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鬆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機器人+AI將使製造業更柔性化智能化'

""新鬆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機器人+AI將使製造業更柔性化智能化

新鬆機器人,國內機器人行業的領軍和標杆性企業。踏著人工智能的浪潮,近年不斷加大向智能領域進軍,並在上海設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目標是重點突破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系列產品技術,將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搭建智能+的機器人應用平臺。作為新鬆當家人,曲道奎去年還被聘任為上海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專家。專訪中,曲道奎表示,機器人+人工智能將解決中國製造業在推進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為製造業“由大變強”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鬆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機器人+AI將使製造業更柔性化智能化

新鬆機器人,國內機器人行業的領軍和標杆性企業。踏著人工智能的浪潮,近年不斷加大向智能領域進軍,並在上海設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目標是重點突破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系列產品技術,將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搭建智能+的機器人應用平臺。作為新鬆當家人,曲道奎去年還被聘任為上海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專家。專訪中,曲道奎表示,機器人+人工智能將解決中國製造業在推進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為製造業“由大變強”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鬆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機器人+AI將使製造業更柔性化智能化

新鬆機器人總裁曲道奎

記者:您如何評價當前上海人工智能發展水平,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於上海而言有哪些意義?

曲道奎: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佈局上發展快速,已形成了較成熟的產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在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目前,上海集聚了全國1/3的人工智能人才,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腦智工程領域全國領先,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也在積極開展人工智能研究與人才培養;在產業集聚方面,上海集聚和培育了一批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並推出了一份人工智能創新產品推薦目錄,有效遴選優質的人工智能創新產品,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

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可以強化上海在創新能力方面的建設,充分依託上海的人才資源、應用場景、海量數據等基礎條件和開放優勢,匯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深化開放合作和區域聯動,將可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創新成果,有效推進上海關於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建設,引領上海高質量發展。

記者:如何看待這一輪的人工智能大潮的崛起?下一步發展,您認為有哪些需要突破的地方?

曲道奎: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推動中國進入了一個智能+的時代,機器人恰恰是智能+的巨大應用平臺,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載體和應用領域,是智能製造的重要工具。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機器人加速智能化提供了無限可能,支撐製造業、國防安全、生活消費、醫療、教育、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將為各行業帶來顛覆與變革,智能機器人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對機器人行業來說,要把握髮展機遇,在不斷突破機器人技術的同時,加快推進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跨界融合,加速機器人產品智能化進程,真正實現由機器向機器人的進化與發展。

記者:當前不少國家都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上海要從哪些方面實現中國乃至人工智能世界高地的打造?

曲道奎:人工智能產業鏈包含基礎設施層、應用技術層和行業應用層,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應保持三位一體,齊頭並進。基礎層有效保障計算能力以及計算數據,推動半導體芯片、傳感器、雲服務、軟件框架的自主研發,深化數據資源開放與應用;應用技術層進一步加強算法及應用技術的開發,解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關鍵性技術問題;行業應用層加快人工智能技術與終端硬件(機器人、智能硬件)的融合,不斷推動智能+系統在各行業的應用落地。

我認為,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應更加註重生產要素之間的匹配與互動,促進更多技術、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融入實體經濟,打造智能產業生態。比如,在產業與金融互動上,借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模式重新考慮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的定位和模式,依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金,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加速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產業孵化,在“發展產業”和“資本回報”之間找到平衡,在“重點支持”和“兼顧多方”中做出抉擇,在兼顧產業發展的時間點和收購的時間點找到平衡,搶佔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窗口期。

記者:從機器人到AI+機器人,您如何看待這一行業的轉變,對機器人產業來說意味著什麼?

曲道奎:早期機器人的典型特徵是通過計算機編程和控制,在結構環境下長時間的運行,強調的是精度、負載、速度等指標。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使機器人更多具有感知和智能,更多強調的是機器人的自主性,在非結構環境下的智能和感知,機器人開始向智能時代邁進,逐漸的由機器向人進化,柔性、智能、靈活和易用。

機器人不只是智能製造生產線中的一臺設備、一個製造環節,更是一個智能化的平臺,能夠提供柔性化、定製化生產及各類相關增值服務,從而驅動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包括製造模式、生活方式的變革等。機器人+人工智能將使製造業更加柔性化、智能化,使製造業生產組織形式和生產模式發生顛覆性變革。比如,機器視覺等感知技術,各種感知系統形成的數據的深入融合,同時運用AI技術,形成自主決策,實現機器人自主規劃、作業、檢測等。

欄目主編:劉錕 文字編輯:劉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