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

作者:李海濤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根據瑞士信貸發佈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淨金融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經先後超越了英國、德國和日本,僅次於美國。但從高淨值人士的分佈看,中國仍然具備較大的“追落後”空間。全球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金融資產的富豪中,41.2%來自美國,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雖然排名第二,也只擁有8.3%的富豪群體。從絕對人數上看,美國高淨值富豪人數是中國的5倍左右。

"

作者:李海濤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根據瑞士信貸發佈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淨金融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經先後超越了英國、德國和日本,僅次於美國。但從高淨值人士的分佈看,中國仍然具備較大的“追落後”空間。全球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金融資產的富豪中,41.2%來自美國,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雖然排名第二,也只擁有8.3%的富豪群體。從絕對人數上看,美國高淨值富豪人數是中國的5倍左右。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中國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

儘管已經擁有如此龐大的高淨值人群,但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仍然顯著快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瑞士信貸預計中國的富豪人群未來仍將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上實現高增長,未來5年的年均複合增速能夠維持在10.2%,也是前十大市場中唯一能夠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國家。

但從最新數據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增長似乎遇到了一些波瀾。根據中國招商銀行(37.260, 0.00, 0.00%)和貝恩資本聯合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6~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年均複合增速為7.3%,這是2008年以來增長速度第一次降低到兩位數以下。

除了整體規模增長放緩外,我們看到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最高端的高淨值人群資產增速放緩尤其明顯,這一點從中國最大的零售銀行——招商銀行披露的分層客戶數據也能夠得到印證。從2009年開始,招商銀行旗下高端私人銀行客戶的財富增長速度持續領先整體零售客戶平均水平,但在2018年,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到7%,第一次跌破兩位數,也低於所有零售客戶資產規模增速的10.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高淨值人群財富增長速度慢於零售客戶平均水平。

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的放緩和資本市場的不景氣是核心原因。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運行情況疲弱,作為中國過去保值增值最好的私人財產,重點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漲幅似乎疲態已現。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100個重點城市住宅價格在2018年漲幅僅為5.1%,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僅上漲了0.4%。股票市場表現更是欠佳。境內A股主要指數繼2017年相對跑輸後,在2018年持續表現不佳,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全年分別下跌34.4%和24.6%,大幅落後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由於大多數高淨值人群均持有境內上市公司股本證券,A股的持續熊市使得這部分高淨值人群身家縮水明顯。

"

作者:李海濤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根據瑞士信貸發佈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淨金融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經先後超越了英國、德國和日本,僅次於美國。但從高淨值人士的分佈看,中國仍然具備較大的“追落後”空間。全球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金融資產的富豪中,41.2%來自美國,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雖然排名第二,也只擁有8.3%的富豪群體。從絕對人數上看,美國高淨值富豪人數是中國的5倍左右。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中國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

儘管已經擁有如此龐大的高淨值人群,但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仍然顯著快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瑞士信貸預計中國的富豪人群未來仍將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上實現高增長,未來5年的年均複合增速能夠維持在10.2%,也是前十大市場中唯一能夠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國家。

但從最新數據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增長似乎遇到了一些波瀾。根據中國招商銀行(37.260, 0.00, 0.00%)和貝恩資本聯合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6~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年均複合增速為7.3%,這是2008年以來增長速度第一次降低到兩位數以下。

除了整體規模增長放緩外,我們看到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最高端的高淨值人群資產增速放緩尤其明顯,這一點從中國最大的零售銀行——招商銀行披露的分層客戶數據也能夠得到印證。從2009年開始,招商銀行旗下高端私人銀行客戶的財富增長速度持續領先整體零售客戶平均水平,但在2018年,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到7%,第一次跌破兩位數,也低於所有零售客戶資產規模增速的10.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高淨值人群財富增長速度慢於零售客戶平均水平。

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的放緩和資本市場的不景氣是核心原因。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運行情況疲弱,作為中國過去保值增值最好的私人財產,重點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漲幅似乎疲態已現。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100個重點城市住宅價格在2018年漲幅僅為5.1%,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僅上漲了0.4%。股票市場表現更是欠佳。境內A股主要指數繼2017年相對跑輸後,在2018年持續表現不佳,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全年分別下跌34.4%和24.6%,大幅落後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由於大多數高淨值人群均持有境內上市公司股本證券,A股的持續熊市使得這部分高淨值人群身家縮水明顯。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舊的創富模式正在被顛覆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持續推進和金融市場制度改革的深化,傳統的創富模式正在成為過去式,2018年可以看作中國創富新時代的“元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的私人財富創造,主要依託於股權和房產的升值,即資本紅利和土地紅利,這尤其是中國高淨值人士財富積累的主要模式。但我們認為,兩大結構性變革正在徹底顛覆舊的創富模式:

