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

文 | 貢曉麗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存儲)的公眾號已經4個多月沒有更新了,幾天前的一次推送,引來了芯片界的大規模圍觀。《採用Xtacking架構,長江存儲啟動64層3D NAND閃存量產》是這篇推送文章的標題。

長江存儲的3D NAND閃存實現量產,這也是紫光在存儲芯片上的高額投資終於收穫的碩果,意義不外乎滿足固態硬盤、嵌入式存儲等主流市場應用需求;有望打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等公司的壟斷局面……

但也應看到,短期內,國產的3D NAND閃存,仍不能撼動全球市場。

"

文 | 貢曉麗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存儲)的公眾號已經4個多月沒有更新了,幾天前的一次推送,引來了芯片界的大規模圍觀。《採用Xtacking架構,長江存儲啟動64層3D NAND閃存量產》是這篇推送文章的標題。

長江存儲的3D NAND閃存實現量產,這也是紫光在存儲芯片上的高額投資終於收穫的碩果,意義不外乎滿足固態硬盤、嵌入式存儲等主流市場應用需求;有望打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等公司的壟斷局面……

但也應看到,短期內,國產的3D NAND閃存,仍不能撼動全球市場。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長江存儲64層3D NAND閃存晶圓

為了不再被卡脖子

還記得2016年的全球內存芯片大缺貨嗎?三星電子當年營收達809億美元,利潤270億美元,成功挽救了當時深陷Note 7手機自燃醜聞的三星。SK海力士那一年也收入142億美元,鎂光收入128億美元。

此次內存漲價,不但極大的蠶食了我國電子整機企業的利潤,而且對產業的發展也帶來影響。以手機行業為例,小米、華為作為國內最大的手機生產商之一,從2016年開始,存儲器採購成本大幅增加,利潤被嚴重壓縮。面對內存漲價的不利局面,既要能夠拿到貨,又要維持基本利潤,不得不調高手機價格,結果漲價的成本又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

內存漲價對本來就萎靡不振的PC市場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許多消費者表示由於內存漲價太厲害,不得不暫時放棄大內存配備;部分裝機店主表示,受到內存漲價影響,電腦裝機量下降20%,其中來自網吧的訂單至少下降50%。內存漲價的結果最後還是由中國電子產業鏈上的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共同買了單。

有專家指出,如果中國不解決存儲芯片自己製造的問題,所謂的信息化時代,我們會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依託和基礎。

"

文 | 貢曉麗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存儲)的公眾號已經4個多月沒有更新了,幾天前的一次推送,引來了芯片界的大規模圍觀。《採用Xtacking架構,長江存儲啟動64層3D NAND閃存量產》是這篇推送文章的標題。

長江存儲的3D NAND閃存實現量產,這也是紫光在存儲芯片上的高額投資終於收穫的碩果,意義不外乎滿足固態硬盤、嵌入式存儲等主流市場應用需求;有望打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等公司的壟斷局面……

但也應看到,短期內,國產的3D NAND閃存,仍不能撼動全球市場。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長江存儲64層3D NAND閃存晶圓

為了不再被卡脖子

還記得2016年的全球內存芯片大缺貨嗎?三星電子當年營收達809億美元,利潤270億美元,成功挽救了當時深陷Note 7手機自燃醜聞的三星。SK海力士那一年也收入142億美元,鎂光收入128億美元。

此次內存漲價,不但極大的蠶食了我國電子整機企業的利潤,而且對產業的發展也帶來影響。以手機行業為例,小米、華為作為國內最大的手機生產商之一,從2016年開始,存儲器採購成本大幅增加,利潤被嚴重壓縮。面對內存漲價的不利局面,既要能夠拿到貨,又要維持基本利潤,不得不調高手機價格,結果漲價的成本又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

內存漲價對本來就萎靡不振的PC市場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許多消費者表示由於內存漲價太厲害,不得不暫時放棄大內存配備;部分裝機店主表示,受到內存漲價影響,電腦裝機量下降20%,其中來自網吧的訂單至少下降50%。內存漲價的結果最後還是由中國電子產業鏈上的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共同買了單。

有專家指出,如果中國不解決存儲芯片自己製造的問題,所謂的信息化時代,我們會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依託和基礎。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2018年8月Xtacking獲得FMS“Best of Show”獎項

這也就是我們為長江存儲研發3D NAND閃存拍手稱好的原因。

以前,剛需被卡了脖子,白花花的銀子流進了別人的口袋,前幾大廠商還可以輕易操縱產量和價格,低價能夠擠垮競爭對手,漲價則能謀取暴利。巨頭壟斷,令國內整機廠商時常遭遇存儲芯片缺貨的情況,唯一的出路就是尋求本土自研自產芯片替代。

