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翻越 毛澤東興致勃勃 周恩來患上感冒 朱德支氣管炎未治癒 徐特立自己走路敵機腳下飛 紅軍懷揣什麼“救命果”

紅軍翻越雪山與過草地並列為最艱苦的行程。雪山有足以能留住冰雪的海拔高度,夏季溫度也在冰點以下——山腳下明明是夏天,山腰就成了春秋季,山頂則是肅殺的冬季。

長征中的紅軍除了二十五軍外,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二、四方面軍都領略了大雪山的淫威。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後進入邛崍山區,把幾十萬追兵甩在身後。蔣介石此時不再追趕,而只派兵守在川西的山口外面,因為他斷定走向雪山草地的紅軍正在走向死亡。

沒有棉衣燒酒 嚼著辣椒上雪山

1935年6月,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北進,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

這座山海拔4500多米,位於懋功之南,山上終年積雪。日落之後到日出之前的時段,到處陰風怒號,漫天飛雪,寒冷異常。當地藏民把它稱為“甲兒”或“神仙山”,意思是說山很高很陡,鳥兒都飛不過去。山上除了寒冷還缺氧,當地人把缺氧而死的人說成是被山神掐死的,這為大雪山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當時紅軍向北的路不只一條,西側有商隊常走的道路,但距離遠且要穿過藏區;東側的一條路雖然易行,卻已有川軍扼住險隘之處。利害相權,紅軍決定走東西之間最難走的路,強行翻越夾金山。

翻越大雪山必須要有足夠的冬衣,最好還要有禦寒的燒酒。可惜這兩樣紅軍都缺。山下人煙稀少,根本無法找到兩萬人所用的棉衣,燒酒也很少。

當時部隊指戰員們不僅衣衫襤褸,絕大部分是湘、閩、贛、粵籍,從沒有見過如此高峻的雪山,也沒有經歷過嚴寒刺骨的氣候。朱德總司令運用自己曾轉戰川、滇、黔的豐富經驗,向總部建議後通報全軍:必須在山下吃一頓飽飯,喝一些辣椒湯,儘可能多帶一些乾薑、辣椒,在攀越峰頂體力不支時嚼碎吃下去,以刺激精神。

總部還要求:每人都要將破衣、破氈子剪成條,牢牢包在腳上,以免凍傷腳。

穿著單衣的紅軍翻越雪山時,越走越冷,指戰員們只好把揹包中的被子打開披在身上,嚼著辣椒,在有力的政治動員下爬山。面對高度嚴寒和極度缺氧,指戰員們要靠自身運動產生的熱量驅走寒冷,此時紅紅的辣椒也成了紅軍翻越大雪山的救命之果。

紅軍翻越最早 最多和最高的雪山

在長征中,紅四方面軍是最早踏入雪山地區的部隊,在雪線以上區域停留時間也最長。

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四方面軍在中央紅軍到達夾金山幾天前翻越的、海拔4592米的紅橋雪山,隨後他們攻克川軍守備的懋功縣,同一方面軍會師。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西進甘孜時,部分指戰員又第二次翻越紅橋雪山。

紅四方面軍也翻越過夾金山,其中跟隨四方面軍南下的紅五軍團曾經四次翻越夾金山。雪山之高,連國民黨的飛機也飛不上去。在夾金山頂上的紅軍戰士就曾看到飛機在自己的腳下盤旋。

長征中的紅軍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是通向西康藏區的黨嶺山。1936年2月中旬,四方面軍南下遇挫後西進,不得不翻越終年積雪的折多山脈。黨嶺雪山號稱“萬年雪山”,橫亙在丹巴、道孚之間,為折多山脈主峰,海拔5500米左右,上下山約200裡,因此被稱為紅軍長征中“在最寒冷的季節、爬得最高、路程最遠”的行動。

在翻越黨嶺雪山途中,空氣愈來愈稀薄,夜間的氣溫竟然達到了零下二三十攝氏度,一些最頑強的挑夫也累倒在雪地上再也爬不起來。先頭連隊根據嚮導的指點,用刺刀或鐵鍬在陡峭堅硬的雪地上挖出一些踏腳孔,大家緊緊跟隨著前進。指戰員們的四肢早已被凍得沒有了知覺,許多人足下裂口流出鮮血,滲透了草鞋和裹腳的破布,一路上留下斑斑血跡。在高度嚴寒和極度缺氧中,有的人頭暈目眩渾身無力,不自覺地停下來歇一歇,結果永遠躺倒在雪山的懷抱裡。沿途常見條狀的雪堆,下面便是凍僵的紅軍戰士的屍體。

穿短褲上玉龍 翻越雪山最多的是紅二、六軍團

紅二、六軍團(後來合編成紅二方面軍)在三大主力紅軍中最晚進入雪山地區,翻越的雪山卻最多。

搶渡金沙江後,紅二、六軍團沿著玉龍山西麓、金沙江東岸前進,一個“戴白帽子”的大雪峰很快橫在眼前,這就是玉龍雪山。紅軍到滇西北的中甸地區,必須翻過這座天然障礙,別無他路可走。

玉龍雪山位於橫斷山脈南端,到處是被金沙江、瀾滄江激流沖刷而成的溝壑峽谷,陡峭異常,素有“關山險阻、羊腸百轉”之稱,許多雪峰都在海拔5000多米,主峰則高達5596米。寒風吹起山上積雪,宛如一條玉龍在天際飛舞。

紅二、六軍團爬雪山前,事先做了簡短的政治動員,講了應注意的事項,還請來幾位農民當嚮導,但翻越玉龍雪山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當時正值5月,山下天氣很熱,上午開始爬山時指戰員們汗流浹背,衣服溼透。中午爬到半山腰,進入積雪線,白茫茫一片,好似嚴冬一樣冷,寒氣刺骨。紅軍仍然穿著平時行軍的草鞋和短褲,渾身發冷,牙齒打顫。在積雪覆蓋下,連一條羊腸小道都找不到。有的地方雪深過膝,前面的人踏出了一條“雪衚衕”,後邊的人跟著走。有的地方坡陡路滑,摔倒容易爬起來難,稍不留神,就會連人帶物一起掉進萬丈深谷。

越爬山勢越陡,積雪越深,空氣也更稀薄,全體指戰員出現了高山反應——呼吸困難、頭昏腦漲、噁心嘔吐、腰痠腿軟、胸口好像壓上了千斤巨石,每挪動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氣。人們走累了也不敢坐下來休息,一坐下來就再也站不起來了。體質較差的人靠自己的力氣無法翻過雪山,軍團和各師領導都把馬讓給病號,甚至馬上騎一個,還有一個拽著馬尾巴走。賀龍、蕭克、王震等首長不僅自己背槍,還幫助炊事員挑擔子。

點評:神聖篇章 精神鑄就

岷山山脈綿延千里,從四川直插甘南境內,紅一方面軍翻越的大雪山均系此脈,故毛澤東長征詩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之句。

大雪山給人的直接觀感是莊嚴、肅穆。在當地人的心裡,大雪山是神聖的。英勇的紅軍戰士用他們穿著草鞋的足跡,為這神聖續寫下最壯麗的篇章。支撐紅軍寫完這個篇章的,是理想、信念、堅韌和樂觀的精神,是友愛所產生的團結互助。經歷過嚴酷雪山行軍考驗的紅軍,都被錘鍊成鋼鐵般的英雄。

來源:法制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