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韓國高分電影推薦'

"
"
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韓國高分電影推薦


《寄生蟲》拿下金棕櫚,說實話我的心情比較複雜。一方面心裡完全認可這部影片,在本屆戛納看過的十餘部影片中,這部無論從完成度、故事創意還是思想性上來說,都是幾近完美的,獲得大獎名至實歸,奉俊昊的默默耕耘終於有了回報。

但另一方面心裡又隱隱希望阿莫多瓦、馬力克這樣的老炮兒選手能拿獎,《痛苦與榮耀》和《隱祕的生活》都是質量上乘的佳作。尤其是阿莫多瓦,對於他來說,獲得獎項也是對他幾十年創作生涯的一個肯定,只是這一次,他又要與“榮耀”失之交臂了。

當然《寄生蟲》拿獎的意義,不僅侷限在奉俊昊一個人身上。這是韓國電影史上的第一個金棕櫚,近年來韓國電影頻頻入圍戛納競賽和展映單元,《玉子》《小姐》《之後》再到去年的《燃燒》,其實離登頂只有一步之遙,今年終於實現大爆發,成功奪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寄生蟲》的成功,除了電影本身的驚豔之外,也來自於諸多參與過戛納的韓國電影人前赴後繼地嘗試與鋪墊,這當中自然也包括奉俊昊自己。說到這裡更為去年的《燃燒》感到可惜,兩相比較,個人會更喜歡《燃燒》一些,沒有拿獎很遺憾。

說回到《寄生蟲》來,這是一部很複雜的電影,複雜到每個出場人物之間都能產生相勾連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更多的是思想形態上的,也就是心理活動,這更凸顯出了劇本上的精妙,很多玄機和心思都掩埋在看似戲謔的故事之下。

《寄生蟲》講述了發生在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家庭身上的故事:宋康昊飾演的無業遊民父親基澤,讓寄託了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崔宇植 飾)前往IT公司老總樸社長(李善均 飾)家應聘課外教師,隨之發生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這段劇情簡介真的只是整部影片的冰山一角,可能只佔了電影前十分鐘的戲份,故事從中段開始層層的反轉,整體風格是舞臺劇式的表達,反轉的力度確實令人歎為觀止。簡單來說,就是有人想劇透,這麼複雜的故事,怕也很難講清楚。

前半段主要是講述“寄生”的過程,這一段基本就可以當喜劇片來看,這是韓國電影的基本套路,前面有多歡樂,後面就有多悲傷。但在強調現實主義的韓國電影當中,這樣荒誕的故事設計確實比較少見,你明明知道有些情節現實中很難發生,但卻由不得觀眾不相信,這就需要高明的敘事手法了。

影片的基調改變是在一場大雨之後,這場大雨徹底沖刷了宋康昊一家人的生活和意識,其實這在前面已經有所呼應,電影開篇就是一個醉鬼在他們的家門口撒尿,一共撒了兩次,隱隱也是預示這個家庭最後會被大雨衝散。

前面足夠多的細節和幽默橋段,都是在為後面深刻的階層思考做鋪墊,階層對立是奉俊昊近年來較為關注的主題,只是講故事的方式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寄生蟲》從主題性和觀賞性上來說,比《雪國列車》又進步了一大層。

比如電影中氣味就是非常重要的誘因,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承載著的卻是下層人對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階層性也就像氣味一樣,時時刻刻存在。所以最後宋康昊的憤怒和所作所為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了這些比較明顯的主題,電影中還有很多意象值得解讀,比如兒子始終抱著的那塊石頭,應該是電影中最晦澀的意象之一,看完電影后我和影迷朋友討論,覺得這是電影中設計的最精妙的意象。

石頭是這個故事的起因,也是一切悲劇的開始,在前半段兒子包裡揹著石頭,是因為做了愧事心裡並不踏實,只有抱著這塊石頭,才隱隱地安心,即使發大水、睡體育館也一定要帶在身上。而當事情敗露後,他又選擇抱著石頭去終結他人的生命,也就是所謂有始有終。

給兒子石頭的人,是他的同學,這也是電影中非常關鍵的一個人物,但是他在開篇出場後就消失了,其實他來找兒子去當家教這件事本身也有些牽強,所以他給的石頭到後面就像他本人出場一樣,那是一種來自上層的壓力,如影隨形地伴隨著兒子,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在評論區有友鄰說,還有一層因素,即石頭的到來能給這個家庭帶來財富,從而擺脫現在的階層困境,兒子一直帶著它也是出於這種考慮,這種慾望一直潛藏在他的心裡,尤其是和有錢人家女兒好了之後,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有意義的解讀,故補充進文中,感謝指正。

兒子曾經很多次地問家人和富家女兒,我站在這些上流人中間,顯得合群嗎?其實他並不是不想融入,而是那種階層意識已經在他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只能像抱著石頭一樣蹣跚地往前走,這也註定了後面悲劇的發生。

影片結尾處,兒子把石頭放進了水池裡。可以看到這塊石頭放在水下和其他石頭就沒有區別,這暗示了其實人人生而平等,洗去身上的光華,最後大家的本質並無異處,到這一刻兒子才算是真的放下了這個負累。

當然這也可以解讀為是一種認命的表現,他心知無論再怎麼改變,終究褪不掉身上下等人的標籤,索性接受現實,也接受自己的生活。

但值得玩味的是,最終宋康昊家人團聚只出現在兒子的想象當中,這其實是一個頗為兩面化的結尾,也延續了韓國電影一貫的風格,兒子的這個想象如果成真,那說明他們的未來還有希望,但這個想象成功的機率又是如此渺茫,使得電影結束觀眾的心很自然地又沉了下去。

我特別喜歡《寄生蟲》這個名字,臺灣的《寄生上流》也不錯,但沒有原來的名字好。那麼真正的寄生蟲到底指的是誰呢?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以為說的是宋康昊一家和在地下室的一家,他們代表著韓國的底層人士,但看完電影會發現,他們才是階層社會中真正的受壓迫者,悲劇往往就發生在他們身上。

後來我覺得應該是李善均一家代表的上層人士,但仔細想想,電影中並無相關場景的展示。這一家人雖然偽善,但本心卻是善良的,能夠獲得今天的地位也是靠自己的勞動得來,奉俊昊也並未在電影中過度醜化他們,像女主人的心思單純和不諳世事更是影片中重點突出的橋段。

那問題來了,既然兩方都不是寄生蟲,悲劇的根源究竟在哪裡?我認為在電影中並沒有給出真正的答案,這可能也是導演留白式的創作方式,展現出了濃重的無力感。即電影中幾乎每一刻都充滿諷刺與力量,但看完之後,我們除了那塊象徵著慾望的石頭之外,再也找不到旁的答案。

這種人與人之間畸形的對抗與社會發展和生存制度息息相關,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像一個牢籠一般,切切實實存在,將我們每一個人都禁錮其中,除了坐看悲劇發生,我們其實什麼也做不了,甚至連思考也抓不到頭緒,終究會陷入迷惘之中。

到最後,除了暴力,奉俊昊還是沒有給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這可能也是人類社會存在的痼疾吧,批判可以,但真的很難解決,這一話題在亞洲電影中展現的並不多,能像《寄生蟲》這樣講的十分精彩的自然更是少之又少。

據說《寄生蟲》拿下大獎,是評委會一致通過的結果,同為亞洲人,我想中國影迷也會感到自豪,奉俊昊的努力和創意也向世界證明,類型片確實可以做的好看和藝術性並存,這是韓國電影最為重要的貢獻。

關注私信回覆 寄生蟲 可獲取高清下載資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