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

上一篇講到:

人類的生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需求:

  1. 溫飽
  2. 舒適
  3. 個性、品味

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是很少的,而當跨過溫飽線的時候,才會追求舒適和個性。

在大家追求舒適和個性的時候,GDP增長是非常迅速的。

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往往是溫飽的幾倍幾十倍,可兩者之間真實的差距真的有這麼大嗎?

數據

一般來講,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他肯定是希望自己國家能夠繁榮昌盛。

一方面是為了國富民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自己的位置能夠穩固。

但這裡我們並不打算講帝王之學。

作為統治者,他衡量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富裕,此時就需要一個指標。

但是,只要你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就有辦法破解。

任何的制度,都是會有漏洞的。

"

上一篇講到:

人類的生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需求:

  1. 溫飽
  2. 舒適
  3. 個性、品味

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是很少的,而當跨過溫飽線的時候,才會追求舒適和個性。

在大家追求舒適和個性的時候,GDP增長是非常迅速的。

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往往是溫飽的幾倍幾十倍,可兩者之間真實的差距真的有這麼大嗎?

數據

一般來講,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他肯定是希望自己國家能夠繁榮昌盛。

一方面是為了國富民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自己的位置能夠穩固。

但這裡我們並不打算講帝王之學。

作為統治者,他衡量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富裕,此時就需要一個指標。

但是,只要你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就有辦法破解。

任何的制度,都是會有漏洞的。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比如GDP。

就像刷單,刷好評一樣,如果把GDP當做一項指標去衡量經濟,那麼也是可以“刷”出來的。

聰明的人只要瞭解裡面的原理,自然可以打破遊戲規則。

雄才大略並不容易,但如果想把GDP刷高几個點,還是很簡單的。

比如我們上一篇講到,我們看香港和內陸城市,從就業、產出上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憑什麼香港的GDP可以是內陸城市的幾倍幾十倍?

內陸的一些城市月薪3000,可香港月薪30000都不止。

但你說這兩個城市生活水平真的有幾倍幾十倍這麼大嗎?

包括食物卡路里、蛋白質的攝取、衣服、日用品、交通、娛樂,真的有這麼大的區別嗎?

"

上一篇講到:

人類的生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需求:

  1. 溫飽
  2. 舒適
  3. 個性、品味

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是很少的,而當跨過溫飽線的時候,才會追求舒適和個性。

在大家追求舒適和個性的時候,GDP增長是非常迅速的。

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往往是溫飽的幾倍幾十倍,可兩者之間真實的差距真的有這麼大嗎?

數據

一般來講,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他肯定是希望自己國家能夠繁榮昌盛。

一方面是為了國富民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自己的位置能夠穩固。

但這裡我們並不打算講帝王之學。

作為統治者,他衡量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富裕,此時就需要一個指標。

但是,只要你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就有辦法破解。

任何的制度,都是會有漏洞的。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比如GDP。

就像刷單,刷好評一樣,如果把GDP當做一項指標去衡量經濟,那麼也是可以“刷”出來的。

聰明的人只要瞭解裡面的原理,自然可以打破遊戲規則。

雄才大略並不容易,但如果想把GDP刷高几個點,還是很簡單的。

比如我們上一篇講到,我們看香港和內陸城市,從就業、產出上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憑什麼香港的GDP可以是內陸城市的幾倍幾十倍?

內陸的一些城市月薪3000,可香港月薪30000都不止。

但你說這兩個城市生活水平真的有幾倍幾十倍這麼大嗎?

包括食物卡路里、蛋白質的攝取、衣服、日用品、交通、娛樂,真的有這麼大的區別嗎?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當一個人極度貧困的時候,他追求的是“溫飽”。

可當你吃了十碗飯之後,再讓你多吃兩碗,你也吃不下去了。

所以“溫飽”是一條分水嶺。

當人們跨過了溫飽線之後,自然就會追求“聲色犬馬”。

很容易去享受按摩、瑜伽、SPA、足療、美容、健身。。。。

"

上一篇講到:

人類的生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需求:

  1. 溫飽
  2. 舒適
  3. 個性、品味

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是很少的,而當跨過溫飽線的時候,才會追求舒適和個性。

在大家追求舒適和個性的時候,GDP增長是非常迅速的。

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往往是溫飽的幾倍幾十倍,可兩者之間真實的差距真的有這麼大嗎?

數據

一般來講,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他肯定是希望自己國家能夠繁榮昌盛。

一方面是為了國富民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自己的位置能夠穩固。

但這裡我們並不打算講帝王之學。

作為統治者,他衡量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富裕,此時就需要一個指標。

但是,只要你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就有辦法破解。

任何的制度,都是會有漏洞的。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比如GDP。

就像刷單,刷好評一樣,如果把GDP當做一項指標去衡量經濟,那麼也是可以“刷”出來的。

聰明的人只要瞭解裡面的原理,自然可以打破遊戲規則。

雄才大略並不容易,但如果想把GDP刷高几個點,還是很簡單的。

比如我們上一篇講到,我們看香港和內陸城市,從就業、產出上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憑什麼香港的GDP可以是內陸城市的幾倍幾十倍?

