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的保險和期貨業,即將消亡的P2P!神棍亂彈金融業(下)

金融 保險 P2P理財 期貨 獨立理財師網 2017-04-03

上升的保險和期貨業,即將消亡的P2P!神棍亂彈金融業(下)

點此處查看第一篇:銀行向左,私募向右,信託徘徊不前?神棍亂彈金融業(上)

保險業有可能再上一個臺階。

過去這些年來,保險是一個譭譽參半的行業。一方面,人們的確有保障自身風險的需求,而保險也的確幫助很多人達到了目的。另一方面,有部分保險代理人沒有能夠有效的維護客戶的利益,導致整個行業聲譽受損

但是,隨著中國人變得越來越富裕,保險需求仍然還是在大幅度增長的。從2013年起,保險行業進入了黃金時期,每年保費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2014年全行業原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2015年增長20%,2016年增長27.5%,原保費收入超過了3萬億。未來五年,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行業再翻一倍規模是可以預期的。而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中國的保險業仍然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除了保障功能以外,保險在財富傳承中的優勢也較為突出,保險能比較充分的實現財富所有人的傳承意圖,傳承人可以決定傳承時間、傳承對象,被繼承財富不會被家族外人竊取;資產轉移至受益人名下,不提供公開查詢,有利於保護隱私;避免遺產稅和其他資產方式留存的稅,實現合法避稅目的;約束了受益人對財富的實際支配權,定期支取,實現有效傳承。

從15年開始,保險從業人員數量也開始飆升。到16年年中,全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已經超過700萬人。據預測,今年保險行業從業人數也許將超過1000萬人。這個行業已經成為了吸收就業的重鎮。

不過,這麼多從業人員,其中有超過一半是從業時間少於兩年的。而且人一多,難免良莠不齊。這其中最優秀者,深得客戶信賴,也足夠專業,確實可以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為其創造價值。而也有很多人,不願意思考,人云亦云,繼續損害行業的名聲。總體來講,保險行業喜多於憂,也將是未來金融業發展比較樂觀的子行業之一。大浪淘沙,這個行業中,只有能夠堅持自身原則,以客戶利益為中心,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財師,才能笑到最後。

期貨行業也是未來數年內的朝陽行業。

很多人實際上對期貨不是非常瞭解,只是聽到道聽途說,覺得期貨風險大。其實不然。

期貨這種衍生品,其最大價值在於對衝現貨的風險,進行套期保值。而純粹進行投機的話,自然會面臨較大風險。

然而,近年來迅速發展的量化對衝行業,很多量化策略都是基於期貨的。15年股指期貨進行了很大的限制之後,採用股票對衝策略的機構基本消失了,很多機構都開始使用大宗商品量化策略。而從美國的經驗來看,量化對衝基金在我國當前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大。

這個領域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加入。而隨著證監會開始清理整頓打著“現貨”旗號,行期貨之實的交易所,整個期貨行業未來發展的空間還有很大。

未來五年,股指期貨的限制遲早要完全放開,而無論是金融期貨還是商品期貨,新品種估計還會源源不斷的湧現。遲早有一天,上海將取代倫敦、芝加哥和紐約,成為整個世界大宗商品定價的中心。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過程,即將開始行業整合和轉型。

這個行業過去數年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從汪靜波創立諾亞財富開始,短短數年間,財富管理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將出來。鼎盛時期,每個樓盤底商中,這些財富管理公司取代了房產中介,數量多到數不清。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這幾年的發展也借勢於信託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們昨天的文章中已經討論過信託行業填補的市場空白。這個市場空白大到信託業自身已經來不及全部吞下,於是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作為信託產品銷售的有效補充,悄然興起。

早期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商業模式非常簡單:產品端從信託公司批發產品,銷售端僱傭理財師銷售產品,自己則從中抽取點差。這個點差有的時候,甚至可以大到1%以上。蓬勃的地產業發展,旺盛的地方政府融資需求,提供了充足的信託產品供應。再加上巨大的市場理財需求,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因此,在短短3-5年時間裡,諾亞、恆天、大唐、鉅派等第一批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便直接走上了人生巔峰。

和信託行業面臨的困難相同,“資產荒”的年代,產品越來越少,收益越來越低,點差越來越難賺。

這恰好是大型財富管理公司的機會。大型財富管理公司可以拿到中小型財富管理公司拿不到的產品,同樣的產品可以拿到更好的價格。而且,它們還可以用香港保險、海外基金等產品補充自身的產品線。在這樣的競爭中,中小型財富管理公司生存愈發困難。

估計未來五年中,行業的整合和轉型將是主旋律。大型財富管理公司一方面通過兼併收購挖角等方式鞏固並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將會從粗放式的銷售轉向精細化的真正財富管理。在未來的市場中,中型的財富管理公司將逐步消亡,可能市場中只會剩下最大的幾家財富管理公司,和無數的獨立理財師。

這個領域非常大。最後真能做大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甚至未必會比小銀行的實力弱。這也會是未來數年內金融行業存在較大機會的子行業之一,有實力也有興趣願意接受挑戰的理財師們可以考慮這個方向。

P2P行業有可能逐步走向消亡。

這不是危言聳聽。和之前的那些行業都不同,P2P行業實質上針對的是整個金融鏈條上風險最大的一個部分。

P2P連接的是通過其他渠道借不到低利率資金的人和風險偏好很高,願意以高風險博取高收益的人。但是,不幸的是,絕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也就是說,風險偏好很高,願意以高風險博取高收益的人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是不高的。而且,通過其他渠道借不到低利率資金的人,信用等級一般都不會很高,違約率很高。

故此,風險就直接侷限了P2P行業的發展。

過去幾年,P2P行業的野蠻生長,是通過高利率,將一些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不高的人拽了進來。這些人沒有多少金融知識,很容易輕信別人。但是,經過了幾年的時間,這些人要麼已經傾家蕩產,要麼已經受到媒體和朋友的影響,變得難以說服。

此外,監管機構也有了180度的轉彎。從開始階段對P2P的鼓勵,到中間問題部分暴露後的觀望,再到跑路機構越來越多後的嚴厲監管,對於行業的限制措施越來越多。這些監管措施的目的都是減少投資者面對的風險,可是這個行業本身就是以風險來換取收益,這種監管必將令整個行業逐步走向消亡。

未來即使是掛著P2P名稱的機構,基本也會轉向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經營方式。也許類似借貸寶這樣的純P2P機構,只做平臺,沒有資金池,還能繼續維持。但是當高利貸者紛紛盯上這類平臺之後,不斷的醜聞產生,即使平臺沒有責任,也盡了努力,仍很有可能在輿論中被逐步拖下深淵。

由於行業的聲譽已經完全被敗壞,不建議新入行者選擇這個行業進入。

亂彈金融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各位讀者見仁見智。在筆者眼中,私募、保險、三方理財等行業,也許將是未來金融行業最有潛力的子行業,但是,發展意味著不夠規範,意味著從業者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大,意味著大部分人只能成為成功者的踏腳石。而只有對自身滿懷信心,不懼怕挑戰,擁有足夠實力的人,才能最終成為成功者。若沒有這樣的特質,那銀行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作為理財師,作為從業者,你自身的選擇,也一樣要匹配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

獨立理財師網將繼續堅持在群內進行理財相關知識的“每日討論”,對此感興趣的理財師請關注我們的“獨立理財師”微信公眾號,進群參與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