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已先於“互聯網女皇”作出神斷!細數馬明哲的互聯網金融“預言”

金融 馬明哲 P2P理財 移動支付 李瀛寰 2017-06-15

他早已先於“互聯網女皇”作出神斷!細數馬明哲的互聯網金融“預言”

東漢末年,隆中一對,天下大勢,三分而定。

千年之後,人們仍然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津津樂道。而在這千年之間,各個時代、各行各業都曾湧現出如此高瞻遠矚的領袖人物。他們目及深遠、引領潮流,推動社會進步、文明發展。到了當代,隨著互聯網、通訊技術等科技的爆炸式進步,每個領域的領導者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預見並帶領了社會各方面的變革方向。比如,國際上有喬布斯賦予了技術創新以全新的境界,最近赫拉利用《人類簡史》揭開了人工智能改變人類未來的序言;在中國有馬雲的電商平臺重構商品交易方式,馬化騰改變了整整一代中國人的溝通方式,張小龍用微信重新定義了社交的價值,不一而足。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中國有一位先知先覺的先鋒人物,他是來自傳統金融的領軍者,中國平安的馬明哲。早在互聯網金融剛剛萌芽時,他就對其長勢做出了多個穿越般的預言。而當代世界的發展變遷日新月異,行業演變呈指數級地加快,整個產業空前地充斥著波動、互動的變量和不確定性,準確預言之難,可想而知。

近四年來,馬明哲關於互聯網金融的諸多預言正逐一成真。從2013年復旦“三馬”論壇上三大預判—“信用卡和現金將消失”、“中小金融機構前臺將被互聯網平臺取代”、“金融機構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到2015年預言“互聯網金融99%都是‘皇帝的新衣’”等,一一得到印證。如今看來,他不僅是是互聯網金融弄潮兒中,最懂金融的人,更是中國金融巨頭領導人裡,最懂互聯網的人。

預言一:“現金、信用卡將消失”

他早已先於“互聯網女皇”作出神斷!細數馬明哲的互聯網金融“預言”

2013年,在復旦“三馬論劍”之際,馬明哲就放言,“預計10年內,50%到60%的現金和信用卡就沒有了。”兩年後,國際諮詢界老大麥肯錫第一次在中國召開全球合夥人大會,他應邀發言,其論調又更進了一步,“85%以上的現金、信用卡都將消失”。

當時媒體曾用“語出驚人”來形容這一看似“任性”的預言。畢竟,彼時的支付市場才剛剛開始萌發對NFC(近場支付)前景的憧憬,甚至還在討論Square外插刷卡模式的中國複製之路,可見當時移動支付的發展趨勢是模糊的。

如今,預言已成不爭的現實。2014年春節前,就在“現金、信用卡消亡論”橫空出世後不久,微信推出“春節紅包”,一夜暴紅,移動支付借勢走進了千家萬戶。隨後,被“奇襲珍珠港”的支付寶不甘示弱,在次年春節高調推出了支付寶口令紅包,讓移動支付進一步深入人心。同年,國內共享出行戰役打響,支付寶和微信的線下商戶地推更是進入白刃戰。於是乎,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在短短兩年間迅速崛起,成為支付的一股主流。現在,人們逛街有一手機足矣,連菜市場裡賣菜的老太太都會使用移動收款,而在杭州等地,甚至出現了乞丐街頭掃碼行乞的場景,移動支付的普及由此可窺一斑。

近日,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華爾街證券分析師瑪麗·米克爾發佈了2017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報告重點提及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移動支付便利性優於現金和信用卡,百元以下小額交易佔比快速增長,逐步取代現金。”而在今年4月末,聯合國旗下機構“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發佈的一份報告稱,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了2.9萬億美元,在過去4年中增長了20倍。報告進一步指出年輕一代對於移動支付的接受度非常高,“無現金社會”正在這一代人中成為可能。我們已然走進了預言中“85%以上現金、信用卡將消失”的時代。

他早已先於“互聯網女皇”作出神斷!細數馬明哲的互聯網金融“預言”

