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將於4月14日舉行,作為香港影壇的年度盛會,金像獎一直備受關注,每年引起的話題和討論,都能熱鬧好一陣子。說起香港金像獎,似乎就是為香港電影而生,尤其是今年入圍的影片和演員,不出意外也將由港產片承包,無論是陳果的《三夫》還是陳小娟的《淪落人》,亦或是《無雙》《逆流大叔》,都是原汁原味的香港電影,其中《無雙》更是入圍了17項提名,周潤發跟郭富城還雙雙入圍影帝提名。值得留意的是,《紅海行動》也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女配角等獎項,該片是內地與香港合拍片,由香港導演林超賢指導。港產片依然還是金像獎上的大主流,這也導致出現一個尷尬的現象,就是影片數量的侷限,入圍各類獎項的基本都是這幾部。

除此之外,金像獎的影帝之爭,也一直被許多人戲稱為“最保守的獎項”。因為過去37屆金像獎一共誕生了38位影帝(第二屆出現了“雙黃蛋”),除了李連杰之外,其他都是純正的香港男演員。今年也一樣,吳鎮宇是第四度入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而姜皓文、黃秋生、周潤發、郭富城都獲得過影帝,其中周潤發更是三度封帝,都是香港演員的老面孔了。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相較清一色的港產片和影帝入圍者,入圍的最佳女主角就比較多元了,年齡也偏向年輕化,其中曾美慧孜和張靜初是內地女演員,更早期的還有斯琴高娃,以及金像獎最年輕影后春夏,都來自內地。影帝和影后的入圍名單形成鮮明對比,也充分說明一個問題,合拍片盛行的當下,香港電影后繼人才缺失,尤其女演員斷層嚴重。

男演員亦如此,不難發現,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梁家輝以及甄子丹、劉德華、郭富城,這些香港資深“演藝界老人”都已人過中年,今年金像獎大熱門《無雙》更由年過六旬的周潤發擔綱主角,新人基本缺席。

時勢造“影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那時好萊塢大片還沒有大舉入侵,網絡還沒有普及,情節精彩、場面火爆的港片闖入了生活節奏緩慢的內地,西式的現代化生活和大膽奔放的自由戀愛觀感染了大批內地觀眾。今年45歲的哈爾濱人黃先生說,“周潤發、周星馳、成龍是當年香港賀歲片最常見的三大巨星。《紅番區》《東成西就》《獅王爭霸》等賀歲片都成了我們的人生回憶。後來我去香港旅遊,每到一處都會想在這裡拍過哪些電影。”

《縱橫四海》《古惑仔》《喋血雙雄》……“賭王賭神賭聖”,港片中的男神們,顏值與演技齊飛。電影中的兄弟義氣、商界內幕、黑道江湖悄無聲息地打開了很多人的眼界。一時間,激烈的打鬥聲、密集的槍戰聲、貧民區女人的尖叫聲、男人的怒吼聲,充斥著內地狹小黑暗的錄像廳,大街上出現了許多黑風衣白圍巾、中分頭闊腿褲,年輕人彼此稱兄道弟,身體裡蠢蠢欲動的荷爾蒙被點燃。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那個時代的香港女明星,千嬌百媚,各有風情,美得決不雷同。王祖賢、林青霞、梅豔芳、鐘楚紅、關之琳、張曼玉、張敏、李嘉欣、邱淑貞、周慧敏、黎姿、袁詠儀……真是“天生麗質難自棄”“一笑傾城又傾國”。

“周星馳”的名字曾經就是喜劇的代名詞,他的“無厘頭”風格成為一代人的青春回憶。《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大話西遊》……那標誌性的周氏笑聲、那些笑中帶淚的橋段,都是我們記憶中深藏的經典。

