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綠流 李嘯天

電影《進京城》講的是清代乾隆年間徽班進京的故事,也是京劇前身的故事。拍的很好,值得一看。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一個時代的沒落,向胡玫致敬

不過,京劇目前已經很難吸引到年輕觀眾,京劇前身的故事也很難吸引到年輕一輩的觀眾。古裝的電影一直就沒有古裝劇那樣爆火的命,這部又是戲曲題材,要吸引年輕觀眾進影院怕是很難了。

但我想說,電影確是一出好戲,像明清的世情小說,才子佳人、悲歡離合。可能這種故事會給人一種“有點老”的感覺,還有點像電視劇,但這都不影響電影的好看。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導演胡玫和編劇鄒靜之都有深厚的創作歷史劇的經驗,胡玫的《雍正王朝》和《漢武大帝》都頗有格局,現在的某些網紅宮廷劇和網文都有從中偷偷取經;而鄒靜之也是蠻全能的,戲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能編,沉痛的《歸來》也能編,接地氣的《愛情寶典》能編,文藝的《一代宗師》也能編。說真的,這兩位編導能在一起創作,對觀眾來說是幸福的。

但是,又不得不說的一個現象,就是屬於胡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僅是胡玫,還包括張黎、李少紅、趙寶剛、張紀中等一代人,全都flop了。他們曾經在正劇市場上呼風喚雨,盡責盡職,用心用力,每個人都貢獻出了經典作品。張黎的《走向共和》自不在話下,李少紅的《橘子紅了》《大明宮詞》,趙寶剛的海巖系列,張紀中的金庸系列等,都是用心考究,經得起考驗,都是上乘佳作。不過,轉臉再看看他們近些年的作品,已明顯跟不上市場的變化了,電影市場上文牧野、郭帆等人來勢洶湧,出手不凡,正在取代老一代影人的市場地位,兩項比較,讓人噓唏不已,一聲長嘆。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胡玫拍攝《進京城》,依舊是《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的路數,努力貼近歷史,從外景到服飾,都做工細緻,細節考究,嚴絲合縫,符合歷史的節拍,對於資深影迷來說,或者對於文化愛好者,依舊行之有效,會看得津津有味,並深受感動。但是,對於年輕觀眾來說,恐怕就不再吃這一套。在偶像化時代,他們一旦follow了某人,那怕是摳圖攢起來的作品,也能看得興趣盎然。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儘管《進京城》看起來一點不差,但就是無法吸引年輕觀眾去看。唯一能說的就是,真的是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就像諾基亞的產品質量並不差,手感也好,但是在iphone、三星的衝擊下,還是敗的潰不成軍。不是輸給了自己,而是輸給了時代,而且輸得毫無尊嚴。

胡玫是一位不錯的影視工作者,她的努力大家看在眼裡,絕對值得尊重。《進京城》挺不錯,還是希望對文化帶有敬意的人去看一看這部影片。設想一下,如果這個故事不是影片,而是話劇,大概率可以成為一個爆款。論故事設定,比田沁鑫的“禪意三部曲”強多了。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進京城》在講些什麼?

影片故事講述的徽班進京前後的故事,以雙主角的形式推進故事線。主角是一生一旦兩位天才型徽劇名角兒。

武生汪潤生是揚州春臺班的臺柱子。只因戲子的下九流地位,被未婚妻春榮家裡拒婚,撕毀婚約。汪潤生決定不再唱戲,帶著春榮私奔,回老家種田,過男耕女織的生活。但是,在路上他們被官兵抓回,春榮被家人強嫁給山中老農,潤生則不得不回到春臺班,繼續唱戲。該角色由馬敬涵飾演,這位尚不出名的演員有京劇功底,基本紮實,而且學京劇時就專攻武生,演的不錯。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旦角是名動京城的嶽九,因同行忌妒並陷害,只好離開京城逃往揚州,忍氣吞聲地唱戲。又為了贏回清譽,不惜帶病進京,為獲得皇帝認可,寧死也要登臺,保持了一位專業伶人的風骨。飾演嶽九的演員是富大龍,這是一位目前被低估了的影帝級的演員。他精湛的演技,讓嶽九這個形象散發出了強烈的光芒。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汪潤生與嶽九,兩個人,代表了兩個時代,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嶽九是功成名就的老一輩名伶,一生為戲而生,日日勤學苦練,保持技藝不墜。而且,嶽九從來不看輕自己。他堅信,只要自己不清看自己,無論如何都是要放光芒的。而潤生則代表了年輕一代,將唱戲與生活分開,社會瞧不起戲子,他自己心底裡也瞧不起,想唱就唱,不想唱就不唱,隨心所欲。

