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不比地方戲曲更高級,盲目崇拜京劇貶低地方戲是無知'

"

有人說京劇藝術內涵豐富,是因有浩如煙海的劇目。京劇藝術水平高不假,但京劇劇目多是完全錯誤的。京劇也不是以劇目多為載體的。

"

有人說京劇藝術內涵豐富,是因有浩如煙海的劇目。京劇藝術水平高不假,但京劇劇目多是完全錯誤的。京劇也不是以劇目多為載體的。

京劇不比地方戲曲更高級,盲目崇拜京劇貶低地方戲是無知

《四郎探母》劇照

懂京劇歷史的都知道,京劇劇目大部移自梆子(原稱秦腔,不是現在意義上的秦腔)。想當初程長庚所演劇目, 也是崑曲居多徽調較少, 齊如山先生說過: “他( 程長庚) 淨唱老頭說書(崑曲、彈詞), 不唱《文昭關》。”這說明,京劇大量從其它地方戲中汲取養分(徽調漢調本身也是地方戲)。據梆子前輩藝人郭寶臣之徒張德甫老先生講: “《法門寺》和《讓成都》是我師爺(郭寶臣之師張世喜) 教給程大老闆的。”齊如山先生也有“只知程之《牧羊圈》及《五雷陣》為灑( 灑金紅) 所傳”的記述。很多人都說河北梆子《四郎探母》移植自京劇,連現在的專業梆子演員也有這麼說的(是誰就不點名了,去年河北衛視河北梆子十大名旦節目中有人這麼說),那是他大大沒在家——放他麻麻的批!根本就不懂!相反,重大節日經常唱的京劇《四郎探母》是移植自河北梆子(秦腔)!這樣的例子有好多,只是好多人瞭解的少,以訛傳訛罷了。

當然京劇發展到現在這麼繁盛是與他有很多優勢分不開的:

一是國家大力支持。近代,京劇被封為國劇,國家有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支持。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戲曲方面有所依託,由此京劇也得到大力發展。

二是京劇本身自有優勢,她學習能力強,兼收幷蓄,不斷豐富自己唱唸做打的藝術,把這些藝術逐步推向更高的臺階。

簡單說說唱唸做打的“做”吧——今天的京劇表演藝術豐富就是和梆子學習融合分不開的。前人說法是, 京劇重於唱,梆子重於做。老人們說“京劇是坐立之歌唱, 秦腔是行動之歌唱”。在共同獻藝京城的過程中,京劇老前輩逐漸感覺到他們表演上的弱點,開始了像梆子學習。以前梆子老藝人都有一手獨有絕活——現在河北梆子《鍾馗》裡面看到的吐火就是一種絕活。以前種種絕活很多。梆子藝人根據劇情需要和個人的審美情趣, 加以移植到其中。如馬連良《戰樊城》的結尾處就套用了梆子《伍員逃國》的一組身段, 效果甚好。再如唱秦腔的何達子非常善於“做”表演非常好, 等於京劇中的譚叫天。李桂春就是從何達子那裡學。再如京劇侯喜瑞學了梆子的黑燈, 銀玉, 牛春化效果也非常好。京劇學習梆子花旦表演的例子更多。荀慧生說“早年學梆子, 學到一些技巧, 對我演京劇有太大的幫助, 尤其在表情臺步方面……說我豐富了花旦表演, 那是由梆子來的。”.

再說唱腔。為什麼叫“西皮”?其實就是“西部之皮”, “西部( 陝、甘) 之皮影腔調”。京劇“南梆子”從屬“西皮”範疇。因此,西皮源於秦腔。《霸王別姬》中“看大王”是一段著名的南梆子唱腔,而“南梆子”脫胎於京梆子,京梆子就是秦腔到北京後的變種,後來發展為河北梆子。

京劇不比地方戲曲更高級,盲目崇拜京劇貶低地方戲是無知的,當初,四大徽班進京的時候,京城裡盛行的弋陽腔、秦腔都比徽班進京早,而且當時候很火。京劇本身也是一種地方戲,能有今天,是自身學習能力強、加上國家大力扶持的結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