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朵“格桑花”——放飛青春的夢想

金露梅 卓嘎 朋友圈 大學 中國西藏之聲網 2017-03-31

夢是一種慾望,想是一種動力。

夢想帶給人希望,每前進一步,都應引以為豪,因為它們是實現夢想的階梯。

要知道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但不要氣餒。珍視自我潛能,因為夢想使我們獨一無二。

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不是花錢買來的,而是通過努力和決心獲取的。把握夢想,不讓青春虛度。

2015年的春天,有3位藏族女孩懷著對拉薩這片熱土的熱愛和對教育的熱情,在拉薩深深紮下了根。

開創項目

一頭烏黑靚麗的長髮,帶著寬邊黑色眼鏡,談吐斯文的德慶玉珍是“青墨齋”的發起人。今年29歲的她在去年獲得了“拉薩市青年五四獎章”的殊榮。

三朵“格桑花”——放飛青春的夢想

“青墨齋”創始人之一德慶玉珍正在授課。

自2006年以內地西藏班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得國際政治專業後,德慶玉珍就開始涉入教育領域,曾赴陝西定邊縣白灣子村支教,也在拉薩福利彩泉學校義務支教近半年。期間,她通過各種不同渠道學習先進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真正瞭解到教育對個人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要性。

三朵“格桑花”——放飛青春的夢想

“青墨齋”創始人之一拉巴曲宗正在給孩子們提問。

2015年3月,德慶玉珍同幾位創始人聚在一起談論對西藏教育的想法後,大家決定要為這座深愛的城市做點什麼,又因曾經相似的心路歷程,她們選擇了幫助那些處在自我認知形成關鍵時期的女孩們,以一種溫和的方式介入這一過程,協助她們培養自信心,以獨立而明確的姿態面對生活和未來。

三朵“格桑花”——放飛青春的夢想

“青墨齋”創人之一宗吉手拿圖片給同學們授課。

當年4月份,西藏第一個專注女孩和女性教育的項目誕生了,項目取名“青墨齋”。“青墨”意指“文學”,“齋”指“房屋”。她們希望“青墨齋”能夠為西藏女孩和女性們創造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和探討想法的平臺。並通過閱讀、寫作、講座、課外活動等方式,引導女孩學會如何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不帶偏見地衡量各種觀點以及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郎旺是“青墨齋”第一期的學員,剛來“青墨齋”的時候,她總是躲在角落裡,人家看她的時候,她的眼睛會躲閃或者躲到別人的身後。而就在第一週第一天,當她隨著引導員閱讀從季羨林先生到紀伯倫各種關於“我”的系列文章後,她寫下了自己的文字:“我們生活在社會,人海茫茫,似乎生活五顏六色,但是靜下心來思考這一切才發現,自己五顏六色的生活是別人評價下才創造出來的,只有一小部分才是自己的內心,今天我要從內心寫出我自己。”

三朵“格桑花”——放飛青春的夢想

“青墨齋”挖掘孩子的動手能力,從而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專注女孩和女性教育的‘青墨齋’項目從初創走到現在,旗下有‘青墨齋’‘移動教室’‘明志夏令營’‘社區教育’等項目,服務210多名女性和60多名女孩,‘移動教室’項目覆蓋學生人數超過2000名。而我們一直堅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挖掘不同群體的潛能,引導孩子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領導力等未來核心競爭力,陪伴他們健康成長、健康成才。”德慶玉珍認真地說。

走進學校

2016年初,一直在國企工作的拉巴曲宗在微信上偶然關注到了“青墨齋”有關活動,雖然和“青墨齋”的兩位發起人沒有任何交集,但是義無反顧地參與到了她們的活動,並很快成為聯合創始人之一。

老家在日喀則市邊境縣城的她,在上小學時漢語表達能力非常有限。

“我上小學時,姐姐就考上了北京市的一所學校,那時我很想去北京見姐姐,於是就很努力地學習,因為只有考到北京才能見到姐姐。”拉巴曲宗回憶說。

然而,拉巴曲宗考上北京的西藏班後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漢語水平差距很大。為了惡補漢語文,每天都會抱著各種國內外名著閱讀,遇到不懂的字就翻閱字典。