內陸的一些城市月薪3000,可香港月薪30000都不止。

但你說這兩個城市生活水平真的有幾倍幾十倍這麼大嗎?

包括食物卡路里、蛋白質的攝取、衣服、日用品、交通、娛樂,真的有這麼大的區別嗎?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當一個人極度貧困的時候,他追求的是“溫飽”。

可當你吃了十碗飯之後,再讓你多吃兩碗,你也吃不下去了。

所以“溫飽”是一條分水嶺。

當人們跨過了溫飽線之後,自然就會追求“聲色犬馬”。

很容易去享受按摩、瑜伽、SPA、足療、美容、健身。。。。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一節減肥課賣你幾百元,哪怕一個饅頭只有1元錢。

當跨過溫飽線之後,大家是很樂意為享受、和個性的追求付費的。

如果我們把“溫飽”視為1元,那麼享受和個性的追求,很可能是10元、100元,幾十上百倍的增長,GDP自然也就高了起來。

可一些欠發達地區,他們覺得“溫飽”還收到威脅,花起錢來自然縮手縮腳。

GDP也就上不去了。

溫飽

好了,我們說回正題,GDP如何刷呢?

其中的關鍵是跨過溫飽線。

我們講人類的需求,大致可以分為3類。

  • 溫飽
  • 舒適
  • 個性

只要有當溫飽得到滿足時,舒適、個性才有市場。

而“服務業”可以無限增長,因為“服務業”需要的是人力,基本上不消耗原材料。

只有滿足溫飽,服務業才有市場。

當一個人不再對“溫飽”發愁的時候,他就會覺得無所事事,陷入空虛。

自然而然為了“享受”、“個性”、“情感”等支付非常高的價格。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就是:“錢燒的”。

比如幾千元的演唱會,幾萬的奢侈品,幾十萬的首飾。

但對於還在溫飽線掙扎的人來講,這些都是不值錢的。

可對於跨過溫飽線的人來講,這些都是GDP。

你想讓GDP快速提高的關鍵,就是儘快跨過溫飽線。

讓他們覺得達到一種恍惚富貴的空虛狀態,這種狀態下,很容易為了情感、個性付高價。

幾萬的LV不就是一個包嗎?十幾萬的手鐲,不就是塊石頭嗎?

對於一個沒達到溫飽線的人來講,不得嚇死。

快速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更快速的跨過溫飽線?

我們講了,服務業創造的GDP可以是滿足溫飽的幾十上百倍。

可是生產力沒到,人民剛跨過溫飽線,這時候具體的做法,就是壓低對於溫飽必需品的價格。

不是去提高“服務業”,而是壓低基礎生活品的價格。

比如北歐諸國,看上去人均GDP高的嚇人,可如果你去北歐待上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當地人窮得就差當褲子了,生活水平甚至還不如馬來西亞。

北歐人均GDP看起來很高,可你到當地生活,去趟餐館,喝杯水可以收你8歐元。

在張五常的著作《經濟解釋》中有一個例子,說是6個教授吃6片香腸。

所以北歐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不高,其中“刷匯率”佔了很大的原因。

首先對外在國際貿易中,把出口產品價格壓低,匯率極大高估,然後內部操控價格體系。

舉個例子,你如果想要在美國生活下去,你需要賺多少錢?

這個數字可以很低,月薪1、2千美元就夠了,生養4、5個孩子都不是問題。

為什麼?因為美國對生活必須物資有著鉅額的補貼。

美國大約4000萬的人口領食品券,大部分人就是靠此維生。

再加上公立的醫院、學校、住房,花不了多少錢。

只要你能接受他的服務品質。

我們總會聽到一種說法,美國物價不貴,從購買力上看比中國還要便宜。

但是,這些便宜的東西,都是窮人吃的,都是廉價的澱粉食物,所以美國窮人都很胖。

要是稍微上檔次的東西,價格馬上翻倍。

你要想過上稍微“體面”的生活,年薪至少10萬美金起,只能說比靠補貼維生的人稍微好一些而已。

美國政府的策略,就是壓低基礎溫飽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你能看懂歐盟預算中,50%以上都是農業補貼了嗎?

"

上一篇講到:

人類的生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需求:

  1. 溫飽
  2. 舒適
  3. 個性、品味

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是很少的,而當跨過溫飽線的時候,才會追求舒適和個性。

在大家追求舒適和個性的時候,GDP增長是非常迅速的。

對於舒適和個性的追求往往是溫飽的幾倍幾十倍,可兩者之間真實的差距真的有這麼大嗎?

數據

一般來講,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他肯定是希望自己國家能夠繁榮昌盛。

一方面是為了國富民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自己的位置能夠穩固。

但這裡我們並不打算講帝王之學。

作為統治者,他衡量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富裕,此時就需要一個指標。

但是,只要你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就有辦法破解。

任何的制度,都是會有漏洞的。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比如GDP。

就像刷單,刷好評一樣,如果把GDP當做一項指標去衡量經濟,那麼也是可以“刷”出來的。

聰明的人只要瞭解裡面的原理,自然可以打破遊戲規則。

雄才大略並不容易,但如果想把GDP刷高几個點,還是很簡單的。

比如我們上一篇講到,我們看香港和內陸城市,從就業、產出上看,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憑什麼香港的GDP可以是內陸城市的幾倍幾十倍?