同是遇上重大挫折,汪潤生自暴自棄拒不登臺,而嶽九仍舊每日苦練技藝,毫不懈怠。春臺班的老闆徽商江春借嶽九點撥汪潤生:有人看不起唱戲的,但卻也有人嗜戲如命,唱戲的人不能自輕自賤。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汪潤生再度登臺,這一次,他得到了京城來的鳳格格青睞。好戲需要好的聽眾,鳳格格知戲懂戲,也是行家,對他多有指點。譬如潤生唱關公,開場大搖大擺就登臺了,鳳格格告訴他不可,此乃大逆不道之行為。關公是聖人,唱戲之人要對他心懷恭敬,出臺時應該先用水袖稍遮顏面,側身緩步入場,之後再收手亮相。這樣的話,不僅舞臺效果更好,還能表達出對關公的敬畏,向觀眾表示戲子沒有倨傲不恭,沒有大大咧咧以公關自居,還暗和了禮節,未有僭越。還有,鳳格格還對關公的臉譜給出自己的建議,如何讓用一道白線,就讓公關看起來更有威嚴。鳳格格還建議,既然唱戲,就要與自己的角色合而為一,要清心寡慾,蔥薑蒜這些辛腥生髮之類的食材,就不要再吃了。鳳格格的這些建議,不僅讓潤生大為受用,連嶽九都受益良多。

鳳格格由馬伊琍主演。馬伊琍古裝扮相還是相當不錯的,贊!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方其時,正值乾隆帝八十大壽,為示舉國慶祝,遂招百戲入京朝聖賀壽,徽班由此進京。

但這個時候資助春臺班的江老爺突然離世,春臺班進京的費用捉襟見肘。嶽九提出資助春臺班入京,條件是帶上他一起,他與潤生搭檔唱一齣戲,回到京城一雪前恥,掙回屬於自己的榮譽……

最後,春臺班進京後,迅速走紅,潤生終於變成名伶。但嶽九的再現舞臺,還是引來仇敵的忌憚,欲置嶽九與潤生於死地。幸虧鳳格格出面,邀請乾隆親自聽春臺班的戲。乾隆如約而至,並對嶽九讚賞有加,這才結了尾兩大名角之圍。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有了皇帝首肯,徽班,就此正式在京城中立住了腳跟。後又經過多番融合,積極吸納各種劇中之長,終於在50年之後,到了慈禧時代,正式由程長庚推陳出新,正式創立了京劇劇種,並逐步發展成為國粹。

京劇之父程長庚前傳故事

《進京城》是關於伶官的故事,夾雜著許多兒女情長,但也迴盪著一股英雄氣。鄒靜之的編劇功不可沒,徽班進京這個故事和《一代宗師》中的武師南下是相照應的,戲不分花雅,拳不分南北,靠的都是功夫,爭的都是一口氣。一生懸命,方成一代傳奇。《一代宗師》講武學的流逝,《進京城》講京劇的誕生,一來一去,都是大戲。

不過胡玫偏心呀,把旦角拍得太漂亮太有味道了。當然了,這也是飾演旦角的富大龍演技精湛。當年《紫日》裡的糙漢,搖身一變,將一位歷經滄桑的中年花旦演得韻味悠長,扮上戲後秋水點瞳,飄若驚鴻,脫下戲服一身傲骨。可以說富大龍的表演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劇中對汪潤生的塑造,也相當成功。影片說是講述京劇的養成記,但也可以看作是潤生的成長記。儘管是雙主角,但從戲份上來說,片中潤生的戲份絕對大於嶽九。人物成長上,潤生前後的變化也很大,有一個完整的成長過程。作為京劇誕生前夜至關重要的人物,潤生由一位對唱戲心懷疑惑的年輕人,到最後吸納了嶽九與鳳格格等人之所長,成為徽班諸戲集大成者。再到影片最後,潤生的兒子叫長庚,就明顯是在講程長庚了。

程長庚是“京劇之父”,他在唱腔上對戲劇有改革之功,在“徽調”唱腔基礎之上,取法於楚調,兼收崑曲、山陝梆子諸腔之長,溶匯為“皮黃調”。用徽音吐字,鄉土味中,柔寓於剛。他創辦三慶班科班,加強對京劇藝人的教育培養。他嚴格授徒,嚴格管理。京劇老生新三派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和楊月樓都是他的弟子。這些二代弟子後來都成為大師,程長庚也因此成為京劇第一代當仁不讓的第一把交椅。

由此,《進京城》可以看做是程長庚的前傳,講述的京劇在萌芽狀態時期經歷過的人與事。徽班進京,不代表京劇馬上就誕生了。是先有徽班進京,然後又經過了多年融合,京劇才最終獨立成為劇種。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影片的細節很用心,即使不是票友也絲毫不用擔心哪裡看不懂。片中多次展現了戲曲後臺的格局和演員們在後臺時的狀態,還特意安排了幾個鏡頭細細分解了傳統戲劇化妝的手法、工具。另外,當時戲班的規矩和民風民俗都有一定的呈現。