一方面,我們認為房地產扮演“造富機器”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時。可以說,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60.050, 0.00, 0.00%)最重要、性價比最高、投資體驗最好的投資工具,持續上漲的房價幫助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者和投機客們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地產行業的高景氣度已經幫助一大批地產開發商快速成長,其中,大量的民營房地產企業家快速積累了個人財富,成為中國超一線的富豪。根據胡潤百富榜,中國前二十大富豪家族中有6個依靠房地產業務發家。

但我們認為房地產這一轟鳴多年的創富機器已經失去了動力。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態度,以擺脫中國經濟對房地產市場的高度依賴。此外我們認為,中國城鎮化速度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截至2018年底,按照城鎮人口占比口徑計算的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9.6%,雖然未來仍有提升的空間,但預計將是以重點城市人口占比的進一步提升為主,預計未來房價的走勢將發生較大分化,房價持續上漲的信仰也將被逐步打破。

另一方面,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中國的資本市場過去表現出明顯的供給受限,因此,企業上市本身就是一個難度較大的任務,上市公司形成了獨特的“殼資源價值”。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正在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相關改革,加大對直接融資渠道的支持力度。隨著科創板帶來發行上市制度的完善和退市制度的改革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機制已經逐步建立起來,這將徹底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生態,經營不善的企業將逐步被資本市場淘汰,殼價值將不復存在。未來好企業和差企業之間的差距將被逐步拉大,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並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家都能夠通過簡單的募股上市,成為富豪。

"

作者:李海濤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根據瑞士信貸發佈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淨金融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經先後超越了英國、德國和日本,僅次於美國。但從高淨值人士的分佈看,中國仍然具備較大的“追落後”空間。全球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金融資產的富豪中,41.2%來自美國,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雖然排名第二,也只擁有8.3%的富豪群體。從絕對人數上看,美國高淨值富豪人數是中國的5倍左右。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中國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

儘管已經擁有如此龐大的高淨值人群,但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仍然顯著快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瑞士信貸預計中國的富豪人群未來仍將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上實現高增長,未來5年的年均複合增速能夠維持在10.2%,也是前十大市場中唯一能夠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國家。

但從最新數據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增長似乎遇到了一些波瀾。根據中國招商銀行(37.260, 0.00, 0.00%)和貝恩資本聯合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6~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年均複合增速為7.3%,這是2008年以來增長速度第一次降低到兩位數以下。

除了整體規模增長放緩外,我們看到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最高端的高淨值人群資產增速放緩尤其明顯,這一點從中國最大的零售銀行——招商銀行披露的分層客戶數據也能夠得到印證。從2009年開始,招商銀行旗下高端私人銀行客戶的財富增長速度持續領先整體零售客戶平均水平,但在2018年,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到7%,第一次跌破兩位數,也低於所有零售客戶資產規模增速的10.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高淨值人群財富增長速度慢於零售客戶平均水平。

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的放緩和資本市場的不景氣是核心原因。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運行情況疲弱,作為中國過去保值增值最好的私人財產,重點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漲幅似乎疲態已現。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100個重點城市住宅價格在2018年漲幅僅為5.1%,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僅上漲了0.4%。股票市場表現更是欠佳。境內A股主要指數繼2017年相對跑輸後,在2018年持續表現不佳,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全年分別下跌34.4%和24.6%,大幅落後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由於大多數高淨值人群均持有境內上市公司股本證券,A股的持續熊市使得這部分高淨值人群身家縮水明顯。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舊的創富模式正在被顛覆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持續推進和金融市場制度改革的深化,傳統的創富模式正在成為過去式,2018年可以看作中國創富新時代的“元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的私人財富創造,主要依託於股權和房產的升值,即資本紅利和土地紅利,這尤其是中國高淨值人士財富積累的主要模式。但我們認為,兩大結構性變革正在徹底顛覆舊的創富模式:

