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專家:臉書發幣搶全球央行奶酪,中國應密切關注這場金融技術革命

加密貨幣再一次站在風口浪尖,除了價格站穩9000美元的比特幣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外,全球最大社交平臺Facebook近日發佈的一本白皮書,再次把加密貨幣推向輿論頂端。

6月18日,Facebook發佈了名為“Libra”加密貨幣項目。根據白皮書,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要打造的是一個新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一種低波動性加密貨幣和一個智能合約平臺。

白皮書稱,Libra由三個部分組成,共同創造一個更加普惠的金融體系:第一,它建立在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基礎上;第二,它以賦予其內在價值的資產儲備為後盾;第三,它由獨立的Libra協會治理,該協會的任務是促進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

所以,首先要明晰的是,這並非由Facebook發行的加密貨幣,它只是牽頭人,真正的主體是Libra協會,其成員將包括分佈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各種企業、非營利組織、多邊組織和學術機構,共同負責協會章程的定稿。

根據白皮書,到2020年上半年針對性發佈時,該協會的“創始人”數量將達到100個左右。而首批組織包括Mastercard、PayPal、Visa、Booking Holdings、eBay、Facebook/Calibra、Lyft、Uber、Vodafone Group等28家企業巨頭和組織機構,覆蓋支付業、技術和交易平臺、電信業、風險投資業以及非營利性組織、多邊組織和學術機構。

從龐大的創始團隊來看,Libra一旦發行或落地,所波及的將會是全球數十億用戶和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影響力遠超目前的任何數字貨幣。畢竟,目前單就Facebook在全球擁有的活躍用戶就已超過26億。

簡單來說,和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不同,Libra的發行不是ICO,其價值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也就是說,它更像是“穩定幣”,和法定貨幣掛鉤,因此價值相對穩定,不具有投資價值,也不存在投機空間;其目的在於讓人們更方便地獲得金融服務,尤其是跨境金融服務,同時享受更低廉的交易費用。

貨幣專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助理教授肖筱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Libra想要實現的願景很美好,對用戶來說將是一場有利的金融技術革命,但按照設計,它的發幣行為將嚴重挑戰法幣的地位,不可避免會引起各國央行和監管部門的密切關注,甚至引發相應的監管舉措。

因此,來自各國監管層的阻礙將會是Libra面臨的最大挑戰。如何與各國監管層溝通和博弈,將會是Facebook及其Libra協會的小夥伴們最棘手的任務。和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在實質上可以繞開全球監管不同,Libra的落地前提必須是先過監管關。

肖筱林的研究主要聚焦於中央銀行發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數字貨幣對資產配置和資本管制的影響等領域。

在她看來,比特幣這些數字貨幣因為去中心化和半匿名性質(甚至至今誰也不知道創始人中本聰是誰),可能成為部分人逃避監管、向境外轉移資產的手段;但Libra不同,一方面,Facebook牽頭的全部發行主體本身是透明的,另一方面,Facebook用戶相當部分採用實名,因此更加透明,也更易追溯,所以在滿足各國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方面的需求時,存在一定的優勢,關鍵在於如何合作。

要想獲得監管層的許可,從短期來看幾乎不可能。事實上,Libra發佈當天就已經引發了各國監管機構的質疑和擔憂,除了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還有Facebook長期被詬病的隱私保護。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沃特斯(Maxine Waters)就在本週二的一份聲明中稱,考慮到Facebook麻煩不斷的過去,該公司應該停止Libra項目的開發,直到國會和監管機構有機會審查這些問題並採取行動。Facebook高管也應就這些問題提供證詞。她提出,加密貨幣市場目前缺乏一個清晰的監管框架,無法為投資者、消費者和經濟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然而,即使退一萬步來說,假設Libra項目放棄與各國央行直接搶奪“奶酪”的貨幣發行,而是選擇與央行合作,只進入清算和支付行業,那麼成為跨境支付行業的巨頭並無懸念也無太大挑戰。這無疑將對我國的支付寶和微信等支付平臺帶來明顯衝擊。

貨幣專家:臉書發幣搶全球央行奶酪,中國應密切關注這場金融技術革命

對於Libra,各國央行和監管層的顧慮和關注重點主要有哪些?落地的前提和較為可行的走向是什麼?這會進一步加強美元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嗎?中國在這方面應該持什麼態度?對未來有什麼挑戰?圍繞這些問題,第一財經專訪了肖筱林。

第一財經:和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及中國普及的支付寶等支付方式相比,Libra有哪些顛覆性?

肖筱林:首先,Libra這種貨幣不是由任何政府部門或者權威機構來發行的,而是通過算法,即借鑑了比特幣所依託的區塊鏈技術,這讓全球20多億用戶可以在跨境支付領域享受更低的成本,它瞄準了這個市場。

也就是說,Libra具有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去中心化的優勢和特點,同時又比這些虛擬貨幣擁有更強大也更透明的企業支持。比如Facebook及其夥伴Visa和Master這些巨頭,對用戶來說,都是一種良好的背書。

另外,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的價格波動特別大,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而更多的是投機的數字化資產。而Libra從設計來看,更像是穩定幣,價格基本穩定,因此也更容易獲得用戶的信任。

其實貨幣本質上就是一種“信任”。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現鈔,本質上是一張紙,沒有任何內在價值,但因為政府提供了信用背書,普通大眾對於法定貨幣的“信任”才使得它能夠成為貨幣,從而承擔作為交易媒介、價值儲藏和計價單位等的職能。比特幣之所以會在2009年出現,也因為金融危機發生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政府持續進行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讓普通老百姓對法定貨幣產生了不信任。所以,比特幣的誕生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用戶對政府機構和法幣的不信任。

但比特幣的最大問題在於,雖然一開始確實被設計為貨幣,但由於發明者中本聰更多是計算機專家,而不是貨幣專家,所以設計中也存在比較多的缺陷。目前,由於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太大,很難承擔起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基準功能。

Libra不僅保留了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點,也彌補了諸多缺陷。它的定位是超越國家主權的國際貨幣,而不是投資或投機工具。

第一財經:對於Libra,各國央行和監管層的顧慮和關注重點主要有哪些?落地的前提和較為可行的走向是什麼?

