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1984年誕生的全國首傢俬人銀行

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 經濟 財經 隴史薈王文元 2018-12-02

1984年,臨夏誕生全國首傢俬人銀行

金融行業即便在今天,也帶著它特有的神祕色彩。然而,在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之初,卻有人掀開它神祕的面紗,提出許多別人不敢想的觀點。這人就是張忠山,一位極具創新精神的金融專家。

1979年,他針對“儲蓄是老虎、儲蓄無用”等觀點,在金融刊物上發文進行商榷,開全國之先河。

1980年,他在全國率先提出成立城市信用社和城鎮合作銀行。

1990年,他率先提出“信貸資金二元供給”,引發了全國性的討論。四年後,又對城市合作金融的發展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


甘肅臨夏,1984年誕生的全國首傢俬人銀行

講述人張忠山著名金融學家原甘肅省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今天,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張忠山參與的另一件事。這就是1984年,他對臨夏出現的全國首個私人銀行所作的調查。

1984年6月,臨夏,一個打著“便民銀行”旗號的私人金融機構,悄然出現了。後來,它被人們視為全國首傢俬人銀行。一石激起千層浪,創新者將它稱之為“金融個體戶”,保守者對此大加貶斥。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指派他做一次調查,看看真實情形到底如何?他的調查結果,不僅決定私人銀行的生存,也將決定私人能否從事金融業務。

今天,就讓我聆聽張忠山講述這段往事。

29年前,全國首傢俬人銀行在臨夏悄然出現

此時,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五六年了,雖然是整體的經濟模式,從計劃經濟轉向了計劃和市場相結合的模式,但人們對市場經濟有了特別的響應。

我是1984年的七八月份,知道的臨夏私人銀行。我興奮得很,這是我一直關注的方向。早在1980年時,我就在西北五省區城市集體經濟理論研討會上,首次提出成立城市信用社及城鎮合作銀行,統一辦理城鎮集體企業的存、放、匯業務,用集體的錢辦集體的事,為集體經濟的發展調節供應資金。這一提法,在當時很轟動,大會代表給我鼓了兩次掌,這是個新觀點。1981年,《中國金融》第八期刊登了我寫的《大力扶持城鎮集體經濟的發展》一文,時任省長的李登瀛,非常重視,專門做了批示。


甘肅臨夏,1984年誕生的全國首傢俬人銀行

全國金融機構多樣化研討會(資料圖片由記者翻拍)


出現了“便民銀行”,這好啊!正是我想的。有了樣板,就可以深入瞭解了。我帶了兩個同志下去調查,有了不少發現,臨夏,自古就有經商的傳統,群眾的經商的意識強。

臨夏要發展民族經濟,可缺乏資金。同時,經商的多了,對資本的需求就很大了。但老百姓貸款,卻非常難,要比現在難得多。尤其是,向大銀行申請貸款,很難的!難度在哪裡呢?首先,銀行的觀念比較模糊。他們受“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影響。首先考慮的是,你搞的這個姓社呢還是姓資呢?觀點還在轉變中,對個體經濟,不太喜歡,不太支持。

個體經濟戶們怎麼辦呢?只有自己想辦法,相互之間,幫忙借錢,週轉應急。可是,這樣一來,就有了問題,時間跟不上,大家湊錢,週期就比較長。

於是,就出現了便民銀行。在1984年的6月份,就有了馬佔良便民銀行。9月間,又有了喇依禮信貸部。這兩家民間金融機構出現後,人們眾說紛紜。臨夏州人民銀行知道後,持觀望態度,既不說反對,也不說支持。但是臨夏州州委、政府對這一新生事物是非常支持的。

省人民銀行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金融研究所,我就帶著人下去考察。下去時,已經是七八月份了。初步調查,的確覺得這可算是一聲驚雷。

那家便民銀行設在一個小市場裡,一間房子上掛著牌子,寫著“馬佔良便民銀行”。推門進去是櫃檯,有人在服務。一切在摸索中,私人銀行、個體銀行、股份制銀行這些稱呼都不敢叫,就叫便民銀行。便民,不是資本主義,是為群眾服務的。我後來,在論文中稱其為個體金融戶。馬佔良便民銀行就是全國第一個個體金融戶。

的確很好,用錢不過夜,擁護的人不少。畢竟是新鮮事物,個體戶們今晚給銀行一說,明早就能把錢拿上。

“三不”政策悄然傳達,摸著石頭過河

掌握了這些情況後,我們就準備回去。此時,我們金融理論研究還很樸素,沒有那麼多的稀奇觀點。

回來後,向分行黨組彙報。我們寫了報告,這麼概括的:臨夏自古商貿發達,人們歷史上就有經商的意識,這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發展到這一階段的新事物。


