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分化已現競爭加劇走向漸明'

"

醫美貸、培訓貸、旅遊貸……近年來,消費金融的發展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的即時消費需求。近日,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等18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相繼披露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中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包銀消費金融等6家機構在年中均未披露運營情況。

記者梳理18家消費金融公司的中報發現,消費金融頭部機構依然處於第一梯隊,行業分化明顯。同時,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場景爭奪加劇。業內專家表示,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後,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瓶頸顯現,各種違規操作也頻頻出現,未來監管將更加嚴格。

業績分化明顯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淨利潤排行前5名的分別為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5家淨利潤均超過1億元,分別為7.098億元、4.42億元、3.016億元、1.388億元、1.281億元。從淨利潤增長速度來看,增速居前的分別為幸福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

財報數據還顯示,截至6月底,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有6家總資產跨入“百億”行列,分別是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和上海尚誠消費金融。其中,總資產最大的為招聯消費金融,達766.346億元;總資產最少的則是盛銀消費金融,僅有28.489億元。

不過,上半年也有4家消費金融公司出現虧損。

行業增速放緩

整體上看,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平均增速仍然較快,但增速分化比較明顯,一些中小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仍然呈現高增長態勢,但頭部機構的資產規模擴張速度卻明顯放緩。頭部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同比僅增長26.10%,馬上消費金融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47%。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認為,在經歷了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後,消費金融正在逐步迴歸理性,規模發展瓶頸漸顯,部分規模較大的機構資產擴張速度放緩實屬正常,有利於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到資產質量上來。隨著監管趨嚴,消費金融領域市場競爭加劇,獲客成本上升,也導致消費金融機構業績增速放緩。

消保問題頻現

競爭加劇也考驗著平臺的綜合能力,一些消費金融公司在“紅海”中逐漸迷失,導致問題頻現。

以由盈轉虧的華融消費金融為例,今年1月24日,央行合肥中心支行發佈行政處罰信息,華融消費金融因違反央行徵信管理相關規定,被罰款5萬元,罰單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分別開出1萬元罰款。今年2月,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披露,有消費者投訴華融消費金融暴力催收,投訴件已經轉送安徽銀保監局。安徽地方金融監管局稱,若其存在暴力催收行為,消費者可向警方報案。

晉商消費金融也是一個樣本。8月22日,央行公佈的一份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央行太原中心支行對晉商消費金融作出行政處罰,違法行為類型為“未經同意查詢個人信息”。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第四十條,監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對單位處以罰款50萬元;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以罰款5萬元。此前,晉商消費金融“踩雷”租房貸,資金鍊斷裂的上海寓見、北京昊園恆業等長租公寓均由晉商消費金融公司作為貸款出借方。

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了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第十九條提到,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推動專業化消費金融組織發展。

專家認為,未來消費金融行業前景依然廣闊。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仍要加強監管,採取措施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避免假借消費金融之名將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民間借貸等風險領域;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技術驅動+金融創新”的模式推動消費金融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側重於綠色、普惠方向的消費金融。(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