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古典文學與文學批評,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金聖嘆。他天資聰穎,於文學批評獨具慧眼,傾盡畢生心血於文學批評當中,取得了文學史上無人比肩的地位,他不僅對詩文小說的批評一語中的且獨具特色,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打破了歷來對小說的成見,重視小說的文學地位,提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小說理論。同時,他為人狂放不羈,好標新立異,一生追求才子之名,創立異端之說。但正是他放言無忌的性格,使他在享有盛名的同時也飽受爭議。他最終因參與、組織反暴政活動而死於屠刀之下,成為民間的傳奇式英雄人物。金聖嘆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其傲岸的性格、不羈的言行、敏銳的觀察力使他在文壇上獨樹一幟,其一生為人與精力可用三個詞大致概括——"鬼才"、"戲精"與"狂人"。

鬼才金聖嘆

蘇州自古出才子,金聖嘆便算是其中之一。 金聖嘆,原名採,字若採,二、三十歲間別號聖嘆,並因科考更名人瑞,蘇州府長洲縣人氏,生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卒於清順治十八年。金聖嘆少時家境尚可,但在十餘歲時"眷屬凋喪",家境敗落下來。金十歲入鄉塾,十餘歲就開始試筆,二十歲前後就成了家,此後十年,文名漸盛。三十四歲時,完成了對《水滸傳》的評點,並以"貫華堂"的名義刊刻發行,題署《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清初十餘年間,他先後研究了文字學、易學和佛學,並繼續對"才子書"進行評點。四十八歲時,完成了《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的評點。此後,金聖嘆的興趣向詩文方面轉移,被激發起了詩文批評的熱情,一度專注於"第四才子書"杜詩的評點,但可惜至其五十四歲逝世時也未能完成。金聖嘆一生對文學的傾心付出與對幾部著作的精到點評奠定了他的"才子"之名

但金聖嘆並非一般的才子,他雖欲顯才名,但脫離俗套,突破陳規,偏離主流,可謂之"鬼才"。細看來,其"鬼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金聖嘆突破長期以來重經典,輕通俗的文學觀,提高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的地位,破天荒地將《水滸傳》《西廂記》擺在和《莊子》、《離騷》、《史記》、杜詩平等的地位,統稱"六才子書"。這在視經、史、子為正統,小說、戲曲為"非主流"的當時可謂驚人之舉,以致時人不滿,作文以聲討金聖嘆,如《誅邪鬼》中:"以小說、傳奇躋之於經、史、子、集,固已失倫;乃其惑人心,壞風俗,亂學術,其最不可勝誅矣!"

其二,金聖嘆對於文學的批評獨具隻眼,一針見血,且能想人所不能想,敢言人所不敢言。如《西廂記》素來被封建衛道者視為"淫書",而金聖嘆卻敢於與禮教、道學對抗,

狂人金聖嘆有多狂?

為《西廂記》正名,認為"《西廂記》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並以《詩經》中的《國風》為擋箭牌,《讀法》中寫道:"蓋《西廂》所寫事,便全是《國風》所寫事",認為《西廂記》所寫的崔、張愛情和《國風》一樣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一樣是人民的心聲,既然如此,怎可獨稱《西廂》為"淫書"?他甚至指出,《國風》比《西廂》更甚,"夫《國風》採於初周,則是三代之盛音也,又經先師仲尼氏之所刪改,則是大聖人之文筆也。而其語有如此,真將使後之學者奈之何措心也哉!"

戲精金聖嘆扮神壇仙子

金聖嘆有著十分強烈的顯才慾望,也想與當時名家交通往來,但他似乎並不屑於普通的投贈酬唱,而是以降神的方式,聲稱神仙附體,假託神仙之名錶現詩才。據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中記載,崇禎八年,金聖嘆詭稱有女仙慈月夫人附體,並且還為這位仙女編造了一段出身佛門,為天台宗祖師智者門下弟子的經歷。金聖嘆以仙女所附之身,"用洪武韻作長句見贈",以此契機接近當時的額文壇領袖錢謙益,與之進行詩文往來,並索取了這位文壇領袖的品題以耀於世。其實這種降神活動的本質不過是以文會友,彰顯詩才,但金聖嘆不願落入俗套,不屑於用普通的貴人投贈揚名於世,而已如此奇特怪誕的方式進行,可見其做戲慾望之強烈。

作"欺人之語"

金聖嘆向來自負才氣,追求"才子"之名。為了炫才,金聖嘆可謂做足了戲。金聖嘆曾自述:"吾既喜讀《水滸傳》,十二歲便得貫華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鈔,謬自評釋,歷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即今此本是已。"縱然金聖嘆天資聰穎、才華橫溢,但一十二歲少年,用時幾個月就完成了對《水滸傳》的抄錄與評釋,未免過於離譜。且根據金聖嘆在《水滸傳》其他幾處的評語中,可以得知他完成評閱《水滸傳》已並非少年時,以上說法不攻自破。但金聖嘆這樣的"英雄欺人"之語並非說說而已,他還以此欺世之言教導兒子,把戲做得如此逼真,可見其根深蒂固的戲精本質。

