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甲冑,圖片來源網絡。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甲冑,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武士復原圖,圖片來源網絡。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甲冑,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武士復原圖,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金兀朮形象。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甲冑,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武士復原圖,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金兀朮形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國士兵形象,圖片來源網絡。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甲冑,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武士復原圖,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金兀朮形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國士兵形象,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大定二十九年戰刀,圖片來源網絡。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甲冑,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武士復原圖,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金兀朮形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國士兵形象,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大定二十九年戰刀,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現代仿製金國戰船,圖片來源網絡。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甲冑,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武士復原圖,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金兀朮形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國士兵形象,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大定二十九年戰刀,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現代仿製金國戰船,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擂石,圖片來源網絡。

"

網友在閱讀史料時提出,感覺在軍事動員方面,南宋比金國要差,金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作戰,比如野狐嶺一下被殲滅幾十萬,三峰山被殲滅十幾萬,南宋的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一兩萬,北伐集中八萬多人就是直搗黃龍的級別,端平入洛也就幾萬人幾萬人的出動。這是什麼原因?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疆域圖,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網友經過討論認為,所列舉的軍事行動本身就有本土作戰和外線作戰的區別,南宋滅亡前也自詡有70萬的動員力(當然是把“券軍”、“手號軍”和“鹽軍”都算上)。金朝未必就真的是動不動拉出幾十萬大軍出戰的,對比一下金史中對南宋的反攻作戰:“僕散揆以行省兵三萬出穎、壽,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元帥完顏匡以兵二萬五千出唐、鄧,左監軍紇石烈執中以山東兵二萬出清河口,右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右都監蒲察貞以歧、隴兵一萬出成紀,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以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在漫長的金宋邊界展開全面反擊,投入的兵馬也不過就是10多萬軍隊,這個記載有很詳細的數字,而且數字明顯比蒙金戰爭的小很多。相比之下,金史和元史中金人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的記載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未必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例如金蒙野狐嶺之戰,金史相關部分沒有提到過具體兵力數字,倒是元史相關記載有:太祖紀提到了30萬,但是明顯把指揮官搞錯了。而木華黎傳提到了金兵號40萬。還有就是蒙韃備錄有提到金兵五十萬。很可能已經不是把某個戰區下屬全部兵力算進去這樣的算法,而是元代史官把當初蒙軍道聽途說的對方兵力作為正經數字記下來。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有時候不同的人或者時代,記載標準可能也不一樣,有的記載是按照實際一線戰鬥部隊來記載,有的則是按照本次征討動員的所有軍役人員來算的,其實大部分人可能不參與一線戰鬥,但這種情況下擔任支援勤務的人也有相當的武裝度。像宋朝這種職業兵一般是按前者,隨軍民夫另算,搞動員兵的就都有可能。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中的宋金黃天蕩水戰,圖片來源網絡。

金國實施的“籤軍乣官”制度和南宋的募兵制不同,前者拉壯丁湊隊伍,動員能力更強,後者屬於職業兵,動員成本更高。二者相當於武裝職業和職業武裝的區別。簽發制度是部落時代的動員制度,蒙古早期也是籤軍,對於遊牧和漁獵部落而言,籤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金蒙戰爭時期中原的漢族以世家為單位參戰,也算是準職業軍隊。

比較兩者戰鬥力的話,募兵制下的軍人戰鬥力只和軍政有關,和社會經濟大環境關係不大——只要能足額發出軍餉就行。籤軍的戰鬥力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就大了。募兵制下軍隊如果戰鬥力不行,出一個幹練的大臣整肅軍政就可以了,或者像辛稼軒在湖南那樣建一支新軍也行。籤軍就沒辦法了,再幹練的大臣也沒法阻止土地兼併。總的來說,金朝的漢族籤軍就跟帕提亞、中世紀早期那些農民步兵差不多,戰鬥力很差。宋軍雖然經常因為管理訓練不善戰鬥力下滑,成本也確實很高,但跟籤軍還不是一個層次上的。金軍中的籤軍主要就是當民夫用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當炮灰。金虜圖經:“虜人用兵專尚騎,間有步者,乃籤差漢兒,悉非真虜人,取勝全不責於步,惟運薪水,掘潦塹,張虛勢,搬糧草而已”要想知道金軍裡真正戰兵的數量,要看部隊裡有多少個謀克(百人隊),多少個猛安(千人隊),多少個萬戶(戰時編制,由三個猛安組成)。

南宋正規軍戰鬥力還不錯,當然是拿錢砸出來的,結果搞到最後天下一半的稅賦都維持不了襄陽的駐軍供應,逼賈似道搞公田,大錢等等手段籌錢維持開銷,最後還是維持不下去財政趨於崩潰。軍破杭州後實行的軍管徵用都比南宋的稅收少,可以說南宋失敗是失敗在軍事財政上,敗仗造成重稅,重稅進一步打擊國家基礎,惡性循環。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南宋甲冑,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武士復原圖,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影視劇金兀朮形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國士兵形象,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大定二十九年戰刀,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現代仿製金國戰船,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擂石,圖片來源網絡。

為何金國動輒能拉出幾十萬大軍?從軍制看宋金軍事力量對比


▲金代鐵矛,圖片來源網絡。

注:本文由君子劍嶽不群、gameboy、紅色獵隼、mittermaye、fy0109、清河氏、克里斯韋伯、漢家天子使、莫辛納甘、鷹旗、咬鵝、guy、bowenchen等北朝網友的精彩發言總結而成。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