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謀篇佈局 從產業東進到教育東進

增城謀篇佈局 從產業東進到教育東進

■資料圖片

“灣區時代 優居升級”4

建設一流的灣區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由一流的高等教育來提供,一流的灣區還要有創新成果來支撐……對於致力打造廣深第二科技創新走廊增長極的增城來說,除了在基礎教育上大手筆投入外,不斷佈局高校、科研機構及職業學校的落戶,尤其是朱村科教城的建設,將為增城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助力產業騰飛,更快更高效地融入大灣區建設。

■新快報記者 丁燦

圍繞多研發基地打造科技小鎮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表示,隨著增城交通大規模建設包括高鐵、城軌、地鐵等,增城的產業也飛速發展,比如汽車產業、富士康平板顯示產業以及平安金融高端服務業。

產業飛速發展,更新升級,在今年增城區政協二屆四次會議上,九三學社增城支社提出建議,打造廣深第二科技創新走廊新增長極,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現有第一科創走廊位於增城邊緣,藉助第二科創走廊發展機遇和輻射帶動增城發展,對外加強聯繫廣州中新知識城、東莞松山湖科技園、深圳光明新區等區域性創新平臺,對內整合中新科創園、廣州科教城、富士康科技小鎮、掛綠新城等發展平臺。

未來增城將對標東莞松山湖,大力打造掛綠湖科技創新小鎮,並延伸廣本研發中心、低碳總部園區服務。圍繞增城火車站,利用原“退二進三園區”,打造具有產業集聚發展的科技創新平臺。圍繞廣州科教城、工信部電子五所,往東延拓展打造富士康科技小鎮,往西擴張並依託地鐵坑貝站打造大數據為特色的中新科創園區,圍繞中新、福和與廣州知識城接壤地區,打造醫療、醫技研發科技小鎮。創造條件,充分利用掛綠新城、廣州科教城等平臺的留用地發展科技創新載體。

現有七大高校,提供科研、人才資源

從產業東進到教育東進,增城在教育上精心謀篇佈局。增城現有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等七所高等院校。周邊40分鐘車程內有6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在校研究生約5萬人,大學生約68萬人,中職學生約24萬人,具備強大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廣州科教城、廣東省高級技工教育示範基地已動工建設,將遷入多所職業教育高等院校。

知名房地產專家韓世同表示,這些學校尤其為產業培養人才,職校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能力,社會適應性比較強,比較適合企業的需要。在此前的規劃中,增城提出推動地方高等教育規模化發展,在促進區廣播電視大學發展的時間,研究提供吸引民辦高等院校發展的優惠政策,不斷加大對民辦高等院校的扶持力度,並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廣州職業技術院校遷建工程,吸引公辦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遷至增城,進一步擴大本區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規模。

另一方面,一些科研機構也陸續落戶增城。胡剛和韓世同均表示,增城的產業起到先導作用,包括工信部電子五所、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落戶增城,一個是電子信息產業,一個是汽車產業,這些是順理成章的事。如工信部電子五所增城總部,顯然跟富士康產業相關。跟富士康顯示屏相關的上下游的產業集聚效應,會帶動研究機構的進入。汽車工業在增城的佔比很大,如本田、北汽都在增城佈局,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落戶是跟汽車產業相互聯繫的。

科教城動工,實現對科研創新等全面支撐

另外,一波三折的科教城已動工,規劃範圍約15平方公里,總投資1800億元,涵蓋了教育、科技、研發、雙創空間、孵化器、配套居住等功能。建成之後,將是一座科技之城、立體之城、生態之城,擁有最智能、最多元的科技服務體驗,最高效、最安全的出行交通,最綠色、最有機的生態環境,在入駐方案優化上,現調整為10所學校入駐:以廣州鐵路職業學院作為龍頭,其中高職院校1所,即廣州鐵路職業學院,技術學院4所,中專5所。科技完美融入生活,實現對科研創新、智能製造、智能辦公和城市運營的全面支撐。

去年8月,科教城再度大規模徵地,主要徵收秀山村、鳳崗村、朱村村、龍崗村和中新鎮烏石村超2235畝地,用於建設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公園綠地等。

據增城國土規劃局此前消息,將徵收中新鎮團結村約147畝土地,用作教育科研用地,而這塊地就是為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天河學院二期所準備的。天河學院二期將被劃分為A區和B區兩個部分,其中A區面積最大,約118.2畝,B區約28.4畝。天河學院落子增城,有利於增城職業教育發展。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是省內唯一一所具有職業技術教育類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公辦全日制綜合本科大學,而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天河學院,亦有高等學歷教育本科招生資格。

支持發展新型科研機構,最高獎1000萬元

為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增城近期出臺了《增城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扶持辦法》,支持企事業單位在增城區設立對汽車及零部件、高端智能裝備製造、IAB、NEM等行業發展具有較強推動力的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技術服務類)。對發展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獲得國家、省、市認定的,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300萬元獎勵;對發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技術服務類)獲得國家、省、市認定的,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逐級獲得認定的,獎勵差額部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