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便利店行業門店總數同比增9% 銷售規模增13%

經濟 財經 中國網 2017-06-26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歐志葵)便利店成為資本最關注的焦點,該新興業態在多家資本的追捧下,便利店競爭進一步加劇。6月23日,記者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獲悉,受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委託,該協會組織編制了“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該指數顯示,去年中國便利店行業的門店總數同比增長9%,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3%,門店數量與銷售規模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據透露,便利店的蓬勃發展引來資本熱捧,與此同時也催谷品牌迅速增長,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

據悉,“便利店景氣指數”由按季度發佈的“便利店景氣指數”和按年度發佈的“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構成。

今年首季便利店增長樂觀 成本費用高隱憂現

據介紹,今年第一季度便利店行業總體景氣指數為72.2,高於榮枯線22.2,體現出便利店從業者在2017年開年之局,對便利店行業的發展趨勢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2017年第一季度,便利店門店運營者對於門店銷售增長、來客數、商品品類、服務項目、營業利潤等方面保持著較為樂觀的態度。但作為便利店行業最基層的運營管理者,對於門店店租、水電費用、人工費用等方面表現出了擔憂。

據分析,一是目前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零售市場盈利困難加大,而房租以及各項運營費用的持續上漲。二是便利店行業目前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發展過程中避免不了會出現一些靠粗放型擴張圈地開的門店,而經營業績差、效率低下等問題將逐漸顯現,便利店管理者必須主動進行調整,從而減少成本支出,緩解壓力。 從而減少成本支出,緩解壓力。

中西部城市發展速度高於沿海

從“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來看, 2016年,中國便利店在門店數量與銷售規模兩方面依舊保持超過兩位數的增長。便利店增長率超過10%的城市佔到所調查城市總數的52.8%。鄭州、南寧、北京、福州、哈爾濱是增長速度最快的5個城市,其中鄭州的增長率達到33.3%。

中西部城市便利店發展速度高於東部沿海。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便利店發展仍然保持較高的發展水平,但發展速度有所減緩,部分城市已出現市場飽和。

南方地區城市的24小時便利店比例仍然高於北方地區。不過,2016年與2015年相比, 24小時便利店受地域限制以及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逐漸降低。

資本熱捧,國內便利店品牌達到295個

2016年,便利店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焦點,零售業態再造轉型、資本引入攪動便利店市場,便利店競爭進一步加劇。

據調查,去年業態小型化逐漸成為零售發展新趨勢,去年的便利店品牌已達到295個,同比增長14.3%。其中不僅包括資本引處催生的新興品牌,同時還有其它零售業態的再造轉型。數據顯示,便利店品牌超過10個的城市已達到9個。

此外,區域品牌的擴張、新進企業的興起,使得便利店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競爭也進一步加劇,便利店發展空間在進一步被釋放的同時,競爭壓力也在進一步增長。

上述報告認為,從總體情況看,2016年便利店業態的發展明顯好於其他業態,全年呈現高開高走態勢,隨著消費者對於便利的偏好和對價格的敏感度降低,便利店正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經營項目和服務內容也逐漸擴充和完善。“隨著線上獲客成本逐年上升,電商的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其對線下零售的衝擊也在逐步減弱,‘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加快了線上與線下企業的融合。”

業界認為,便利店是最接近消費者生活的一種業態,該行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有待政府提供更加寬鬆的營商環境以及配套的政策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