在初中的4年光陰裡,她很快從一個漢語說不利索的姑娘,成長為一個沉醉在知識海洋裡的幸福少年。

三朵“格桑花”——放飛青春的夢想

“青墨齋”通過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孩子們的自身綜合能力。

在瞭解“青墨齋”後,拉巴曲宗越發覺得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以及職場經歷,去促進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她們更好成長。

在她的課堂上,就讀於北京高級中學的次卓嘎給拉巴曲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從日喀則來到拉薩讀書的孩子,為了不辜負家裡的期望,好強的次卓嘎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考上清華大學。

為了這個目標,次卓嘎非常勤奮和努力,甚至每天只睡3到4個小時,想要努力爭取年級第一,可成績一直都在全年級第4名,這讓她擔憂。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拉巴曲宗開始以自我介紹的方式,開始慢慢打開次卓嘎的內心。

自我介紹是拉巴曲宗在課堂上每次都會運用的一個教學方法。“還記得,次卓嘎第一次在課堂上自我介紹時,她一直把眼睛抬得高高的,不看任何人。不過多次的內容修改和多次的鍛鍊後,這個姑娘開始慢慢正視我們的眼睛。”拉巴曲宗笑著說。

隨著次卓嘎慢慢打開心扉,拉巴曲宗開始加入了以項目式學習為主的分組討論課題,從自命題開始,讓次卓嘎慢慢尋找答案,學會與同伴進行溝通和協作,不斷嘗試自信而充滿邏輯的自我表達。

在一次次鍛鍊中,次卓嘎從心態和方法上得到了很大調整,現在她每天會爭取睡足7個小時,並在期末考試中得到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她說:“是思考方式的轉變讓我有了提升的空間。”如今,她從一個害羞、有想法,但不擅長表達的女孩,逐步蛻變成一個自信、敢於從容表達自己思想的陽光女孩。

走進社區

“做好寒假作業後,一定要拍照發給我,讓我瞭解你們的作業完成情況喲!”大姐姐般提醒的聲音出自宗吉口中。

在俄傑塘社區,宗吉很受孩子們的喜愛。剛開始設計課程內容時,宗吉為青少年、幼兒甚至為社區家長繪製出各種版本和語言的課程。

讓人不解的是,聽完第一節課的40名孩子在第二節課沒人來。於是,宗吉通過與俄傑塘社區工作人員交流,尋找問題原因,並不斷詢問孩子後瞭解到,孩子們都翻牆去隔壁的球場踢球去了。這個從小到大都沒翻過牆的姑娘,平生第一次帶著水、翻過牆,耐心看孩子們踢完球。

三朵“格桑花”——放飛青春的夢想

在共青團城關區委的支持下,“青墨齋”順利在俄傑塘開展社區教育活動。

看著踢完球滿頭大汗的孩子們,宗吉沒有一句責怪的言語,而是笑著遞出一瓶瓶水,喊孩子們回到俄傑塘青少年培訓基地上課。

也許是被宗吉的耐心、真誠感動了孩子們。那天以後,每節課孩子們都會一個不少地來上課。

眼前文靜的宗吉,很難想象她是會為了孩子們翻牆的姑娘,這個在2007年畢業於拉薩中學以當年“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女孩有著自己的想法。

“小時候,在電視裡看到港臺劇的律師都很公平、正義,於是就給母親說,以後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大律師。母親為了激勵我,哄我說要當大律師就要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習。”說到這裡宗吉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三朵“格桑花”——放飛青春的夢想

在“青墨齋”的引導下,俄傑塘社區的孩子們合理安排學習和運動的時間。

在大學四年中不僅接受了系統的法學教育,同時在學校的法律援助中心、海淀區人民法院及致誠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的工作及實習,有較為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也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獲得律師資格證。

可讀完法律專業後,宗吉越發覺得,犯罪行為出現的背後與社會環境存在著很深的聯繫。家庭和社區的環境與教育,都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有著不容推卸的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