一方面,我們認為房地產扮演“造富機器”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時。可以說,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60.050, 0.00, 0.00%)最重要、性價比最高、投資體驗最好的投資工具,持續上漲的房價幫助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者和投機客們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地產行業的高景氣度已經幫助一大批地產開發商快速成長,其中,大量的民營房地產企業家快速積累了個人財富,成為中國超一線的富豪。根據胡潤百富榜,中國前二十大富豪家族中有6個依靠房地產業務發家。

但我們認為房地產這一轟鳴多年的創富機器已經失去了動力。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態度,以擺脫中國經濟對房地產市場的高度依賴。此外我們認為,中國城鎮化速度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截至2018年底,按照城鎮人口占比口徑計算的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9.6%,雖然未來仍有提升的空間,但預計將是以重點城市人口占比的進一步提升為主,預計未來房價的走勢將發生較大分化,房價持續上漲的信仰也將被逐步打破。

另一方面,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中國的資本市場過去表現出明顯的供給受限,因此,企業上市本身就是一個難度較大的任務,上市公司形成了獨特的“殼資源價值”。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正在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相關改革,加大對直接融資渠道的支持力度。隨著科創板帶來發行上市制度的完善和退市制度的改革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機制已經逐步建立起來,這將徹底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生態,經營不善的企業將逐步被資本市場淘汰,殼價值將不復存在。未來好企業和差企業之間的差距將被逐步拉大,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並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家都能夠通過簡單的募股上市,成為富豪。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財富管理機構如何贏得先機

雖然中國整體財富管理市場,特別是高淨值和超高淨值人群的數量仍然將維持高速增長,但對於財富管理機構來說,客戶群體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革,舊的創富模式正在逐步成為歷史,未來能夠更快變革、真正做到“Followthemoney”、最好地滿足客戶變革中需求的財富管理機構,才能更好地贏得先機。

首先,“創富”人群未來面臨財富和企業傳承的煩惱。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500強富豪榜上榜者中,55歲以上的富豪已經超過60%。可以合理預計,未來十年,這些中國的一流企業家都將面臨對企業下一步經營管理的考慮,企業傳承和接班人培養、選擇,將成為這些民營企業家的第一要務。

對於民營企業家而言,如何在“二代接班”與職業經理人之間做出選擇,如何選擇合適的繼任者,如何設計合理的機制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與內部組織人事關係的協調和諧,這絕非易事。

我們認為,與傳統的財富管理需求有所不同,對於企業家而言,在面臨家族企業傳承時,其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多層次、立體化特徵。對於私營企業家而言,很難將其創立、經營一生的事業與其私人財富完全割裂開,從某種程度上說,實現這些私營企業家財富的保值增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培養好的接班人,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在戰略上為新的管理者出謀劃策,從而為企業實現順利接班後的二次起航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對於財富管理機構而言,並不能單純將著眼點放在家族財富的保值和增值上,而是更加立體、全面地考慮民營企業家的需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除了傳統超高淨值客戶在財富和企業傳承方面的需求,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變革和公司治理模式的日趨成熟,一大批“新富”階層有望順應而生。

"

作者:李海濤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根據瑞士信貸發佈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淨金融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經先後超越了英國、德國和日本,僅次於美國。但從高淨值人士的分佈看,中國仍然具備較大的“追落後”空間。全球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金融資產的富豪中,41.2%來自美國,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雖然排名第二,也只擁有8.3%的富豪群體。從絕對人數上看,美國高淨值富豪人數是中國的5倍左右。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中國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

儘管已經擁有如此龐大的高淨值人群,但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仍然顯著快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瑞士信貸預計中國的富豪人群未來仍將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上實現高增長,未來5年的年均複合增速能夠維持在10.2%,也是前十大市場中唯一能夠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國家。

但從最新數據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增長似乎遇到了一些波瀾。根據中國招商銀行(37.260, 0.00, 0.00%)和貝恩資本聯合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6~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年均複合增速為7.3%,這是2008年以來增長速度第一次降低到兩位數以下。

除了整體規模增長放緩外,我們看到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最高端的高淨值人群資產增速放緩尤其明顯,這一點從中國最大的零售銀行——招商銀行披露的分層客戶數據也能夠得到印證。從2009年開始,招商銀行旗下高端私人銀行客戶的財富增長速度持續領先整體零售客戶平均水平,但在2018年,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到7%,第一次跌破兩位數,也低於所有零售客戶資產規模增速的10.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高淨值人群財富增長速度慢於零售客戶平均水平。

