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區塊鏈比互聯網更有可能顛覆金融領域?

金融 責任編輯:Sunny 2018-07-25

互聯網的興起顛覆了我們的生活,變革了傳統行業,但互聯網對於金融的影響並沒有像傳統行業那麼大。金融機構的中介地位幾乎是無法撼動的,區塊鏈的興起第一次讓大家發現資金往來可以不通過中介。

編者按:互聯網的興起顛覆了我們的生活,變革了傳統行業,但互聯網對於金融的影響並沒有像傳統行業那麼大。金融機構的中介地位幾乎是無法撼動的,區塊鏈的興起第一次讓大家發現資金往來可以不通過中介。


所謂互聯網金融只是讓銀行、券商、交易所等原來由紙質的任務變成了電子,但組織形態基本沒有重構。在移動支付如此發達的中國,背後的那一套依然是原來的運作模式。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價值交互仍然大量使用紙質契約。

究其原因,在金融領域涉及到資金和資產往來的都需要使用合同和簽名,但組織內部可以使用電子合約和電子簽名,但個人之間、組織之間、組織與個人之間很難大規模推廣電子合約和電子簽名。或者每一筆電子資金的轉移都需要大家都承認的中央機構的記錄才能被確認,不然就會出現重花現象。所以,金融機構的中介地位幾乎是無法撼動的。

一種新金融引入眼簾

區塊鏈的興起第一次讓大家發現資金往來可以不通過中介,只要有互聯網分佈式記賬系統就可以完成電子合約、電子簽名、記賬和資金轉移。看起來,區塊鏈將大規模地撼動傳統金融的地位並且形成價值互聯網上的新的通過加密技術和記賬節點競爭進行分佈式電子簽名的金融形態,即可以稱為“加密金融”的新金融。

2009年1月3日上線的比特幣,產生了第一個分佈式記賬區塊,而在這一賬頁區塊上的腳本語言中寫著“英國大臣正在第二次解救銀行的邊緣”。這似乎是一種嘲諷,或者是一種啟示,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比特幣開創了非政府發行貨幣和無中介電子轉帳,並且建立在幾乎無法關閉的對等網絡基礎之上。這正是作為非政府運動分支的加密朋克運動的理想。他們想在一個沒有政府或政府不那麼強的世界裡生活。而比特幣不負重望,可以去中介的全球轉帳,是世界貨幣的理想形態,也是全球一體化的地球村形態。

傳統金融VS加密金融

2006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開始醞釀的歐債危機,讓人們意識到,作為世界經濟穩定器的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也可能出現金融危機,而且幾乎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手段。金融危機像遊蕩的惡魔,時不時出現,讓人感到沮喪。不僅法幣的通脹問題橫行,實際上建立在法幣基礎上金融並非十全十美。甚至作為國際貨幣的美元,也有人狂妄地說 “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麻煩”,但這卻是最真實的表述。

傳統金融不盡人意,不僅各國貨幣相互分隔,而且不定期出現金融危機。加密金融能夠解決大量現有金融領域的信任問題,而且代幣一出生就是全球化和去中介的,看起來我們應該全身心擁抱加密金融。

但是從2009年1月3日,加密金融的第一款應用,即比特幣上線。到2016年底,7年過去了,除了出現大量模仿或改進比特幣的另類幣種的出現以及一些應用場景中的幾乎不算落地的區塊鏈應用外,我們沒有見到任何值得稱道的加密金融應用落地。

不過,在討論加密金融應用之前,我們需要回答:金融是什麼?什麼樣的區塊鏈應用才算金融應用呢?

一般我們用金融功能界定金融的本質,因為金融業態是流變的,而金融功能是穩定的。金融功能本質上就兩方面:

第一方面是貨幣相關的功能,即支付、標價、價值儲存、國際貨幣等。

這方面的功能,現在比特幣或類似的代幣已經基本實現了這樣的功能,只是使用範圍較少,幣價波動較大。加密金融通過分佈式記賬解決了雙花問題,使不需要中介或中心機構就可以發行貨幣、進行支付,並且支付的過程就是清算的過程。這樣,中央銀行和清算所的功能可以由一本分佈式賬本就可以實現。

第二方面是貨幣功能衍生出來的金融功能,即價值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重組。

這方面的功能,即在貨幣基礎上出現的價值重組的功能,加密金融還沒有出現相應的解決方案。所謂在空間和時間上對價值進行重組,其實對應的主要是現在所說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各種業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和財富管理。

另外,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實際上是上述兩方面功能衍生出來的功能。

銀行主要是借貸功能,它是一個資金池,由於在存取過程中始終有一定資金留存形成資金池,這就可以用於借短貸長。證券包括債券和股票,也包括ABS、MBS等結構化金融產品,是未來現金流的證券化及其重組。保險包括財產保險、生命保險、再保險、CDS,是對某類事件觸發的未來現金流。財富管理,包括信託、基金、小額貸、保理、融資租賃等,都可以算是財富管理的範疇,它是對資金進行歸結,按某種策略形成新的投資組合,是對資金在品種、空間和時間上的重組。圍繞上述功能也發展出交易所、清算所、擔保、匯兌、移動支付、衍生產品等多種衍生產業。

整個世界傳統金融市場的市值規模相當大,超過300萬億美元,是全球GDP的近4倍,其中權益類資產是GDP的九成,債券約為2倍,貸款約為1倍。另外,衍生品的名義價值是GDP的近10倍。相對而言,從2009年誕生的加密金融到2017年1月總市值僅為170億美元,可謂少得可憐。大量傳統金融產品在加密金融世界裡還是一片空白。

8

但是,讓人驚訝的是到2017年年底加密金融的市值已經接近6500億美元,增長了近40倍。代幣的種類已經達1600餘種,區塊鏈行業以井噴之勢在發展。2017年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重要現象,那就是ICO熱潮。這是繼區塊鏈支付應用,這樣的殺手級應用之後,誕生的另一個區塊鏈殺手級應用。這些現象就像刺破黑夜的曙光,正預示著加密金融的黎明已經來臨。那麼加密金融倒底如何運作的呢?

