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非金融機構槓桿率並未真實下降

金融 李揚 經濟 國企改革 財新網 2017-05-14

【財新網】(記者 彭駸駸)去年,中國非金融機構的槓桿率總體由228%下降至227%,但是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難言這種槓桿率的下降會繼續保持。

李揚在5月13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2017年一季度報告”發佈會上指出,去年全國非金融機構槓桿率出現一個點的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增長,使得分母有所增長;二是由於近幾年的債務置換的結果在去年有了集中體現,導致分子下降,最終使得去年槓桿率下降。

“再進一步展望的話,我們不敢說這種狀況能保持,因為有一些情況並不是特別樂觀。”李揚表示,他們研究發現,經濟進入下行週期以來,非國有企業的槓桿率開始下降,但是國有企業槓桿率卻開始上升,且上升得很快,更嚴重的是出現了資產收益率下降且槓桿率上升的情況。

他以統計局統計的企業槓桿率與上市公司的槓桿率舉例。通過分析兩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發現,統計局統計的企業槓桿率有所下降,而上市公司的槓桿率卻上升了。究其結構,可以發現統計局統計的企業中,國企只佔7%,而民企佔52.4%,其餘是有限責任公司;而上市公司中,國企佔比56.7%,民企佔4.8%,其餘是公眾公司。

“所有制決定了槓桿率變化。一個表現在金融領域的問題歸因於實體經濟的問題,(最後)還是歸到我們改革開放40年來始終在關注的國企改革問題。”李揚說道。

國企改革的問題談了很多年,然而總是沒有徹底解決。李揚認為,這是因為體制機制基礎沒有發生變化,而如果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根除這個基礎。

“(國有企業改革)不要七八年以後再來一次。問題反應在金融領域,我們入手處也是金融,但是根是在實體領域。”李揚說道。

他同時表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的一個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的利息覆蓋率已經小於1,這意味著企業所賺取的利潤已經不足以償還應付利息。但李揚表示,這個數字或許難以保證準確,有統計口徑和估算方法問題,然而他相信其所表達的趨勢是值得關注的。

但李揚仍然對中國的債務問題較為樂觀,因為其對應的資產規模龐大,特別是近年來居高不下的地方政府債。他認為中國政府的債務不能只看負債端,也要看對應的資產。據其統計,中國地方政府債約為30萬億元,但地方政府資產有80多萬億元,因此地方政府面臨的問題是資產變現和期限錯配問題。“下一步中國主要的事情是把資產處理好,前途一片光明。”李揚說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