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的放緩和資本市場的不景氣是核心原因。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運行情況疲弱,作為中國過去保值增值最好的私人財產,重點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漲幅似乎疲態已現。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100個重點城市住宅價格在2018年漲幅僅為5.1%,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僅上漲了0.4%。股票市場表現更是欠佳。境內A股主要指數繼2017年相對跑輸後,在2018年持續表現不佳,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全年分別下跌34.4%和24.6%,大幅落後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由於大多數高淨值人群均持有境內上市公司股本證券,A股的持續熊市使得這部分高淨值人群身家縮水明顯。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舊的創富模式正在被顛覆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持續推進和金融市場制度改革的深化,傳統的創富模式正在成為過去式,2018年可以看作中國創富新時代的“元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的私人財富創造,主要依託於股權和房產的升值,即資本紅利和土地紅利,這尤其是中國高淨值人士財富積累的主要模式。但我們認為,兩大結構性變革正在徹底顛覆舊的創富模式:

一方面,我們認為房地產扮演“造富機器”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時。可以說,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60.050, 0.00, 0.00%)最重要、性價比最高、投資體驗最好的投資工具,持續上漲的房價幫助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者和投機客們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地產行業的高景氣度已經幫助一大批地產開發商快速成長,其中,大量的民營房地產企業家快速積累了個人財富,成為中國超一線的富豪。根據胡潤百富榜,中國前二十大富豪家族中有6個依靠房地產業務發家。

但我們認為房地產這一轟鳴多年的創富機器已經失去了動力。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態度,以擺脫中國經濟對房地產市場的高度依賴。此外我們認為,中國城鎮化速度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截至2018年底,按照城鎮人口占比口徑計算的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9.6%,雖然未來仍有提升的空間,但預計將是以重點城市人口占比的進一步提升為主,預計未來房價的走勢將發生較大分化,房價持續上漲的信仰也將被逐步打破。

另一方面,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中國的資本市場過去表現出明顯的供給受限,因此,企業上市本身就是一個難度較大的任務,上市公司形成了獨特的“殼資源價值”。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正在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相關改革,加大對直接融資渠道的支持力度。隨著科創板帶來發行上市制度的完善和退市制度的改革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機制已經逐步建立起來,這將徹底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生態,經營不善的企業將逐步被資本市場淘汰,殼價值將不復存在。未來好企業和差企業之間的差距將被逐步拉大,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並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家都能夠通過簡單的募股上市,成為富豪。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財富管理機構如何贏得先機

雖然中國整體財富管理市場,特別是高淨值和超高淨值人群的數量仍然將維持高速增長,但對於財富管理機構來說,客戶群體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革,舊的創富模式正在逐步成為歷史,未來能夠更快變革、真正做到“Followthemoney”、最好地滿足客戶變革中需求的財富管理機構,才能更好地贏得先機。

首先,“創富”人群未來面臨財富和企業傳承的煩惱。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500強富豪榜上榜者中,55歲以上的富豪已經超過60%。可以合理預計,未來十年,這些中國的一流企業家都將面臨對企業下一步經營管理的考慮,企業傳承和接班人培養、選擇,將成為這些民營企業家的第一要務。

對於民營企業家而言,如何在“二代接班”與職業經理人之間做出選擇,如何選擇合適的繼任者,如何設計合理的機制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與內部組織人事關係的協調和諧,這絕非易事。

我們認為,與傳統的財富管理需求有所不同,對於企業家而言,在面臨家族企業傳承時,其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多層次、立體化特徵。對於私營企業家而言,很難將其創立、經營一生的事業與其私人財富完全割裂開,從某種程度上說,實現這些私營企業家財富的保值增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培養好的接班人,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在戰略上為新的管理者出謀劃策,從而為企業實現順利接班後的二次起航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對於財富管理機構而言,並不能單純將著眼點放在家族財富的保值和增值上,而是更加立體、全面地考慮民營企業家的需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除了傳統超高淨值客戶在財富和企業傳承方面的需求,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變革和公司治理模式的日趨成熟,一大批“新富”階層有望順應而生。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一方面,隨著產業變革和升級,更多代表新興經濟的產業,將有望誕生越來越多的富豪。從中國的富豪排行榜可以看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阿里、騰訊、小米、網易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創始人上榜,躋身中國頂尖富豪。

