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武俠,是中國人的魂;江湖,是中國人的夢。而金庸作為中國近現代以來最偉大的武俠小說大家,用自己的如椽巨筆刻畫了每一個人年少時的江湖夢。

但金庸不止刻畫英雄豪傑,也描寫兒女情長,可若說金庸筆下的江湖裡,情字最重的,莫過於《倚天屠龍記》。

很多人不喜歡《倚天》,因為《倚天》的主角張無忌太懦弱,完全不像以往金庸筆下的主角。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在家國大義上,張無忌耽於小愛,不思安邦定國,只求廝守江湖;在兒女情長上,張無忌左右搖擺,不能從一而終,總是猶豫不決。

有人讀完《倚天》後,感慨說字裡行間全是辜負,可我卻想說:少年不懂《倚天》,讀懂再難年少。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倚天屠龍記》承襲上部小說《神鵰俠侶》,是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豪揭竿起義的大背景下,以主角張無忌的成長經歷為主線,構建而出的一部有血有肉的江湖故事。

和以往光明磊落、愛憎分明的主角形象不一樣的是,《倚天》主角張無忌的形象實在是堪稱“渣男”二字,前有殷離、小昭,後有周芷若和趙敏,張無忌曾不止一次在這四個人中不停搖擺。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倚天》的字裡行間全是辜負。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但其實《倚天》是金庸筆下最柔情纏綿的小說,只不過這一次,金庸沒有將痴情放在張無忌身上,而是交給了一個出場便近百歲高齡的老者——張三丰。

說起張三丰,作為《倚天》中毫無懸念的武學第一人,以一己之力創立武當派,不到數十年的功夫,便可以與數百年曆史的少林平分秋色,他更在百歲高齡之際悟出太極拳和太極劍兩套絕學,是當之無愧的武林泰斗。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人物設定,金庸對於張三丰感情世界的著墨顯得十分克制,但只不過是寥寥數語,卻足夠讓人回味無窮。

大詩人白居易曾雲: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即便是已成一代宗師,武林泰斗的張三丰,仍然忘不了13歲那年,在華山之巔遇到的姑娘——郭襄。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和張三丰靜如沉水的為人一樣,他的愛永遠悄無聲息,卻又給人以無聲驚雷的震撼。

如果認真讀過《倚天》,你會發現,張三丰其實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郭襄,即便是成為武林第一人,經歷過百歲的人世滄桑,郭襄這兩個字仍然是他心裡繞不過去的劫。

張三丰在《倚天》中唯一的受傷記錄,便是趙敏為了滅掉武當,藉助假空相之手暗算偷襲,導致玄功有成的張三丰深受重創。

生死存亡之際,張三丰卻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羅漢,囑咐弟子俞岱巖說:

“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原著中的張三丰說完這話後,便如大事已了般大袖一揮,走出門去。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已到百歲的張三丰還將少年時從郭襄那裡得來的鐵羅漢貼身放著,生死關頭的張三丰仍然妥善安排好這對鐵羅漢的歸處,若說張三丰對郭襄沒有愛,我不信。

而在舊版《倚天》的結尾處,還有這樣一句話。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只是這一句話,張三丰之於郭襄的情意,便已經不言而喻。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年少時也曾對張三丰與郭襄之間的情意產生過懷疑,確實年少時的張三丰不過是個少林棄徒,自知配不上郭靖大俠的小女兒郭襄,可郭襄直到四十歲才出家為尼,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張三丰為什麼不去找郭襄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提到那個讓張三丰魂牽百年的女子——郭襄了。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馬伯庸曾在評論金庸作品時說過這樣一段話:“金庸裡大情大悲的橋段很多,若論最微妙、最隱晦,同時也最讓人感嘆的,莫過於《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七章,滅絕師太告訴張無忌,她的師傅,郭祖師的徒兒叫做風陵師太。”

風陵渡口,是神鵰大俠楊過與郭襄第一次見面的地方。郭襄以風陵二字來為徒兒取名字,其中情意雖然從後人口中傳出,卻也足夠讓人回味無窮。

《倚天》原文還曾藉著武當弟子俞蓮舟的口,說出了郭襄之所以出家為尼的原因。

“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郭襄對於楊過的愛意,其實並不比張三丰對於她的愛意少。直到開創峨眉派之前,郭襄滿江湖尋找的,也只有自己心心念唸的神鵰大俠楊過,心中哪裡有張三丰的位置?

對於郭襄來說,張三丰是那個少室山下一起打過架的“君寶兄弟”;但郭襄不知道的是,張三丰在偷偷暗戀她,並終其一生都未曾將她忘記。

都說喜歡是放肆,愛是剋制。張三丰的愛便是如此,因為知道沒有可能,所以寧願一切不開始。

所以在他們倆故事的最後,郭襄尋找楊過尋到了40歲,終於大徹大悟出家為尼,創立峨眉一派;而默然暗戀的張君寶也終此一生未再去打擾郭襄,創立了武當一派。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讀到這裡潸然淚下。無論是郭襄還是張三丰,其實在他們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我們平凡人的影子。

年輕時,我們都曾為一個人所傾倒,但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走到一起,等事隔經年,當再回憶起曾經的故事時,即便是隔得再久遠,也總能給人以怦然心動的感覺。

少年讀不懂《倚天》,等讀懂的時候,我們都已經是書中人了。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其實如張三丰與郭襄這樣的愛,並不只出現在小說中,在現實生活裡也並不少見。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金嶽霖與林徽因了。

林徽因去世多年以後,有人請金嶽霖為《林徽因文集》寫一段話。為林徽因一生未娶的金嶽霖坐在那裡想了半天,才很認真地對來人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講。我沒有機會同她說的話,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讀完《倚天屠龍記》後,才知道金庸把所有的柔情,都給了張三丰

和金庸筆下的張三丰一樣,金嶽霖用極高的理智駕馭了自己的情感。有些話其實說出來就是錯,倒不如讓它像是個祕密沉睡在心裡,以前總不認同這樣的觀點,但隨著年歲漸長,才知道張三丰式的愛情更理智,更深沉。

少年時,我們都羨慕張無忌,而等我們再經歷些風雨時,便逐漸開始懂得張三丰的心境。

不說,是愛情的一種格局;不打擾,也是愛情的一種態度。有時候不必非要一個結果,只要你問心無愧,那麼一切經歷都值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