目前,在DRAM市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佔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兩家韓國企業三星和SK海力士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高達70%左右。

三星、海力士、東芝、西部數據等巨頭同樣在NAND FLASH產能上持續投入。2018年,64層、72層的3D NAND閃存就已經是主力產品,2019年開始量產92層、96層的產品,到2020年,大廠們即將進入128層3D NAND閃存的量產。

長江存儲作為國內最大的NAND FLASH研發和製造廠商,被國人們寄予厚望。先前,長江存儲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投入10億美金的研發費用,組織上千人的團隊研發出的首款32層3D NAND FLASH已告成功。後面是集中力量研發和量產64層3D NAND FLASH、128層3D NAND FLASH等閃存芯片。

收購不成轉而自研

長江存儲隸屬於紫光集團,紫光選擇自主研發存儲芯片是被逼出來的,沒有工程師和相關技術經驗積累,打造芯片有多難?紫光當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峻,而在開始時打算通過與外商合作或併購的技術引進模式來打造自己的存儲芯片。

紫光曾經試圖以每股21美元,總價230億美元的價格全面收購鎂光,結果沒能完成收購。紫光也試圖以38億美元收購西部數據15%股權,然後由西部數據出資190億美元“曲線收購”閃迪,結果因受外部勢力干涉最終不得不終止。之後,還傳出紫光試圖出資53億美元收購SK海力士20%的股份,但該收購傳聞最終也沒有結果。

在海外收購中頻頻碰壁,紫光只能堅持“自己的技術要靠自己研發”,在境外持續高薪尋找優秀的人才,還聘請了在中國臺灣省有“存儲教父”之稱的高啟全。

在整合兩岸技術團隊之後,長江存儲開啟了自主研發之路,並在2017年完成32層NAND的小批量生產,在2019年完成了64層NAND量產。

長江存儲在NAND上取得突破,是十多年持續研發的成果。

早在2006年,武漢就投資100億元啟動武漢新芯項目,經過多年的磨礪和成長,武漢新芯在存儲器領域已經有了一定成果。之後合肥、武漢等5座城市爭奪存儲器基地,由於武漢新芯在這方面已經有一定基礎,因而最後武漢取得了勝利。隨後,紫光等國有資本對武漢大量注資,並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成立組建了長江存儲。

"

文 | 貢曉麗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存儲)的公眾號已經4個多月沒有更新了,幾天前的一次推送,引來了芯片界的大規模圍觀。《採用Xtacking架構,長江存儲啟動64層3D NAND閃存量產》是這篇推送文章的標題。

長江存儲的3D NAND閃存實現量產,這也是紫光在存儲芯片上的高額投資終於收穫的碩果,意義不外乎滿足固態硬盤、嵌入式存儲等主流市場應用需求;有望打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等公司的壟斷局面……

但也應看到,短期內,國產的3D NAND閃存,仍不能撼動全球市場。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長江存儲64層3D NAND閃存晶圓

為了不再被卡脖子

還記得2016年的全球內存芯片大缺貨嗎?三星電子當年營收達809億美元,利潤270億美元,成功挽救了當時深陷Note 7手機自燃醜聞的三星。SK海力士那一年也收入142億美元,鎂光收入128億美元。

此次內存漲價,不但極大的蠶食了我國電子整機企業的利潤,而且對產業的發展也帶來影響。以手機行業為例,小米、華為作為國內最大的手機生產商之一,從2016年開始,存儲器採購成本大幅增加,利潤被嚴重壓縮。面對內存漲價的不利局面,既要能夠拿到貨,又要維持基本利潤,不得不調高手機價格,結果漲價的成本又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

內存漲價對本來就萎靡不振的PC市場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許多消費者表示由於內存漲價太厲害,不得不暫時放棄大內存配備;部分裝機店主表示,受到內存漲價影響,電腦裝機量下降20%,其中來自網吧的訂單至少下降50%。內存漲價的結果最後還是由中國電子產業鏈上的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共同買了單。

有專家指出,如果中國不解決存儲芯片自己製造的問題,所謂的信息化時代,我們會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依託和基礎。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2018年8月Xtacking獲得FMS“Best of Show”獎項