肖筱林:依託政府信用來發行貨幣,並執行貨幣政策,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最重要的職能。而且,政府從中可以收取可觀的鑄幣稅。事實上,只要有通貨膨脹,央行就相當於在收鑄幣稅。如果看美聯儲的數據,這筆利潤是非常可觀的。

Libra的發行確實是動了各國央行的奶酪,挑戰了法幣的地位。因此,要想落地,必須看Facebook他們怎麼和政府溝通,從而獲得監管層的支持。

毫無疑問,央行對於捍衛自己發行法定貨幣的態度是很堅定的。比較法幣和私人數字貨幣,央行的貨幣發行是極度中心化的,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帶來的顛覆性的去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方式,所以存在巨大的差異。而Libra要借鑑的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最終發行的到底是去中心化的貨幣,還是像央行這樣的中心化貨幣,目前並不明確。畢竟和Visa這些巨頭合作,也存在想要保留部分中心化權利的可能。

想要和央行爭奪貨幣的發行權,必定是水火不相容。如果不觸及央行的貨幣發行權,而是給央行提供金融基礎設施,那麼各國央行可能會容忍Libra的出現。在Libra之前的任何數字貨幣,如果真的起到了交易媒介的作用,央行肯定要猛烈打擊。

目前,美聯儲對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更多是作為證券的類別去監管。之所以沒有上升到嚴厲對抗,原因是它們更多是投機資產,還不是真正的交易媒介,並沒有到挑戰法幣的程度。

另一方面,拋開發行權,支付和清算的領域是存在較大空間的。在跨境支付領域,設計和一攬子貨幣掛鉤的國際貨幣,很可能會讓廣大用戶從中受益。例如,在國際貿易結算中,超過一半的交易是通過美元來進行支付和結算的。但在如今中美關係緊張,匯率波動較大的時候,如果存在一個超出國家主權被各方接受的貨幣,必定能提高效率和貿易額。

第一財經:Libra主要還是由美國企業和協會發起的,所以掛鉤的法定貨幣應該也是以美元為主。這會進一步加強美元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嗎?

肖筱林:對Facebook來說,牽頭髮起Libra更多是從戰略轉型的考慮。但從美元依然佔據國際貨幣的霸權地位但在逐漸下降的現狀來看,的確不能排除你說的這種可能。

Libra的野心在於從發行到支付和清算,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均能控制。要看Libra和美國政府的監管部門如何協商和談判。雖然美聯儲的貨幣發行權力受到Libra的挑戰,但基於維護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霸權地位的考慮,那麼美國政府也可能會對Libra有所鬆綁。

第一財經:Libra如何滿足各國不斷加強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要求?

肖筱林:Facebook用戶相當部分是實名的,或者Libra的發行可以要求用戶實名。因此在滿足反洗錢等要求上,會有一定的優勢,關鍵在於怎麼合作。

相比較匿名的比特幣,可以做到實名的Libra還是比較透明的。但是,假如Libra保持一定的匿名性,那麼就會遇到像比特幣一樣的問題。

我們知道,基於現金的交易能夠做到匿名,那麼新型數字貨幣是應該做到同等的匿名性,還是基於交易和監管的需要,採取實名制?這是非常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在很多國家的央行都在非常嚴肅認真地研究和開發相關技術,考慮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這既是基於比特幣和其他私人數字貨幣帶來的挑戰,也是因為金融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央行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在技術上可行。如何設計央行數字貨幣,應該匿名還是實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監管層希望越透明越好,但從個人來說,你願意多大程度地把自己的隱私權交給政府?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按照特點應該是非匿名的,但如果非匿名,就會涉及隱私的保護,如何把握這個度也很微妙。

第一財經:Libra的出現,也讓人擔心數字信用霸權可能再次落入美國手中。那麼我國對於Libra這種貨幣,應該持怎麼樣的態度?如何監管?

肖筱林:我國政府對於區塊鏈技術是鼓勵且持開放態度的,希望抓住技術的前沿,並利用最新的技術來實現金融科技和央行數字貨幣的彎道超車。所以在監管和開放的天平中,也有微妙的地方。

對於Libra,雖然Facebook並未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監管層和相關互聯網金融企業不能置身世外,畢竟Libra的設計意圖確實瞄準了國際貨幣和跨境支付的空白,一旦落地,帶來的影響將是空前絕後的。

因此,一方面我國央行應該繼續保持對於數字貨幣的審慎關注和監管,包括對Libra這樣的數字貨幣;另一方面,中國的相關互聯網金融企業更要強烈關注,甚至積極參與相關技術開發。

除了監管層,真正要擔心的其實是國內的支付巨頭們。如果Libra真的落地實施,中國的互聯網支付巨大必須要積極跟進,因為目前阿里和微信的移動支付在國內是全面鋪開,但在跨境支付方面業績平平。

從監管層來看,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也存在較大的空間。因此,我國監管層既要保持審慎的關注,也要關注這場金融技術革命,並懂得及時利用這些技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