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業今年增速或達10%-20% 專家推薦關注愛建集團經緯紡機

金融 投資 分析師 經緯紡機 天天證券網 2017-05-21

截至2016年末,信託行業已正式邁入“20萬億”時代,這一資產規模,在資管主體中位列第二,且與前一年相比增幅高達24.01%。不過,大眾證券報和財信網記者注意到,2017年,在去通道與降槓桿的監管趨勢下,嚴監管的效應已開始在信託業慢慢顯現。數據顯示,4月份集合信託融資規模降幅超過三成,那麼,放眼未來,這一行業是否還具備投資價值?我們又該如何選擇投資標的?

去年資產規模同比增逾20%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信託資產規模達到 20.22萬億,同比增長24.01%。從季度環比增速看,2016年四個季度的環比增速分別為1.70%、4.25%、5.11%和11.29%,呈現出回暖趨勢。經營業績上,全行業全年實現淨利潤772億元,同比增長2.83%,信託報酬率加速上升至0.73%。此外,截至四季度末的不良率為0.58%。

“2016年信託資產規模增速扭轉之前頹勢得益於通道業務監管新規,通道業務面臨洗牌,券商、基金通道業務擠出,信託相對受益。”興業證券分析師吳畏指出。

中投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張鐳也指出,2016年信託行業業績高增的原因主要在於通道業務迴流疊加主動管理增效。“2016年通道業務迴流同比增長18%,佔比達64%。為信託整體業績回暖起到奠基作用;主動管理業務提升則引領信託整體業績錦上添花,集合類信託規模2016年同比增長37%,佔比為36%,進一步拉動信託業規模整體增速。”

發行市場先抑後揚逐步企穩

進入2017年,針對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的各項監管政策密集出臺,也對作為銀行重要通道方的信託機構形成了間接抑制,這種抑制效應從今年4月份開始有所顯現。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月共發行509個集合資金信託產品,發行規模1133.32億元,環比下降6.01%;成立產品543個,成立規模796.90億元,環比大幅下降35.87%。從資金投放領域來看,金融、地產、基礎產業和其他領域信託的成立規模分別為253.49億元、73.18億元、30.14億元和309.07億元,分別下降了38.52%、30.59%、82.42%和25.74%。從資金運用方式來看,證券投資、貸款、股權投資、權益投資和其他投資信託的規模分別為60.44億元、147.83億元、23.05億元、294.74億元和179.40億元,較上月分別下降了53.40%、9.63%、17.31%、47.64%和33.26%。

“4月證券投資類信託下滑最為顯著,這可能與近段時間金融去槓桿對債市、股市造成震盪有關。”一分析師進一步指出,新的監管要求將使信託業通道業務承壓,或將對未來信託業的增長形成一定製約,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信託業務的增長會有所受限,政信合作業務也會受到一定衝擊。

不過,記者注意到,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上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雖環比繼續回落 (成立規模環比持續下跌36.13%),但發行市場已逆轉前一週下滑趨勢。數據顯示,上週集合信託發行規模環比增長36.05%。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黃琬娜表示,上週發行市場呈現升溫趨勢,反映出市場在嚴監管態勢下已逐步站穩腳步。

看好“裡子”和“面子”的向上趨勢

廣發證券分析師曹恆乾指出,為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一行三會正醞釀出臺資管行業監管新規,核心要點包括“穿透監管、去槓桿、去通道化”等,政策一旦出臺雖將一定程度衝擊信託公司通道業務,但由於主動業務與通道業務盈利能力存在約10:1的差異,對盈利的影響也不過5%-15%。

展望2017年信託行業,中投證券分析師張鐳認為隨著證監會近期態度表明IPO提速、再融資收緊已成大方向,資金需求預計將部分轉向信託等渠道。隨著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上升,信託作為主流理財工具之一亦有較大上升空間。“我們對信託行業今年增速持樂觀態度,預計仍可維持在10%-20%的水平。”

具體標的上,招商證券分析師鄭積沙表示堅定看好信託行業裡子(收入)和麵子(規模)的向上趨勢。綜合考慮資產規模成長性、業績成長性、市值、催化因素等情況,他強烈推薦愛建集團(驚人內生增速、民營與政府強強聯合、定增強實力)和經緯紡機(被錯殺、國企改革、享受行業估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