這也就是我們為長江存儲研發3D NAND閃存拍手稱好的原因。

以前,剛需被卡了脖子,白花花的銀子流進了別人的口袋,前幾大廠商還可以輕易操縱產量和價格,低價能夠擠垮競爭對手,漲價則能謀取暴利。巨頭壟斷,令國內整機廠商時常遭遇存儲芯片缺貨的情況,唯一的出路就是尋求本土自研自產芯片替代。

目前,在DRAM市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佔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兩家韓國企業三星和SK海力士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高達70%左右。

三星、海力士、東芝、西部數據等巨頭同樣在NAND FLASH產能上持續投入。2018年,64層、72層的3D NAND閃存就已經是主力產品,2019年開始量產92層、96層的產品,到2020年,大廠們即將進入128層3D NAND閃存的量產。

長江存儲作為國內最大的NAND FLASH研發和製造廠商,被國人們寄予厚望。先前,長江存儲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投入10億美金的研發費用,組織上千人的團隊研發出的首款32層3D NAND FLASH已告成功。後面是集中力量研發和量產64層3D NAND FLASH、128層3D NAND FLASH等閃存芯片。

收購不成轉而自研

長江存儲隸屬於紫光集團,紫光選擇自主研發存儲芯片是被逼出來的,沒有工程師和相關技術經驗積累,打造芯片有多難?紫光當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峻,而在開始時打算通過與外商合作或併購的技術引進模式來打造自己的存儲芯片。

紫光曾經試圖以每股21美元,總價230億美元的價格全面收購鎂光,結果沒能完成收購。紫光也試圖以38億美元收購西部數據15%股權,然後由西部數據出資190億美元“曲線收購”閃迪,結果因受外部勢力干涉最終不得不終止。之後,還傳出紫光試圖出資53億美元收購SK海力士20%的股份,但該收購傳聞最終也沒有結果。

在海外收購中頻頻碰壁,紫光只能堅持“自己的技術要靠自己研發”,在境外持續高薪尋找優秀的人才,還聘請了在中國臺灣省有“存儲教父”之稱的高啟全。

在整合兩岸技術團隊之後,長江存儲開啟了自主研發之路,並在2017年完成32層NAND的小批量生產,在2019年完成了64層NAND量產。

長江存儲在NAND上取得突破,是十多年持續研發的成果。

早在2006年,武漢就投資100億元啟動武漢新芯項目,經過多年的磨礪和成長,武漢新芯在存儲器領域已經有了一定成果。之後合肥、武漢等5座城市爭奪存儲器基地,由於武漢新芯在這方面已經有一定基礎,因而最後武漢取得了勝利。隨後,紫光等國有資本對武漢大量注資,並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成立組建了長江存儲。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長江存儲核心廠區近況

據長江存儲文章介紹,其64層三維閃存是全球首款基於Xtacking架構設計並實現量產的閃存產品,擁有同代產品中最高存儲密度。創新的Xtacking技術只需一個處理步驟就可通過數十億根垂直互聯通道(VIA)將兩片晶圓鍵合,相比傳統三維閃存架構可帶來更快的傳輸速度、更高的存儲密度和更短的產品上市週期。

長江存儲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存儲64層三維閃存產品的量產,將使中國與世界一線三維閃存企業的技術差距縮短到兩年以內。

據業界有關人士分析,長江儲存發展迅速,其雖然未公佈量產規模,預計2020年底其可望將產能提升至月產6萬片晶圓的水平。長江存儲64層三維閃存產品的量產有望使中國存儲芯片自產率從8%提升至40%。

一旦長江存儲的NAND通過紫光系企業的推動獲得市場認可,那麼,國內其他企業自然會跟進,並使國外存儲芯片企業在中國市場份額逐年降低。

存儲芯片何時盈利?

中國有市場,長江存儲有技術,存儲芯片自產率眼看就可以漲起來?現實情況卻是,在產品沒有取得足夠的市場佔有率之前,存儲芯片業務恐怕很難給公司帶來盈利。而且虧損要持續多久?紫光也沒有確切的時間數字。

紫光集團近期發佈的中報數據顯示,紫光集團總資產2740億,淨資產721億,資產負債率73.68%,2019年上半年收入332億,去年同期收入為308億,合併總利潤為-37億,去年同期合併總利潤為2億。

對紫光集團的業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紫光集團三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紫光學大的收入佔了紫光集團收入的絕大部分,三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合計11.3億,存儲芯片業務是造成其虧損的重要原因。

紫光集團的存儲芯片業務主要由四個板塊組成: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紫光存儲、西安紫光國芯。