狂人金聖嘆玩轉科舉

在我國封建時代,科舉考試可謂是讀書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一旦中舉,便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無數人為了能金榜題名,不惜頭懸樑,錐刺股,以畢生精力投入到科舉考試中。在這種情況下,能勘破名利關頭,對科舉淡然處之的已寥若星辰,而能以考場為"遊樂場",以遊戲態度對待科舉的,千百年來恐怕只有金聖嘆一人。《柳南隨筆》中記載:"(金聖嘆)少年以諸生為遊戲具,補而旋棄,棄而旋補,以故為郡縣生不常。"金聖嘆很早就考中了秀才,但他在歲試中與主考官屢開玩笑,以至被黜革。次年改換名字,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並再次考中。《哭廟紀略》中也有記載:"(金聖嘆)為文倜儻不群,少補博士弟子員,後以歲試之文怪誕不經黜革。下科試,頂金人瑞名就童子試,而文宗即拔第一,補庠生。"別人參加科考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金聖嘆竟如出入遊戲場一般,悠然入場,洋洋灑灑在試卷上發揮一番,又悠然離去。由於其行為與為文之怪誕,"金聖嘆"的名字已入了科考的"黑名單",可他依然"頂風作案",改換個名字再考,敢有如此狂放行為的,恐怕當時只有金聖嘆一人。 金聖嘆不僅把考場當作遊戲場所,也把試卷當成了釋放自己遊戲天性的舞臺,為文荒誕詼諧。《清代七百名人傳》記載:

人瑞為文,怪誕不中程法。補博士弟子員,會歲試,以"如此則動心否乎"命題,其篇末有云:"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蒹葭而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連書三十九字。學使怪而詰之,人瑞曰:"只注重'四十不'三字爾。"越歲再試,題為《孟子將朝王》。人瑞不著一字,第於卷之四隅,書四"籲"字。曰:"七篇中言'孟子'者,僂指難數。前乎此題者,已有四十'孟子',是'孟子'二字不必作也。至於'朝王',則如見梁惠王、樑襄王、齊宣王,皆朝王爾,是'朝王'二字亦不必作也。題五字中,只有'將'字可作。宗師不見演劇者乎?王將視朝,先有內侍四,左右立而發'籲'聲,此實注重'將'字之微意也。"

旁人都視科考試卷為改變人生命運的金鑰匙,對之慎之又慎,唯恐差池。而金聖嘆卻藉機遊戲,作呆言呆語,標新立異,不可謂之不狂。

狂人金聖嘆有多狂?

狂人金聖嘆有多狂?

遊戲刑獄

清順治十八年,吳縣縣令任維初以殘酷手段催逼百姓繳納錢糧,以致"受責者皆鮮血淋漓,難於起立。……居無何,杖一人斃堂下,邑民皆股慄。"這樣的行為引起了吳縣百姓的公憤,於是,秀才薛爾張等人召集百名學生,到文廟孔子牌位前痛哭,擊鼓鳴鐘,以示抗議,史稱"哭廟案"。金聖嘆在此案中撰寫了哭廟時的告文,並積極鼓動友人同赴文廟。此案件後來驚動了巡撫朱國治,其當即下令鎮壓,後捉拿八人處以死刑,其中就包括金聖嘆。於是,金聖嘆被關入刑獄,等候"至秋用刑", 為什麼說金聖嘆可謂遊戲刑獄的一介狂人呢?且看《清稗類鈔》中記載的一則軼事:金聖嘆因哭廟案被定死罪,而就在將上刑場的那日,他寫了一封家書,請獄卒寄給妻子。獄卒害怕心中有造謠、中傷之類的話語,不敢擅作主張,於是就把這封家書呈交給了上官。在此危急時刻還寫家書,可見這封家書的重要性,其中交代的定是非同等閒之事,可那官打開一看,信上寫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遺恨矣。"金聖嘆料定官員會拆信查看,便故意稱"大兒"戲弄他。在臨上刑場之時,還有心思開如此玩笑,一本正經、鄭重其事地說著"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味"這樣的呆話,可見其玩世不恭的"狂人"行徑。 金聖嘆為何有如此怪誕舉動呢?除其性格本就狂放不羈、狂傲玩世,好標新立異之外,也由於聖嘆可能存在著譁眾取"名"的心態,希望通過藐視科舉、看淡死亡等一系列反常態行為為其贏得名聲。同時,他也是通過種種狂人行為表達對當時不合理制度的嘲諷與反抗。

狂人金聖嘆有多狂?

總之,金聖嘆是文學史上因參與組織反苛政而遇難的唯一著名人物,是大力提高小說、戲曲文學地位並突出強調人物刻畫重要性的第一人。他是獨具慧眼、敢於突破舊規陳說的鬼才,也是不甘落入俗套、好標新立異的戲精,更是玩世不恭、放傲不羈的"士"族狂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