值得一提的是,《進京城》中的小配角江老闆,在歷史上卻是推動徽班進京的大人物。

江春是清代著名徽商,以布衣上交天子,因“一夜堆鹽造白塔,徽菜接駕乾隆帝”一事被時人津津樂道。揚州鹽業發達,所謂商路即是戲路”,各地的戲曲藝人都紛紛流向揚州。當時的徽商多在揚州做鹽商,富有且懂風雅,很多徽商家裡都有自己的戲班,即“徽班”。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揚州一帶的徽商不惜重金接駕。江春就因安排乾隆喜好的戲曲演出,被譽作“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天下最牛徽商”,他的安排也讓朝廷正式接觸到了徽戲的精妙,使得揚州的戲曲演出盛況空前。不過也因為屢次接駕的鋪張奢靡,江春最終死於貧病。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補充一些京劇早期的歷史

一種文化要成為正統,必須要獲得中央政府的首肯,放才能大興於天下,不然,就只能偏居一隅,只是地方文化。這種道理,古今依然。

京劇的發展,主要受兩位大佬的認可。第一是乾隆,其次是慈禧太后。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接受江春的安排,欣賞揚州徽戲。

乾隆喜愛南方戲曲,八十大壽時,年事已高,不能親臨江南,便號召百戲進京城賀壽。是年為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離他退休還有5年光景。好大喜功的乾隆為了慶祝自己的大壽,邀請全國各地百家戲班進京。當然,這些戲班進京,不代表都要接受乾隆的親自欣賞,而是在京城自搭戲臺,自主演出,共創北京城安樂祥和的盛世景觀。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對於徽班來說,他們的機會與其他地方戲種的機會是平等,當時來說面對的還是不確定的未來。

但為了能夠有更好的表現,並爭取到御覽,徽戲各班還是做好了準備。江春安排了揚州的三慶班先入京,大受歡迎,接著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臺等徽班相繼進京。

當時的雅部崑曲和花部高腔、秦腔等地方戲已經流入北京。花雅之爭正炙,崑曲代表了高雅,而此時的徽戲等則隸屬於花部,是低俗文化的代表。《進京城》中通過嶽九,將花雅之爭展現了出來。

但畢竟乾隆在下江南時有過欣賞經驗,徽班的努力,最終還是獲得了認可。而能夠得到乾隆預覽,並獲首肯,是莫大的榮耀。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於是,徽班正式紮下根基,並開始吸收百戲精華,演唱徽調崑曲為主,徽調是指撥子、二簧、吹腔、四平調;除徽調和崑曲之外,還兼容其它聲腔。

四大徽班就是把二簧戲帶進北京去,因此,這一事件就被人們稱為“徽班進京”。二簧是弋陽腔同安徽的某種曲調結合起來的四平調,又和湖北簧州一帶民歌結合。後又經過安徽、湖北藝人們的長期努力,使二簧戲出現了一個新面目。到北京以後,又吸取了其他劇種的優點,形成了京劇。

在京的各聲腔劇種的藝人,面對徽班無所不能、無所不精的藝術優勢,無力與之競爭,多半都轉而歸附徽班。他們中有京師舞臺各聲腔劇種的名優,如加入春臺班的湖北漢戲名優米喜子、李鳳林,加入四喜班的湖南亂彈(皮黃)名優韓小玉,加入三慶班的北京籍京腔演員王全福等,於是就形成了多種聲腔劇種薈萃徽班之勢。

到了近代,在無數藝人的再努力下,京劇更加發展,使之成為一種流行全國各地,影響最大的劇種。

這個過程中,除了乾隆爺的首肯,慈禧太后的助推之功也該大書一筆。不知道鄒靜之如何想,作為觀眾,我覺得片中的鳳格格應該是源出於慈禧。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慈禧愛聽戲,故宮後花園裡的暢音閣,頤和園裡的德和園,都是慈禧聽戲的場所。而且,慈禧懂戲,對入宮唱戲的戲班要求苛刻,有嚴謹規範的管理,這些高要求又使得京劇在念唱作打各個方面磨鍊得異常圓熟和精緻。因為有了慈禧的支持,才使得當初只能在天橋底下賣場的藝人走向大雅之堂。可以這麼說,沒有慈禧,京劇難成第一國粹。慈禧太后是京劇的知音,在京劇名角面前她也算稱得上和藹可親的“老佛爺”,導致後來那些藝人解放後寫成回憶,也往往透露著對慈禧老佛爺的喜愛。

經過乾隆、慈禧兩朝的發展,到了民初,梅蘭芳等人又融匯了西方歌劇及話劇的一些元素,才終於把京劇推向了最高潮。

《進京城》講的是京劇最初始時期的故事,諸多的精彩都在後頭。胡玫與鄒靜之在很用心地講了一個起源的故事,塑造了幾位活靈活現的戲劇人物,挺不容易的。就好像講述音樂家冼星海的《音樂家》,同樣紮紮實實地講故事,而且影片不難看。但尷尬之處,著兩部片說文藝不夠文藝,說商業又缺乏足夠的戲劇衝突,偏正統,不是市場上大賣的菜式。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說到底,還是電影市場不夠成熟,無法容納下每一部好片,太遺憾了。

進京城,這部講述京劇起源的影片其實挺好看的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