成龍無疑是功夫片的代言人,他主演的功夫片系列自成風格,開創了功夫喜劇的先河,看得人酣暢淋漓,又不禁捧腹大笑。

劉德華、梁朝偉主演的《無間道》系列則是香港警匪片跨世紀時的巔峰之作,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片中的很多臺詞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今年30歲的哈爾濱人小樑說,他看的所有香港電影都是趁父母不在家,從樓下音像店租來的。“一次,我去租碟,把那家音像店所有的‘影碟本’翻個遍,也沒選出沒看過的香港電影。這時,老闆神祕地拿出一張碟片,‘剛還的,試試不?’片名叫《玉蒲團之玉女心經》,主演舒淇、李麗珍。封面是兩個衣著暴露的古代女子在吹笛子,畫面極其香豔。初嘗‘禁片’的我,幾乎是把手放在VCD機彈出鍵上看完整部片子的,生怕家長回來,抓個‘現行’。舒淇在影片中的尺度很大,成名後的舒淇則兌現豪言——把脫掉的衣服一件件穿了回來。”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除了動作片、喜劇片、情愛三級片,香港電影最出名的還有“鬼片”。林正英的殭屍系列,《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系列,“驚悚都是點綴,幽默和功夫是港產恐怖片的兩大賣點。”

到了90年代中後期,大年三十除了看春晚,內地的年輕人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節目,那就是後半夜看一宿香港電影。

如今,好萊塢大片席捲全球,內地電影強勢崛起,香港電影市場卻面臨著人才流失、青黃不接的窘境,逐漸式微。港片輝煌時代的女明星們或嫁人或隱退,而繼續活躍在大屏幕上的男明星們,也逐漸走向衰老。港片的輝煌,就如同我們的青春,隨歲月一去不返了。

比起臉上的皺紋、耳鬢的白髮,更令人傷感的是,昔日“男神”們曾經引以為傲的表演方式、電影風格,已經和時下觀眾的欣賞習慣不再相容。雖然近年來周星馳導演的作品頻頻亮相春節檔,但口碑一年不如一年。在剛剛過去的2019春節檔,周星馳的喜劇神話徹底破滅,《新喜劇之王》票房和口碑雙雙慘不忍睹。很多影迷帶著對周星馳的熱愛、對《喜劇之王》的情懷去了影院,卻滿載失望而歸。“講老梗,賣情懷,炒冷飯”,演員不出彩,情節不過關,硬廣告一波接一波……個個都是致命傷。20年前那些曾經打動我們的經典,已是過去式。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有一種電影叫“香港”

有相同命運的還有成龍的《神探蒲松齡》,更是爛得悄無聲息,成了春節檔電影市場的炮灰。60多歲的成龍大哥身手依然矯健,而眾多網友在觀影之後卻不約而同地給了電影一星差評,還提醒成龍“注意晚節不保”。成龍大哥功夫再好,特效水平再高,也挽救不了影片的口碑。

在港片日漸式微的今天,還是有人在默默耕耘和努力的。古天樂就是一個例子。除了正在上映的《反貪風暴4》,古天樂今年參演了眾多電影作品,有11部之多,身體力行地在捍衛著香港的電影事業。近年來,古天樂為扶持香港本土電影做了大量努力,成立了影視公司,積極培養電影幕後人才,資助香港本土電影發展。簽下了佘詩曼、萱萱、林峰等眾多資深藝人和電影圈新人,對香港電影市場源源不斷輸送新的動力和能量。《反貪風暴4》的成功可以看到古天樂的努力初見成效,港味十足的情節,強強聯合的陣容,讓觀眾十分受用。

不可否認,伴隨我們成長的香港電影承載了內地幾代人的回憶,給了我們無限感動和歡樂。幾十年光陰過去,如今的港片如果依然只能靠這些熟悉的“老面孔”苦苦支撐,繼續靠“情懷”吸引觀眾,只能離觀眾越來越遠。希望更多一些像古天樂這樣積極尋求突破的電影人,中興港產電影,再現香港金像獎的容光。 本報記者 李子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