ICO與資產上鍊

區塊鏈應用於金融是從2009年1月3號開始的。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作為“節點1號”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第一批50個比特幣,並且形成第一個代幣交易記錄區塊——創世區塊。但他應該沒想到,一個去中心化的貨幣所產生的技術可以讓各種資產實現分佈式記賬,讓原子世界裡的價值可以在比特世界實現一一映射。

ICO大多是指以太坊上基於ERC20協議發行的代幣。ERC20協議在2015年11月份就有了,但到2017年才真正火起來。比特幣和以太幣是鏈上原生代幣,但能過ERC20代幣發行的代幣所指向的資產林林總總,大部分是指某種鏈下的其它資產,它們在以太坊上實現的代幣化(tokenizaiton)。

代幣化實際上是傳統的資產證券化在加密金融世界裡的翻版。有了這個神器,任何資產都可以發行在區塊鏈世界裡的代幣,就好像平行的世界一樣。這些代幣通過以太坊實現了符號化/證券化、去中介化和可編程。

一些還沒有開發出來的項目,也可以發行自己的幣了。甚至美元也被映射成USDT,可以點對點轉賬了。可以想像,未來包括土地、房產、汽車、石油等各種資產都將爭相上鍊。各種資產競爭,因為只有上鍊才能同時實現:資產數字化、點對點轉移和可編程。

9

加密金融與資產綁定服務商

但除了原生態的代幣外,大部分鏈下資產要映射到鏈上是需要中心化組織的綁定服務。那麼綁定服務是什麼呢?

很多ICO只是在以太坊上發行的代幣,這些代幣只是一種以太坊的的記賬符號,憑什麼具有價值呢?這其實離不開中心化機構的綁定服務的。所以,雖然區塊鏈做到去中介,但並非去中心。這些鏈上的代幣要與其鏈下價值相互綁定,這需要中心化機構來做。

鏈下資產與鏈上資產將一一對應,鏈上實現無限切分、點對點轉移和可編程,但鏈下資產可能只是託管在某個機構手裡,由其它機構進行運營、審計、會計、法務、驗證等各種服務。而這些鏈下的資產可能包括不動產、數據、金融資產等等。

10

尚待解決的問題及相關努力

雖然黎明的曙光已經初現,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最關鍵是互通性問題,即就各幣種交互的問題。現在的加密金融世界裡的代幣竟然採用傳統金融世界裡的交易所完成相互之間的轉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恥辱”。但現在也出現了大量分佈式的方案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側鏈技術。像閃電網這樣的技術可以通過雙向錨定,讓大量的交易在側鏈上完成。

但人們想要的其實是不同幣種之間通過可編程的方式相互交互,而不是原子態的轉賬。誰能解決多幣種智能合約誰就可以實現加密金融世界裡的所有金融功能。

2017年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FUSION項目(fusion.org),它在2018年1月發佈了白皮書和網站。FUSION的項目通過一種巧妙的方式完成了這一任務。當大家都在想如何實現區塊鏈兩兩交易或閃電網絡時,FUSION通過分佈式記帳節點產生和控制私鑰,將提供外部數據源和線下資產映射的功能,從而實現了跨鏈、跨組織和跨數據源的多幣種智能合約。

11

FUSION通過其lock-in和lock-out技術使自己成為所有區塊鏈的側鏈,而所有這些原區塊鏈的代幣通過這一側鏈技術將自己的代幣映射到FUSION公有鏈上,從而實現了多幣種混合編程。

FUSION的私鑰分佈式生成的原理:

13

FUSION的分佈式門限簽名原理:

14

有了分佈式密鑰生成和分佈式門限簽名,各種受私鑰控制的代幣都能夠映射到FUSION公有鏈上。就樣就在所有區塊鏈及代幣上形成一層託管和表示層,在上面可以進行多幣種的智能合約。有了這種特性,未來各種已有的代幣都將被映射到FUSION上,而很多新的項目都將在FUSION上發行代幣。隨著大量價值將被映射到FUSION上,各種代幣就可以相互交互,通過智能合約可以進行抵押、託管、借貸、衍生品等應用。因為這些應用本質都是基於多用戶、多幣種、多觸發條件的智能合約或其嵌套。FUSION極可能是未來價值互聯網上加密金融的平臺級應用,是下一個有以太坊能量的公有鏈項目。

我們可以預計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傳統金融將面臨轉型,大量的中介業務將不再有競爭力,但這些金融機構可能轉變成為各種鏈上代幣的鏈下資產綁定服務的提供者。未來,新的代幣綁定服務業將大肆興起。金融業可能轉型做代幣綁定的服務業。新的基於智能合約的加密金融將形成新的行業,這個行業中的類似FUSION這樣的公有鏈加密金融平臺將成為極端重要的加密金融的基礎設施。

2018年可能是加密金融的轉折點,各種前所未見的金融產品可能映入人們眼簾。這不僅將給傳統金融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文章原標題:加密金融的黎明!深入解析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原作者:吳聊區塊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