對於這類新興富豪,由於他們多數來自新經濟產業,因此風險偏好通常顯著高於來自房地產、製造業等傳統經濟產業的富豪,通常能夠接受更加複雜的金融投資產品,也更加偏好高風險資產,除股票外,包括風險投資、另類投資等也通常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此外,這些新興產業的富豪通常較為年輕,例如互聯網行業的上榜富豪平均年齡在47.3歲,他們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財富傳承的需求,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更多財富的創造上,這也是他們與傳統產業富豪的顯著差異。最後,互聯網行業的背景使得他們更加青睞金融科技,通常要求財富管理機構能夠提供更加便捷和嵌入高科技元素的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的公司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們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憑藉股權激勵等相關計劃,躋身富豪階層。

事實上,從《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提供的財富來源結構看,創富一代企業家的佔比在過去兩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而二代繼承者佔比同樣下降了1個百分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在高淨值人士中的佔比從2017年的29%環比提升7個百分點到36%,已經和創富一代企業家的佔比相當。

我們預計,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未來在整體高淨值人士中的比例還將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國有企業的薪酬激勵體制改革將成為背後的兩大最重要推手。

在創富一代的民營企業家選擇企業傳承接班人時,有一種考慮是可以選擇職業經理人接班,進而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割,但為了綁定職業經理人和企業發展的利益,通常會通過股權、期權等方式激勵職業經理人。

此外,隨著中國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動作逐步步入深水區,預計在管理激勵機制上的變革將成為未來的大趨勢,將有更多國企中高層管理者成為高淨值人士。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整體風險偏好略低於創業企業家,他們通常更加註重風險控制和減少波動,此外對於流動性管理的要求也較高,由於他們通常擁有上市企業的股權、期權等金融工具,因此多數投資需求與資本市場相關。最後,這類客戶通常更加依賴財富管理機構的專業投資建議,這也是機構化理財可以大力拓展的核心客群之一。

"

作者:李海濤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根據瑞士信貸發佈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淨金融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經先後超越了英國、德國和日本,僅次於美國。但從高淨值人士的分佈看,中國仍然具備較大的“追落後”空間。全球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金融資產的富豪中,41.2%來自美國,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雖然排名第二,也只擁有8.3%的富豪群體。從絕對人數上看,美國高淨值富豪人數是中國的5倍左右。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中國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

儘管已經擁有如此龐大的高淨值人群,但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仍然顯著快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瑞士信貸預計中國的富豪人群未來仍將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上實現高增長,未來5年的年均複合增速能夠維持在10.2%,也是前十大市場中唯一能夠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國家。

但從最新數據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增長似乎遇到了一些波瀾。根據中國招商銀行(37.260, 0.00, 0.00%)和貝恩資本聯合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6~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年均複合增速為7.3%,這是2008年以來增長速度第一次降低到兩位數以下。

除了整體規模增長放緩外,我們看到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最高端的高淨值人群資產增速放緩尤其明顯,這一點從中國最大的零售銀行——招商銀行披露的分層客戶數據也能夠得到印證。從2009年開始,招商銀行旗下高端私人銀行客戶的財富增長速度持續領先整體零售客戶平均水平,但在2018年,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到7%,第一次跌破兩位數,也低於所有零售客戶資產規模增速的10.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高淨值人群財富增長速度慢於零售客戶平均水平。

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的放緩和資本市場的不景氣是核心原因。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運行情況疲弱,作為中國過去保值增值最好的私人財產,重點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漲幅似乎疲態已現。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100個重點城市住宅價格在2018年漲幅僅為5.1%,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僅上漲了0.4%。股票市場表現更是欠佳。境內A股主要指數繼2017年相對跑輸後,在2018年持續表現不佳,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全年分別下跌34.4%和24.6%,大幅落後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由於大多數高淨值人群均持有境內上市公司股本證券,A股的持續熊市使得這部分高淨值人群身家縮水明顯。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舊的創富模式正在被顛覆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持續推進和金融市場制度改革的深化,傳統的創富模式正在成為過去式,2018年可以看作中國創富新時代的“元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的私人財富創造,主要依託於股權和房產的升值,即資本紅利和土地紅利,這尤其是中國高淨值人士財富積累的主要模式。但我們認為,兩大結構性變革正在徹底顛覆舊的創富模式:

一方面,我們認為房地產扮演“造富機器”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時。可以說,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60.050, 0.00, 0.00%)最重要、性價比最高、投資體驗最好的投資工具,持續上漲的房價幫助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者和投機客們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地產行業的高景氣度已經幫助一大批地產開發商快速成長,其中,大量的民營房地產企業家快速積累了個人財富,成為中國超一線的富豪。根據胡潤百富榜,中國前二十大富豪家族中有6個依靠房地產業務發家。

但我們認為房地產這一轟鳴多年的創富機器已經失去了動力。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態度,以擺脫中國經濟對房地產市場的高度依賴。此外我們認為,中國城鎮化速度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截至2018年底,按照城鎮人口占比口徑計算的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9.6%,雖然未來仍有提升的空間,但預計將是以重點城市人口占比的進一步提升為主,預計未來房價的走勢將發生較大分化,房價持續上漲的信仰也將被逐步打破。

另一方面,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中國的資本市場過去表現出明顯的供給受限,因此,企業上市本身就是一個難度較大的任務,上市公司形成了獨特的“殼資源價值”。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正在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相關改革,加大對直接融資渠道的支持力度。隨著科創板帶來發行上市制度的完善和退市制度的改革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機制已經逐步建立起來,這將徹底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生態,經營不善的企業將逐步被資本市場淘汰,殼價值將不復存在。未來好企業和差企業之間的差距將被逐步拉大,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並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家都能夠通過簡單的募股上市,成為富豪。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財富管理機構如何贏得先機

雖然中國整體財富管理市場,特別是高淨值和超高淨值人群的數量仍然將維持高速增長,但對於財富管理機構來說,客戶群體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革,舊的創富模式正在逐步成為歷史,未來能夠更快變革、真正做到“Followthemoney”、最好地滿足客戶變革中需求的財富管理機構,才能更好地贏得先機。

首先,“創富”人群未來面臨財富和企業傳承的煩惱。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500強富豪榜上榜者中,55歲以上的富豪已經超過60%。可以合理預計,未來十年,這些中國的一流企業家都將面臨對企業下一步經營管理的考慮,企業傳承和接班人培養、選擇,將成為這些民營企業家的第一要務。

對於民營企業家而言,如何在“二代接班”與職業經理人之間做出選擇,如何選擇合適的繼任者,如何設計合理的機制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與內部組織人事關係的協調和諧,這絕非易事。

我們認為,與傳統的財富管理需求有所不同,對於企業家而言,在面臨家族企業傳承時,其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多層次、立體化特徵。對於私營企業家而言,很難將其創立、經營一生的事業與其私人財富完全割裂開,從某種程度上說,實現這些私營企業家財富的保值增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培養好的接班人,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在戰略上為新的管理者出謀劃策,從而為企業實現順利接班後的二次起航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對於財富管理機構而言,並不能單純將著眼點放在家族財富的保值和增值上,而是更加立體、全面地考慮民營企業家的需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除了傳統超高淨值客戶在財富和企業傳承方面的需求,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變革和公司治理模式的日趨成熟,一大批“新富”階層有望順應而生。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一方面,隨著產業變革和升級,更多代表新興經濟的產業,將有望誕生越來越多的富豪。從中國的富豪排行榜可以看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阿里、騰訊、小米、網易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創始人上榜,躋身中國頂尖富豪。

對於這類新興富豪,由於他們多數來自新經濟產業,因此風險偏好通常顯著高於來自房地產、製造業等傳統經濟產業的富豪,通常能夠接受更加複雜的金融投資產品,也更加偏好高風險資產,除股票外,包括風險投資、另類投資等也通常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此外,這些新興產業的富豪通常較為年輕,例如互聯網行業的上榜富豪平均年齡在47.3歲,他們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財富傳承的需求,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更多財富的創造上,這也是他們與傳統產業富豪的顯著差異。最後,互聯網行業的背景使得他們更加青睞金融科技,通常要求財富管理機構能夠提供更加便捷和嵌入高科技元素的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的公司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們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憑藉股權激勵等相關計劃,躋身富豪階層。

事實上,從《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提供的財富來源結構看,創富一代企業家的佔比在過去兩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而二代繼承者佔比同樣下降了1個百分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在高淨值人士中的佔比從2017年的29%環比提升7個百分點到36%,已經和創富一代企業家的佔比相當。

