會議上正式宣佈5G技術方案的誕生。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END

來源:C114通信網 作者:安迪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在本週於巴西布濟烏斯舉行的ITU-R WP5D#32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提交的5G技術方案明確指出,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

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其實,在此之前,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

此次NB-IoT進入我國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更意味著國內產業鏈對於NB-IoT的關注,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高度,將會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當然,我國絕不是在脫離3GPP搞事實標準,也不是在挾市場與規模自重,而是充分尊重技術、市場與產業規律,因為NB-IoT是目前市場上的最佳技術選擇

NB-IoT既可以充分利用運營商現有的4G基礎設施,提升網絡利用率與產出率,使能運營商新增長,又可以充分利用NB-IoT當前的產業規模與成熟技術,加快萬物互聯與數字化轉型進程。

而且,NB-IoT也給予了垂直行業採用可持續演進和升級的3GPP技術的信心,能夠滿足行業市場深化部署和優化性能的未來發展需求。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圖源:圖蟲創意

NB-IoT進入5G候選技術方案

本次ITU-R WP5D#32會議,來自全球政府主管部門、電信製造及運營企業、研究機構共約18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代表團主要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中興、中國信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單位構成。

在本次會議上,我國完成了IMT-2020(5G)候選技術方案的完整提交,獲得了ITU關於5G候選技術方案的正式接收確認函。

中國的5G無線空口技術(RIT)方案基於3GPP新空口(NR)和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其中,NR重點滿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兩個場景的技術需求,NB-IoT滿足大規模機器連接(mMTC)場景的技術需求。

我國的5G技術方案表達了我國對5G技術的理解,考慮了5G技術的完整性和先進性,同時維護了以3GPP為核心的全球統一標準,體現我國產業利益。

根據ITU要求,完整的5G技術提交材料包括技術方案描述性模板、鏈路預算模板、性能指標滿足性模板、自評估報告。我國的5G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撐材料來自於國內設備製造商、運營商和研究單位等多家研究成果,體現了國內通信領域的群策群力和集體智慧。

我國自評估研究結果表明,NR+NB-IoT無線空口技術方案能夠全面滿足IMT-2020的技術願景需求和IMT-2020技術指標要求。

據瞭解,從標準到芯片以及模組,再到系統設備以及整體解決方案,NB-IoT主要由中國產業鏈主導,並且獲得全球產業鏈的廣泛認可與支持。

因此,這次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將NB-IoT作為重點之一,體現了我國對於NB-IoT產業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推動,並且正在通過國家意志,助力NB-IoT產業在5G時代繼續騰飛。

早在2017年6月,工信部就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通知要求:

  • 一是加強NB-IoT標準與技術研究,打造完整產業體系。

  • 二是推廣NB-IoT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逐步形成規模應用體系。

  • 三是優化NB-IoT應用政策環境,創造良好可持續發展條件。

到2020年,NB-IoT網絡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

三年三級跳:NB-IoT快速成熟

事實上,2016年6月才首次完成標準化工作的NB-IoT到現在僅僅三年時間,飛速發展的NB-IoT就走完了2G窄帶物聯網用了很多年才走完的路。

網絡規模方面,數據顯示,NB-IoT全球商用網絡數已超90張,用戶數實現三年三級跳:從2017年的300萬到2018年的3000萬,今年上半年已超過5000萬用戶,預計今年年底用戶將過億,在智能水錶、智能氣表、電動車跟蹤、智能煙感等行業應用預計將在一兩年內出現千萬級連接,並且有望將很快達到十億級別規模。

在國內,三大運營商對於NB-IoT的熱情持續高漲,如在基站建設方面,業界預計2019年我國將建成90萬個NB-IoT基站。

憑藉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等特點,NB-IoT已經成為蜂窩物聯網領域的主流技術。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IoT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蜂窩連接數將在2025年突破50億大關,其中NB-IoT的貢獻比將接近一半。

產業鏈規模方面,伴隨NB-IoT海量連接需求的出現,對於NB-IoT模組以及NB-IoT芯片都帶來了強烈需求。

例如芯片側,NB-IoT等物聯網SoC(即將MCU和調制解調器/基帶實現集成)正在推動掀起下一波物聯網浪潮,包括海思、高通、聯發科、移芯等在內的芯片企業都在角逐NB-IoT SoC芯片市場,目前已有14家NB-IoT芯片廠家,115個型號的模組,1500多個產業夥伴,水務、燃氣、消防、白色家電、門鎖、井蓋、自行車等十餘個行業標準逐漸落地,NB-IoT已經完全具備替代2G/3G窄帶物聯網技術的能力。

模組價格方面,NB-IoT價格已經逼近2G模組。

據悉,採用某國產NB-IoT芯片的NB-IoT模組當前售價可以做到15元人民幣,隨著芯片出貨量的增加和進一步的降價,該NB-IoT模組售價年底有望低於12元人民幣。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圖源:圖蟲創意

4G/5G攜手共贏:商用前景值得期待

而當產業走到萬物互聯的5G時代,NB-IoT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5G具有Gbps以上超高帶寬、毫秒級超低時延、以及高可靠等優勢,除了商用初期應用於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以外,充分利用5G蜂窩網絡,還將帶動超寬帶、低時延物聯網的發展,助推行業數字化轉型。

此前也有很多人擔心,在大帶寬的5G時代,NB-IoT下一步演進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對於NB-IoT的未來走向,3GPP早已指明瞭方向:

NB-IoT將繼續服務於5G LPWA用例,5G LPWA即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是5G的三大應用場景之一,成為5G技術規範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16年3GPP首次確立了R13版本的NB-IoT標準,現階段已經演進到R14,目前3GPP正在推進NB-IoT的R15和R16版本標準的制定,這些都將成為5G物聯網的一部分。

因此,這次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5G候選技術方案將NB-IoT作為重點之一,也與3GPP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技術演進路線保持一致。

不過,雖然mMTC低功耗、廣覆蓋的特性,與NB-IoT滿足的場景可謂一脈相承,但兩者的性能指標並不在一個量級,因此5G時代的NB-IoT必須加強邊緣網絡等能力。

此外,NB-IoT還會與現有網絡共存共生。基於4G的NB-IoT和基於5G的NB-IoT將會是長期共存,兩者不是競爭和替代關係,而是相輔相成。

現階段垂直行業對於蜂窩技術的應用還處於摸索階段,用LTE這樣的成熟技術和完善產業鏈來切入是個更加便捷的選擇,同時5G指明瞭4G的未來演進路線,從而給予了垂直行業採用可持續演進和升級的3GPP技術的信心,能夠滿足行業市場深化部署和優化性能的未來發展需求。

據悉,在後續的ITU-R WP5D會議上,我國將與各個國家和區域組織開展合作,深入參與ITU的評估與協調流程。ITU將根據評估與協調的結果,在2020年6月舉行的WP5D#35會議上正式宣佈5G技術方案的誕生。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END

來源:C114通信網 作者:安迪

萬物互聯,NB-IoT迎來新發展機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