金融最早的機構是銀行,銀行最早的業務是處理貨幣、物資。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從現金到紙質票據,從現金、票據到各類銀行卡,每一次貨幣、支付形態的轉型,都給這一古老的行業帶來鉅變,包括從知識技能、技術系統、產品、服務到設備的全方位更新換代。面對無現金、無卡時代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據平安內部人士透露,馬明哲幾年前就多次在內部會議上直言危機,“這是一場不得不打的仗,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我們能贏嗎?”平安在其領導下,在市場上一直是個對變化充滿焦慮和躁動,時時想著怎麼彎道超車的“愛折騰”的公司,如此可見一斑。

據國內第三方調研機構統計,2013年以來,支付寶與騰訊系支付就牢牢把持著絕對優勢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而縱橫全金融領域的中國平安卻彷彿一直缺席了移動支付的狂歡。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第三季度,剛剛誕生兩年半的平安系“壹錢包”,已悄然超越第二陣營的拉卡拉、百度錢包、京東錢包等,緊隨在支付寶、微信之後,也是中國前十大移動支付工具中,唯一出身於傳統金融的第三方支付。

預言二:“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前臺將由互聯網企業完成”

同樣是在2013年4月的復旦“三馬”論壇上,馬明哲提出了這一觀點,“就像蘋果自己不會生產手機,委託富士康做,成本可以省68%。當你利差很低的時候,不得不選擇把一些業務外包,換取生存。所以前臺和後臺在20年之內肯定走這條路,社會分工會重新開始。”

他早已先於“互聯網女皇”作出神斷!細數馬明哲的互聯網金融“預言”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夾縫中求生存的中小金融機構受制於自身薄弱的技術力量,在與大型金融機構的前臺客戶競爭中愈落下風,2016年國內中小銀行淨利差已在2%以下。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深化,經濟下行風險的提高,以及互聯網和金融科技機構的衝擊,中小金融機構尋求前臺能力的外部支持勢在必行。

也許是預先洞悉中小金融機構的演化趨勢,面對近年金融科技的迅速迭代、紛繁發展,中國平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金融壹賬通”的妙手佈局洞若觀火,直擊七寸。其“金科空間站”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了與“互聯網大鱷”和“金融大象”共惠共贏的平臺與機會:一方面,把平安的科技力量,通過可以落地的產品和服務,輸送給中小銀行;另一方面,也鼓勵其他具備專業能力的金融機構、技術開發機構入站,共同提升金科空間站的服務能力。

平安金融壹賬通平臺脫胎於傳統金融,卻比市場上諸多的互聯網平臺更具開放、合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同時兼備了更專業的傳統金融功力,目前,平安金融壹賬通的國內金融機構客戶已近2000家。

讓我們再放眼全球:服務金融業的互聯網企業在2016年獲得的投資總額為247億美元,其中更是不乏服務於中小金融機構支付、借貸、財富管理等前臺業務的公司,金融科技市場如今的火爆恰恰應驗了馬明哲四年前的預言。

關於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展,馬明哲彼時也曾大膽地預測,“金融機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它會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很多大銀行在互聯網趨勢以及利率自由化的衝擊下,難以維持網點的生存,現在利差是2.3、2.4,香港、臺灣等地區的一些銀行利差甚至不到1,ROE也只有個位數,利潤越薄,互聯網的優勢就越明顯,大銀行將不得不收縮網點,轉戰線上。”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現實,果然看到全球銀行優化升級必然趨勢的顯現。據凱捷公司2015年零售銀行報告顯示,僅有一半的銀行客戶希望去網點購買銀行的產品或服務,而安永公司在最近的調查報告中提到,38%的英國中小企業將選擇非銀行機構來辦理金融服務。