我們預計,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未來在整體高淨值人士中的比例還將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國有企業的薪酬激勵體制改革將成為背後的兩大最重要推手。

在創富一代的民營企業家選擇企業傳承接班人時,有一種考慮是可以選擇職業經理人接班,進而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割,但為了綁定職業經理人和企業發展的利益,通常會通過股權、期權等方式激勵職業經理人。

此外,隨著中國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動作逐步步入深水區,預計在管理激勵機制上的變革將成為未來的大趨勢,將有更多國企中高層管理者成為高淨值人士。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整體風險偏好略低於創業企業家,他們通常更加註重風險控制和減少波動,此外對於流動性管理的要求也較高,由於他們通常擁有上市企業的股權、期權等金融工具,因此多數投資需求與資本市場相關。最後,這類客戶通常更加依賴財富管理機構的專業投資建議,這也是機構化理財可以大力拓展的核心客群之一。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作者:李海濤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根據瑞士信貸發佈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淨金融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經先後超越了英國、德國和日本,僅次於美國。但從高淨值人士的分佈看,中國仍然具備較大的“追落後”空間。全球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金融資產的富豪中,41.2%來自美國,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雖然排名第二,也只擁有8.3%的富豪群體。從絕對人數上看,美國高淨值富豪人數是中國的5倍左右。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中國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

儘管已經擁有如此龐大的高淨值人群,但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仍然顯著快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瑞士信貸預計中國的富豪人群未來仍將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上實現高增長,未來5年的年均複合增速能夠維持在10.2%,也是前十大市場中唯一能夠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國家。

但從最新數據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增長似乎遇到了一些波瀾。根據中國招商銀行(37.260, 0.00, 0.00%)和貝恩資本聯合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6~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年均複合增速為7.3%,這是2008年以來增長速度第一次降低到兩位數以下。

除了整體規模增長放緩外,我們看到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最高端的高淨值人群資產增速放緩尤其明顯,這一點從中國最大的零售銀行——招商銀行披露的分層客戶數據也能夠得到印證。從2009年開始,招商銀行旗下高端私人銀行客戶的財富增長速度持續領先整體零售客戶平均水平,但在2018年,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到7%,第一次跌破兩位數,也低於所有零售客戶資產規模增速的10.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高淨值人群財富增長速度慢於零售客戶平均水平。

高端私人財富的增長為何放緩?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的放緩和資本市場的不景氣是核心原因。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運行情況疲弱,作為中國過去保值增值最好的私人財產,重點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漲幅似乎疲態已現。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100個重點城市住宅價格在2018年漲幅僅為5.1%,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僅上漲了0.4%。股票市場表現更是欠佳。境內A股主要指數繼2017年相對跑輸後,在2018年持續表現不佳,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全年分別下跌34.4%和24.6%,大幅落後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由於大多數高淨值人群均持有境內上市公司股本證券,A股的持續熊市使得這部分高淨值人群身家縮水明顯。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舊的創富模式正在被顛覆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持續推進和金融市場制度改革的深化,傳統的創富模式正在成為過去式,2018年可以看作中國創富新時代的“元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的私人財富創造,主要依託於股權和房產的升值,即資本紅利和土地紅利,這尤其是中國高淨值人士財富積累的主要模式。但我們認為,兩大結構性變革正在徹底顛覆舊的創富模式:

一方面,我們認為房地產扮演“造富機器”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時。可以說,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60.050, 0.00, 0.00%)最重要、性價比最高、投資體驗最好的投資工具,持續上漲的房價幫助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者和投機客們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地產行業的高景氣度已經幫助一大批地產開發商快速成長,其中,大量的民營房地產企業家快速積累了個人財富,成為中國超一線的富豪。根據胡潤百富榜,中國前二十大富豪家族中有6個依靠房地產業務發家。

但我們認為房地產這一轟鳴多年的創富機器已經失去了動力。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態度,以擺脫中國經濟對房地產市場的高度依賴。此外我們認為,中國城鎮化速度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截至2018年底,按照城鎮人口占比口徑計算的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9.6%,雖然未來仍有提升的空間,但預計將是以重點城市人口占比的進一步提升為主,預計未來房價的走勢將發生較大分化,房價持續上漲的信仰也將被逐步打破。

