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岩土錨固,看看在深基坑支護中如何應用

技術 設計 建築工程造價 2019-06-06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深基坑項目日益增多,岩土錨固技術受到了普遍重視,並獲得了良 好應用。

岩土錨杆將會被設置在地層的一定深度,一端連接建築結構,另一端則被有效錨固,從而起到承受結構拉力,維持結構穩定的目的。通過岩土錨固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岩土更加穩固,大幅降低結構物的自重,既有利於工程材料的節省,又有利於結構穩定性的保證。

一、岩土錨固技術

1、錨杆的分類及應用

根據預先施加預應力與否,可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預應力錨杆,另一類是非預應力錨杆。

在深基坑支護工程中,所採用的支護結構通常被設置成懸臂結構,在嵌固深度上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控制在0.5H到1.0H之間(H指的是基坑深度,普遍集中在5m到10m這一範圍)。通過預應力錨杆這種支護結構,能夠大幅減少嵌固深度,同時優化受力形式,不僅便於施工,減少施工時間,而且有利於工程材料的節省,另外,可靠性也較有保證,因此,預應力錨杆技術開始在深基坑支護中獲得了大量應用。

2、預應力錨杆的構造

預應力錨杆包括三大部分:

1)錨頭。錨杆通過錨頭和圍護結構連接到一起。對錨杆施加相應的預應力時,便會通過錨頭這一裝置將力傳遞給結構物;

2)杆體。杆體將錨頭、錨固體這二者連成整體,具有彈性變形特徵,負責預應力的傳輸;

3)錨固體。負責將拉力通過杆體轉移給地層。

二、某深基坑工程概況

什麼是岩土錨固,看看在深基坑支護中如何應用

某深基坑工程,其平面規格為510m*43m,將通過明挖法進行施工。基於基坑深度考慮,圍護結構使用φ800mm的鑽孔灌注樁,並將間距設置為1000mm,另外,樁間還設置有旋噴樁以實現止水的目的。通過錨杆支撐體系以實現對基坑的有效支護,每一根錨杆均包括4束鋼絞線,錨杆水平間距設計為2.0m,豎向設置2道。在基坑中設有井點以實現降水的目的。

三、岩土錨固工程施工技術

1、工藝流程

上方開挖至設計標高——平整場地——定孔位——鑽機就位——鑽孔——入錨杆——注漿——檢驗注漿質量——養護5d到6d——上錨具及腰樑——張拉鎖定,並繼續土方開挖。

2、施工工藝

1)、鑽孔

什麼是岩土錨固,看看在深基坑支護中如何應用

鑽孔直徑取值150mm。在正式鑽孔之前,應按照設計規定,準確定出鑽孔位置,並予以標記,錨索水平誤差應控制在50mm以內,垂直孔距誤差應控制在100mm以內。鑽孔底部的偏斜尺寸應控制在錨索總長度的3%以內。不允許使用泥漿進行護壁成孔操作。

2)、錨索的組裝

什麼是岩土錨固,看看在深基坑支護中如何應用

每條錨索均由4束7φ5鋼絞線組裝而成。根據設計要求進行鋼絞線的下料,每股長度誤差均應控制在50mm以內。為準確區分自由段和錨固段,應對二者施以不同標記。對錨固段的錨索應予以架線環設置,每1m的距離穿一個,另外,應為相鄰架線環設置一道箍筋環。至於自由段的鋼絞線,應將其置於塑料管中,並對錨固端頭塗抹一定量的黃油,待導向帽設置完成後,則需要將其平順擺放,留待使用。

3)、錨索的設置

當確認錨索、孔位的一致性符合要求後,才可進行錨索(綁有注漿管)的入孔操作,使注漿管最下端和孔底之間的距離大約為50mm;錨固段設置成花管形式,同時使用黑膠布將孔眼嚴密封實。將杆體置於鑽孔時,應注意角度的協調,同時保證用力的均勻性,對止漿密封裝置進行認真檢查,保證其定位的準確性,一旦發現損壞,應及時更換,定期對排氣管進行檢查,使其始終處於通暢狀態。

4)、注漿

什麼是岩土錨固,看看在深基坑支護中如何應用

待錨索設置結束之後,採用灰砂比為1:1的水泥砂漿進行常壓注漿操作,待初凝之後,採用純水泥砂漿進行高壓注漿操作。為保證漿體具有足夠的早期強度,可摻加一定比例的早強劑。通過孔底返漿法對錨固段進行注漿操作時,應將注漿管、孔底之間的距離保持在50cm左右,然後在壓漿機的幫助下把水泥漿灌注到孔底,將其中的空氣排出,直至完成整個鑽孔的注漿操作。

5)、腰樑和墊塊安裝

什麼是岩土錨固,看看在深基坑支護中如何應用

對錨索進行張拉之前,需要在樁身設計高程位置安裝支撐用的鋼架,與此同時,在鋼支架以及錨索自由段的相應位置安裝鋼腰樑,安裝時,應使腰樑和樁身緊密貼在一起,如果無法做到,則使用C20細石砼予以有效充填,將鋼墊塊牢固設置在鋼腰樑上,並使其上表面和錨索呈垂直關係。

6)、錨索張拉

什麼是岩土錨固,看看在深基坑支護中如何應用

當錨固體逐漸凝實,且強度超過15.0Mpa之後,才允許進行張拉。在正式張拉前,應對相關的張拉設備予以準確標定,還需要按照0.1倍的設計值進行一次預張拉,從而保證錨索杆體能夠有效伸直。

對錨索進行張拉時,應按照標準程序進行,另外,在制定張拉順序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考慮鄰近錨索之間的彼此影響。如果由於鋼絞線鬆弛等原因導致預應力出現不同程度損失,那麼需要在張拉結束後予以相應的補張拉,最後將其鎖定。

四、質量控制

1、在錨杆正式施工前,應試做一根錨杆,並進行Q―S曲線的準確繪製,從而驗證錨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同時根據試驗結果對錨杆設計及施工進行優化調整。另外,施工結束後,應以每層為單位,製作2錨杆,留作驗收用[5]。

2、錨杆注漿操作採用型號為JBW150/40壓漿泵進行,壓力控制在0.15Mpa到0.30Mpa之間,還需要進行高壓補漿,直到有清水泥漿返出為止,且不可低於兩次,至於時間間隔則需要控制在8h以內。對錨杆進行注漿操作時,應對漿液做過篩操作,製備完成的漿液應該在初凝之前予以全部注完,每次手工時,應對漿管、漿泵等進行徹底清洗[6]。

3、向錨孔注入水泥漿後,應給與規定的養護時間,在此期間禁止移動錨索。對錨杆進行為期7d的養護,當杆體強度達到標準(即超過15Mpa)時,方可進行張拉。

4、應保證鋼絞線沒有損傷,並予以有效調直,同時做好除鏽工作。對於相同孔徑鋼絞線而言,應保證它們具有相同的長度,切斷之後,應使用鐵絲對其兩端進行有效的捆紮固定。待錨杆施工結束後,使用瀝青這種材料對外露錨頭予以塗封。

5、在鋼絞線的一系列操作中,無論是選擇試驗,還是質量要求,又或者是錨索的張拉,均需要按照規範予以操作,不允許盲目施工,從而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在深基坑項目的施工中,岩土錨固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其施工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正式施工環節,應選用資質合格的施工隊伍負責施工,並對施工質量予以嚴格管控,從而保證深基坑的施工質量,最終保證整個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符合要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