內陸的一些城市月薪3000,可香港月薪30000都不止。

但你說這兩個城市生活水平真的有幾倍幾十倍這麼大嗎?

包括食物卡路里、蛋白質的攝取、衣服、日用品、交通、娛樂,真的有這麼大的區別嗎?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當一個人極度貧困的時候,他追求的是“溫飽”。

可當你吃了十碗飯之後,再讓你多吃兩碗,你也吃不下去了。

所以“溫飽”是一條分水嶺。

當人們跨過了溫飽線之後,自然就會追求“聲色犬馬”。

很容易去享受按摩、瑜伽、SPA、足療、美容、健身。。。。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一節減肥課賣你幾百元,哪怕一個饅頭只有1元錢。

當跨過溫飽線之後,大家是很樂意為享受、和個性的追求付費的。

如果我們把“溫飽”視為1元,那麼享受和個性的追求,很可能是10元、100元,幾十上百倍的增長,GDP自然也就高了起來。

可一些欠發達地區,他們覺得“溫飽”還收到威脅,花起錢來自然縮手縮腳。

GDP也就上不去了。

溫飽

好了,我們說回正題,GDP如何刷呢?

其中的關鍵是跨過溫飽線。

我們講人類的需求,大致可以分為3類。

  • 溫飽
  • 舒適
  • 個性

只要有當溫飽得到滿足時,舒適、個性才有市場。

而“服務業”可以無限增長,因為“服務業”需要的是人力,基本上不消耗原材料。

只有滿足溫飽,服務業才有市場。

當一個人不再對“溫飽”發愁的時候,他就會覺得無所事事,陷入空虛。

自然而然為了“享受”、“個性”、“情感”等支付非常高的價格。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就是:“錢燒的”。

比如幾千元的演唱會,幾萬的奢侈品,幾十萬的首飾。

但對於還在溫飽線掙扎的人來講,這些都是不值錢的。

可對於跨過溫飽線的人來講,這些都是GDP。

你想讓GDP快速提高的關鍵,就是儘快跨過溫飽線。

讓他們覺得達到一種恍惚富貴的空虛狀態,這種狀態下,很容易為了情感、個性付高價。

幾萬的LV不就是一個包嗎?十幾萬的手鐲,不就是塊石頭嗎?

對於一個沒達到溫飽線的人來講,不得嚇死。

快速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更快速的跨過溫飽線?

我們講了,服務業創造的GDP可以是滿足溫飽的幾十上百倍。

可是生產力沒到,人民剛跨過溫飽線,這時候具體的做法,就是壓低對於溫飽必需品的價格。

不是去提高“服務業”,而是壓低基礎生活品的價格。

比如北歐諸國,看上去人均GDP高的嚇人,可如果你去北歐待上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當地人窮得就差當褲子了,生活水平甚至還不如馬來西亞。

北歐人均GDP看起來很高,可你到當地生活,去趟餐館,喝杯水可以收你8歐元。

在張五常的著作《經濟解釋》中有一個例子,說是6個教授吃6片香腸。

所以北歐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不高,其中“刷匯率”佔了很大的原因。

首先對外在國際貿易中,把出口產品價格壓低,匯率極大高估,然後內部操控價格體系。

舉個例子,你如果想要在美國生活下去,你需要賺多少錢?

這個數字可以很低,月薪1、2千美元就夠了,生養4、5個孩子都不是問題。

為什麼?因為美國對生活必須物資有著鉅額的補貼。

美國大約4000萬的人口領食品券,大部分人就是靠此維生。

再加上公立的醫院、學校、住房,花不了多少錢。

只要你能接受他的服務品質。

我們總會聽到一種說法,美國物價不貴,從購買力上看比中國還要便宜。

但是,這些便宜的東西,都是窮人吃的,都是廉價的澱粉食物,所以美國窮人都很胖。

要是稍微上檔次的東西,價格馬上翻倍。

你要想過上稍微“體面”的生活,年薪至少10萬美金起,只能說比靠補貼維生的人稍微好一些而已。

美國政府的策略,就是壓低基礎溫飽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你能看懂歐盟預算中,50%以上都是農業補貼了嗎?

北歐的人均GDP是如何“刷”出來的?

政府對於“溫飽”必需品的補貼,使部分中產出現了幻覺,你以為你年薪十幾萬,其實過得也就比靠補貼為生的好一點罷了。

帝國主義

我們說了這麼一大段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

有一個地區,經濟其實已經一塌糊塗了。

本土人口出生率降低,新型產業也毫無建樹,稅費居高不下,金融中心地位不保,企業紛紛外逃,還不時出現暴亂。

不僅如此,還靠刷GDP保持經濟增速,物價暴漲,奢侈品盛行,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多掏錢。

只不過依靠對“溫飽”必需品的補貼,表面上看經濟欣欣向榮,其實隱患叢生。

這些伎倆,我們都明白著呢。

別誤會,我說的是美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