另一方面,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中國的資本市場過去表現出明顯的供給受限,因此,企業上市本身就是一個難度較大的任務,上市公司形成了獨特的“殼資源價值”。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正在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相關改革,加大對直接融資渠道的支持力度。隨著科創板帶來發行上市制度的完善和退市制度的改革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機制已經逐步建立起來,這將徹底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生態,經營不善的企業將逐步被資本市場淘汰,殼價值將不復存在。未來好企業和差企業之間的差距將被逐步拉大,資本紅利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專屬,並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家都能夠通過簡單的募股上市,成為富豪。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財富管理機構如何贏得先機

雖然中國整體財富管理市場,特別是高淨值和超高淨值人群的數量仍然將維持高速增長,但對於財富管理機構來說,客戶群體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革,舊的創富模式正在逐步成為歷史,未來能夠更快變革、真正做到“Followthemoney”、最好地滿足客戶變革中需求的財富管理機構,才能更好地贏得先機。

首先,“創富”人群未來面臨財富和企業傳承的煩惱。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500強富豪榜上榜者中,55歲以上的富豪已經超過60%。可以合理預計,未來十年,這些中國的一流企業家都將面臨對企業下一步經營管理的考慮,企業傳承和接班人培養、選擇,將成為這些民營企業家的第一要務。

對於民營企業家而言,如何在“二代接班”與職業經理人之間做出選擇,如何選擇合適的繼任者,如何設計合理的機制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與內部組織人事關係的協調和諧,這絕非易事。

我們認為,與傳統的財富管理需求有所不同,對於企業家而言,在面臨家族企業傳承時,其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多層次、立體化特徵。對於私營企業家而言,很難將其創立、經營一生的事業與其私人財富完全割裂開,從某種程度上說,實現這些私營企業家財富的保值增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培養好的接班人,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在戰略上為新的管理者出謀劃策,從而為企業實現順利接班後的二次起航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對於財富管理機構而言,並不能單純將著眼點放在家族財富的保值和增值上,而是更加立體、全面地考慮民營企業家的需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除了傳統超高淨值客戶在財富和企業傳承方面的需求,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變革和公司治理模式的日趨成熟,一大批“新富”階層有望順應而生。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一方面,隨著產業變革和升級,更多代表新興經濟的產業,將有望誕生越來越多的富豪。從中國的富豪排行榜可以看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阿里、騰訊、小米、網易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創始人上榜,躋身中國頂尖富豪。

對於這類新興富豪,由於他們多數來自新經濟產業,因此風險偏好通常顯著高於來自房地產、製造業等傳統經濟產業的富豪,通常能夠接受更加複雜的金融投資產品,也更加偏好高風險資產,除股票外,包括風險投資、另類投資等也通常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此外,這些新興產業的富豪通常較為年輕,例如互聯網行業的上榜富豪平均年齡在47.3歲,他們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財富傳承的需求,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更多財富的創造上,這也是他們與傳統產業富豪的顯著差異。最後,互聯網行業的背景使得他們更加青睞金融科技,通常要求財富管理機構能夠提供更加便捷和嵌入高科技元素的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的公司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們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憑藉股權激勵等相關計劃,躋身富豪階層。

事實上,從《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提供的財富來源結構看,創富一代企業家的佔比在過去兩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而二代繼承者佔比同樣下降了1個百分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在高淨值人士中的佔比從2017年的29%環比提升7個百分點到36%,已經和創富一代企業家的佔比相當。

我們預計,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未來在整體高淨值人士中的比例還將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國有企業的薪酬激勵體制改革將成為背後的兩大最重要推手。

在創富一代的民營企業家選擇企業傳承接班人時,有一種考慮是可以選擇職業經理人接班,進而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割,但為了綁定職業經理人和企業發展的利益,通常會通過股權、期權等方式激勵職業經理人。

此外,隨著中國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動作逐步步入深水區,預計在管理激勵機制上的變革將成為未來的大趨勢,將有更多國企中高層管理者成為高淨值人士。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整體風險偏好略低於創業企業家,他們通常更加註重風險控制和減少波動,此外對於流動性管理的要求也較高,由於他們通常擁有上市企業的股權、期權等金融工具,因此多數投資需求與資本市場相關。最後,這類客戶通常更加依賴財富管理機構的專業投資建議,這也是機構化理財可以大力拓展的核心客群之一。

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房產造富時代已經過去 財富管理轉戰新富階層

未來財富管理知識

更新財富觀念

找準理財姿勢

金李老師讓你不再為錢所困

一鍵直達財富管理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