甘肅臨夏,1984年誕生的全國首傢俬人銀行

專家們在召開金融專題座談會

行長劉紀元,是老幹部,也是人民大學的畢業生,思想解放,看問題深遠。彙報完了,他給我說,這是個新鮮事物,要好好地研究一下。我看這是個好事情,既能給個體戶解決資金困難,又能打擊高利貸活動。

但這事,不是省分行能決定的。咋辦呢?給總行寫報告。結果,總行也吃不準,又向上級彙報。最後,總行採取的措施是“三不”原則“不表態、不登報、不支持”,這就放下了。摸著石頭過河,走走看看吧。

我還不死心,寫了兩篇文章。主要的想法是,我們要支持小商品經濟發展,國家的資金不足,要把民間資金吸引到正規的渠道上,好好引導他們,更要加強監管,必要時派員管理。

自然,總行的這個態度也被臨夏州人民銀行傳了出去。可惜,好事多磨。沒多久,出了事。出了啥事呢?信貸部被人砸了。我們聽到的消息是,當地群眾一晚上,把信貸部的窗戶、櫃檯給砸了。

私人銀行是我們一直關注的新鮮事物。自然,也有些著急,好事不能讓弄壞了。咋辦,分行決定讓我們下去蹲點,紮實瞭解私人銀行的實際情況。我就和所裡一位老領導丁文翔,一起下去了。

這次蹲點扎實,一下去就是大半年。我們全方位地對這種萌芽狀態的新鮮事物進行了調查。我們終於發現,老百姓砸信貸部,不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不解放,而是另有緣故——利息的問題。

成立不要利息的銀行,甘肅大膽走出了一步

蹲點回來,我們將掌握的情況向省分行劉行長做了彙報。這時,我省的金融改革算是在全國邁出了領先的一步。我們的一致想法,這個先行一步的地位不能丟。

我們和臨夏民族商場的沙雲青、州人民銀行的幾位朋友商議能不能成立一個民間銀行,可以不叫銀行,叫融資公司。這樣,既能促進當地商品經濟的發展,也能凝聚起民間的閒散資本,還可以打擊高利貸活動,一舉兩得。


甘肅臨夏,1984年誕生的全國首傢俬人銀行

1980年,率先提出成立城鎮合作銀行,這是當年的會議簡報。


可是,當時融資公司的審批權限,並不在省分行。但省分行的劉行長依舊冒著風險,同意了成立融資公司,先幹起來再說。

於是,一家以融資公司為名,實則不要利息的銀行就在臨夏成立了。這又在全國開了先河。熟悉我的人都說,張忠山那老小子,膽夠大的。

這時,我已經五十多歲了。我家在黑龍江的克山縣,小時候家裡窮得很,給人家放養牲畜,掙點飯錢,上學時,陪地主家孩子當書童學了點知識。解放後,我們家的生活才好了,才有了機會上學。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雖是家中獨子,但還是義無反顧報名當兵了。後來,考入了東北財經學院,畢業後到財政部,1961年初,來到甘肅。真正和自己喜歡的金融接觸,是到了改革開放後。

我不願意把自己付出的心血白白浪費掉,必要的冒險精神還是要有的。這也是我敢於率先提出諸多新觀點的動力。

融資公司成立了。此時,已經是1986年初。省人民銀行的趙春生副行長宣讀了省分行的批文,劉紀元行長、喇敏智州長講話。甘肅金融探索改革到了這時候,算是領先了全國一步。

1987年8月,全國金融機構多樣化研討會就在臨夏舉行。會議聲勢很大。正在青海考察的費孝通,聽說有這個會,也專程前來參加。還有甘肅省委書記李子奇、人民銀行總行的趙海寬所長、《金融時報》領導吳曉靈,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位專家。專家實地瞭解了情況,對這種新的金融形式給予足夠的關注。

全國很多地方的人士都到臨夏來取經。其中,就有寧夏回族自治區。他們學習後,也創辦了不要利息的銀行,聽說他們那個不要利息的銀行現在還有。這下,甘肅金融改革在全國叫響了。


甘肅臨夏,1984年誕生的全國首傢俬人銀行

1961年,初到甘肅的張忠山


在改革開放之初,金融業還是“一個半所有制”,即屬於全國性質的各個專業銀行和屬於集體性質的鄉村信用社,甚至於有些地方的既是大集體,又是小全民。這種狀況,當然是不利於多層次商品經濟發展,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專家們對我提出的觀點給予支持,建立什麼性質的銀行機構,實行什麼樣的融資方式,就應當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只要是當地商品經濟發展需要還有群眾願意接受就可以辦。

這次會議後,金融改革才慢慢開始,融資服務逐漸多了起來。後來,著名經濟學家費孝通,再次專程到臨夏瞭解情況。那次,是我和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董兆祥及蘭大的兩位教授陪同費老下去的。

費老,說話務實而開朗,尤其喜歡吃羊肉,他拍著我的肩膀說,你們幹了件大好事。如今,算算我已年過八旬,費老也去世多年了。真是,往事不可追啊!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