長江存儲每年的研發費高達10億美元,剛剛開始量產,收入幾乎為零。武漢新芯是長江存儲的全資子公司,其經營情況應該是包括在長江存儲的報表內。

紫光存儲的業務是研發和生產SSD、手機存儲芯片卡,它和英特爾簽有長期供貨協議,目前3D NAND晶圓的價格每GB已經下降到5~6美分,紫光存儲的業務應該也虧損很嚴重。

西安紫光國芯的主要業務是研發DRAM,目前每年收入不足10個億,紫光集團於2019年6月30日宣佈組建DRAM事業群,DRAM的研發投入強度不比3D NAND少。

由此可以推斷,紫光集團在3D NAND和DRAM上的研發投入,是其虧損的主要原因。為了給長江存儲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紫光不得不開始籌集數千億的資金,為未來數年準備充足的“彈藥”。

"

文 | 貢曉麗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存儲)的公眾號已經4個多月沒有更新了,幾天前的一次推送,引來了芯片界的大規模圍觀。《採用Xtacking架構,長江存儲啟動64層3D NAND閃存量產》是這篇推送文章的標題。

長江存儲的3D NAND閃存實現量產,這也是紫光在存儲芯片上的高額投資終於收穫的碩果,意義不外乎滿足固態硬盤、嵌入式存儲等主流市場應用需求;有望打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等公司的壟斷局面……

但也應看到,短期內,國產的3D NAND閃存,仍不能撼動全球市場。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長江存儲64層3D NAND閃存晶圓

為了不再被卡脖子

還記得2016年的全球內存芯片大缺貨嗎?三星電子當年營收達809億美元,利潤270億美元,成功挽救了當時深陷Note 7手機自燃醜聞的三星。SK海力士那一年也收入142億美元,鎂光收入128億美元。

此次內存漲價,不但極大的蠶食了我國電子整機企業的利潤,而且對產業的發展也帶來影響。以手機行業為例,小米、華為作為國內最大的手機生產商之一,從2016年開始,存儲器採購成本大幅增加,利潤被嚴重壓縮。面對內存漲價的不利局面,既要能夠拿到貨,又要維持基本利潤,不得不調高手機價格,結果漲價的成本又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

內存漲價對本來就萎靡不振的PC市場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許多消費者表示由於內存漲價太厲害,不得不暫時放棄大內存配備;部分裝機店主表示,受到內存漲價影響,電腦裝機量下降20%,其中來自網吧的訂單至少下降50%。內存漲價的結果最後還是由中國電子產業鏈上的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共同買了單。

有專家指出,如果中國不解決存儲芯片自己製造的問題,所謂的信息化時代,我們會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依託和基礎。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2018年8月Xtacking獲得FMS“Best of Show”獎項

這也就是我們為長江存儲研發3D NAND閃存拍手稱好的原因。

以前,剛需被卡了脖子,白花花的銀子流進了別人的口袋,前幾大廠商還可以輕易操縱產量和價格,低價能夠擠垮競爭對手,漲價則能謀取暴利。巨頭壟斷,令國內整機廠商時常遭遇存儲芯片缺貨的情況,唯一的出路就是尋求本土自研自產芯片替代。

目前,在DRAM市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佔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兩家韓國企業三星和SK海力士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高達70%左右。

三星、海力士、東芝、西部數據等巨頭同樣在NAND FLASH產能上持續投入。2018年,64層、72層的3D NAND閃存就已經是主力產品,2019年開始量產92層、96層的產品,到2020年,大廠們即將進入128層3D NAND閃存的量產。

長江存儲作為國內最大的NAND FLASH研發和製造廠商,被國人們寄予厚望。先前,長江存儲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投入10億美金的研發費用,組織上千人的團隊研發出的首款32層3D NAND FLASH已告成功。後面是集中力量研發和量產64層3D NAND FLASH、128層3D NAND FLASH等閃存芯片。

收購不成轉而自研

長江存儲隸屬於紫光集團,紫光選擇自主研發存儲芯片是被逼出來的,沒有工程師和相關技術經驗積累,打造芯片有多難?紫光當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峻,而在開始時打算通過與外商合作或併購的技術引進模式來打造自己的存儲芯片。

紫光曾經試圖以每股21美元,總價230億美元的價格全面收購鎂光,結果沒能完成收購。紫光也試圖以38億美元收購西部數據15%股權,然後由西部數據出資190億美元“曲線收購”閃迪,結果因受外部勢力干涉最終不得不終止。之後,還傳出紫光試圖出資53億美元收購SK海力士20%的股份,但該收購傳聞最終也沒有結果。