在國內,銀行網點也正在向“小、快、靈”的方向發展,平安銀行早早地沿著集團掌門人所預測的路徑加以佈局:2013年下半年,平安銀行就重點在一二線城市鋪設社區銀行網點,網點鋪設原則上跟隨人流聚集點,在業務模式上,則採取線上線下結合、建設社區金融生活圈O2O生態的打法。截至去年末,平安銀行已在全國範圍內佈設近350家社區支行,服務48萬客戶,網點均資產規模突破1億元,社區銀行業務已實現整體盈利,發展良好。

不僅是平安銀行,2013年底以來,國內銀行渠道建設重心都在加速蛻變,社區銀行浪潮逐漸席捲各大銀行,以工行為例,僅在2015年一年就撤併網點47家,智能化、輕型化網點改造4203家。民生、興業等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也陸續開始大力佈局社區銀行,並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發展路徑和模式,銀行物理網點向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變革的趨勢再次被馬明哲一語中的。

預言三:“對互聯網金融99%的預期,都是皇帝的新衣”

數千年來,金融業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和演變。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為金融業帶來了深刻而廣泛的變化。短短几年,對互聯網金融的狂熱席捲全球,不同背景的投資人、創業者蜂擁而至,一時盛況空前,好像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巨大的金礦,只要沾上一點就能大發其財。

馬明哲卻始終保持著清醒,他曾用“皇帝的新衣”來代指倍寄予了過高預期的互聯網金融。

在2015年8月的一次媒體採訪中,他說,“互聯網金融‘基本法’結束了行業的‘無序生長’,之前很多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對互聯網金融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在短期內是不現實的。開句玩笑,99%以上的期望可能都是‘皇帝的新衣’。”

言猶在耳,互聯網金融領域就開始了系列坍塌,諸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相繼崩盤,重災區的P2P網貸更是出現了跑路潮。僅2015年,就有多達896家P2P平臺出現問題。2016年出現問題的網貸平臺更是逾千家—互聯網金融已從最初的“香餑餑”,變成了行業避之唯恐不及的“燙手山芋”。

以P2P、眾籌為代表的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之所以成為退潮後被發現在裸泳的人,根本原因源自此前對互聯網金融短期發展的過高期望值,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了良莠不齊的機構參與到行業中來,催生了互聯網金融在風控缺位下的野蠻生長。國內監管對資金池、期限錯配等風險問題的嚴控、嚴打驟然來臨,此時我們發現,如馬明哲所言,這些機構都穿著“皇帝的新衣”,失去了生存的空間。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潰敗,真正有核心價值與競爭力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不僅能夠成為大浪淘沙之後的1%,而且將會獲得長遠的發展空間,平安旗下的陸金所就是明證。

依託平安豐富的綜合金融資源及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陸金所為大眾財富增值提供更充分的資產流動性,同時滿足客戶的各類金融需求。2016年,陸金所控股完成B輪12億美元融資,估值185億美元。陸金所的發展,靠的不是瘋狂的跑馬圈地,也不是運氣,而是成熟的業務模式與有效風控下的不斷創新。

傳統金融的互聯網+演化,並不能改變千百年來金融業的終極成功要素:風控水平。“互聯網金融首先以金融屬性為重,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都必須堅守三個金融服務原則,即資金安全、償付能力與流動性管理。”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曾如是說。筆者認為,陸金所的KYC(Know Your Customer)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就是這樣的風控創新之一。從外部披露的陸金所材料看來,陸金所KYC結合傳統金融風控體系與互聯網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通過對金融資產、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分類與模型量化匹配,實現資產和資金的精準匹配和產品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最終實現“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人”。相對於專業的風控術語而言,事實也許更具有說服力:成立至今,陸金所還未出現一例投資者虧損,這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可謂遺世而獨立,難能可貴矣。

至此,方能理解馬明哲為何作出互聯網金融“皇帝的新衣”的預言。

結語

回想千年前,諸葛亮何以在信息通訊極其閉塞的時代,就能對跨越幾十年時空的天下演變了然於胸?通過馬明哲的預言成真,筆者也許能猜個大概:如果預言者本身就具備了逐鹿中原的實力、野心以及執行力,那麼對於他而言,做出準確的預言其實並不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