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潛在風險引監管層關注

金融 投資 百度金融 鄧智毅 中國電子銀行網 2017-06-25

近年由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構成的金融科技加速發展。諸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巨頭紛紛瞄準金融科技方向。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金融科技也暴露出風險。6月21日,在2017陸家嘴論壇上,銀監會信託監督管理部主任鄧智毅指出,金融科技對於金融行業特別是資管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廣,如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提高了信用違約的成本;降低了行業的壁壘,加速了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深度融合等,但金融科技潛在風險越來越多。

鄧智毅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增加了信息科技的操作風險,金融機構更多運用新技術,並進行外包,增加風險管理難度。在實際運行當中已經有部分第三方合作機構因為系統缺陷,導致金融交易數據洩露。此外,金融科技有可能提高整體風險水平。鄧智毅認為,金融科技企業在增加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的同時,有可能降低客戶門檻,引入更多的高風險客戶群體,由於金融科技還沒有經過一個完整週期的檢驗,歷史數據也並不完備,因此很可能造成金融風險的低估和錯誤的定價,將整個行業的風險水平提高。

此前,北京商報記者曾報道過順豐金融平臺推出一款名為“豐騰-SFD”系列的理財產品,該產品對標滬深300指數漲跌幅,採用“定向委託投資”的業務模式。當時分析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風險角度來講,這類產品的風險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在銀行的5級客戶風險評級中,屬於激進型的客戶才可以投資這類產品。不過,順豐金融對投資者的風險提示並不充分。

事實上,近年來,包括陸金所在內的多個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應用過“定向委託投資”的業務模式,而該業務模式廣受市場質疑。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此類業務在其推廣宣傳、投資者門檻及人數上限並未進行特別規範,因此具有規避私募管理辦法的監管套利嫌疑。

智能投顧也是金融科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金融科技應用於財富管理領域,進行精準營銷時,就表現為智能投顧,而智能投顧的風險也需要引起關注。鄧智毅指出,金融機構運用智能化系統為客戶提供程序標準化資產管理建議的同時,如果採用相似的風險指標和交易策略,那麼很可能在市場上導致更多的統買統賣,重漲重跌。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國內有很多P2P平臺轉型做智能投顧之後,會在不具備風險管控能力的情況下,向普通投資者推薦高風險的資產。

在監管層面,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的多變性與專業性使得金融監管難度急劇加大。面對重大的金融創新,金融監管可能難以匹配相關的高度虛擬化、網絡化、分佈式的金融科技體系,信息技術、認識水平、監管能力以及技術資源等都對監管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業界人士經常會提及英國針對新金融的“監管沙盒”模式,即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等,在監管幹預較少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觀察到風險點,再大範圍推廣。

對此,鄧智毅認為目前還未到引進“監管沙盒”模式的時候。他指出,目前還沒有發展到需要基於新金融科技風險基因制定一整套監管工具或監管政策的程度。現在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政策,當然也會引發不同的金融創新成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