在海外收購中頻頻碰壁,紫光只能堅持“自己的技術要靠自己研發”,在境外持續高薪尋找優秀的人才,還聘請了在中國臺灣省有“存儲教父”之稱的高啟全。

在整合兩岸技術團隊之後,長江存儲開啟了自主研發之路,並在2017年完成32層NAND的小批量生產,在2019年完成了64層NAND量產。

長江存儲在NAND上取得突破,是十多年持續研發的成果。

早在2006年,武漢就投資100億元啟動武漢新芯項目,經過多年的磨礪和成長,武漢新芯在存儲器領域已經有了一定成果。之後合肥、武漢等5座城市爭奪存儲器基地,由於武漢新芯在這方面已經有一定基礎,因而最後武漢取得了勝利。隨後,紫光等國有資本對武漢大量注資,並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成立組建了長江存儲。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長江存儲核心廠區近況

據長江存儲文章介紹,其64層三維閃存是全球首款基於Xtacking架構設計並實現量產的閃存產品,擁有同代產品中最高存儲密度。創新的Xtacking技術只需一個處理步驟就可通過數十億根垂直互聯通道(VIA)將兩片晶圓鍵合,相比傳統三維閃存架構可帶來更快的傳輸速度、更高的存儲密度和更短的產品上市週期。

長江存儲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存儲64層三維閃存產品的量產,將使中國與世界一線三維閃存企業的技術差距縮短到兩年以內。

據業界有關人士分析,長江儲存發展迅速,其雖然未公佈量產規模,預計2020年底其可望將產能提升至月產6萬片晶圓的水平。長江存儲64層三維閃存產品的量產有望使中國存儲芯片自產率從8%提升至40%。

一旦長江存儲的NAND通過紫光系企業的推動獲得市場認可,那麼,國內其他企業自然會跟進,並使國外存儲芯片企業在中國市場份額逐年降低。

存儲芯片何時盈利?

中國有市場,長江存儲有技術,存儲芯片自產率眼看就可以漲起來?現實情況卻是,在產品沒有取得足夠的市場佔有率之前,存儲芯片業務恐怕很難給公司帶來盈利。而且虧損要持續多久?紫光也沒有確切的時間數字。

紫光集團近期發佈的中報數據顯示,紫光集團總資產2740億,淨資產721億,資產負債率73.68%,2019年上半年收入332億,去年同期收入為308億,合併總利潤為-37億,去年同期合併總利潤為2億。

對紫光集團的業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紫光集團三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紫光學大的收入佔了紫光集團收入的絕大部分,三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合計11.3億,存儲芯片業務是造成其虧損的重要原因。

紫光集團的存儲芯片業務主要由四個板塊組成: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紫光存儲、西安紫光國芯。

長江存儲每年的研發費高達10億美元,剛剛開始量產,收入幾乎為零。武漢新芯是長江存儲的全資子公司,其經營情況應該是包括在長江存儲的報表內。

紫光存儲的業務是研發和生產SSD、手機存儲芯片卡,它和英特爾簽有長期供貨協議,目前3D NAND晶圓的價格每GB已經下降到5~6美分,紫光存儲的業務應該也虧損很嚴重。

西安紫光國芯的主要業務是研發DRAM,目前每年收入不足10個億,紫光集團於2019年6月30日宣佈組建DRAM事業群,DRAM的研發投入強度不比3D NAND少。

由此可以推斷,紫光集團在3D NAND和DRAM上的研發投入,是其虧損的主要原因。為了給長江存儲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紫光不得不開始籌集數千億的資金,為未來數年準備充足的“彈藥”。

國產64層3D NAND閃存芯片來了,有望突破外商壟斷

長江存儲將在其第三代3D NANA閃存中應用Xtacking2.0

紫光和長江存儲的轉機,或許明年就會到來。有消息稱,在2020年長江存儲的64層NAND產能提升上來後,紫光麾下H3C的服務器、存儲設備、智能終端將率先搭載長江存儲的NAND。將來不排除向智能手機廠商組團推銷長江存儲NAND的可能性。這種垂直整合在長江存儲NAND推向市場初期,能夠提供非常關鍵的推動作用。

就電子行業的其他領域經驗,一旦中國掌握了核心技術,相關產品的價格和利潤很快會被降下來,面板和太陽能行業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國外巨頭肯定會為了避免存儲器行業被中國廠商拿下,而對中國企業進行絞殺。比如通過技術優勢形成產品代差競爭、操縱產量影響價格或專利戰的方式。

但無論前進的路上有多少雷,中國都必須向前走,因為我們沒有退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