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積極評價“一帶一路”:源於中國,成果屬於世界

4月4日,首趟盧森堡至成都中歐班列在盧森堡迪德朗日鐵路場站準備出發。 新華社記者 鄭煥鬆攝

近期,世界銀行在其網站發佈了“一帶一路”倡議系列研究報告,對“一帶一路”倡議在推動基礎設施聯通、促進貿易和投資方面的作用給予積極評價,引起外媒關注。世行網站稱,目前,世界銀行集團不僅已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展開深入合作,並且正在進行一項分析“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

深入研判“一帶一路”機遇,積極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世界銀行所做的,正是當下風靡國際社會的一股熱潮。

“總是取得進步”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雄心勃勃的努力,旨在改善跨大陸範圍內的區域合作和互聯互通。”日前,世界銀行網站這樣形容“一帶一路”倡議的“雄心勃勃”——“該倡議旨在加強中國與65個其他國家之間的基礎設施、貿易和投資聯繫,這些國家擁有全球62%的人口,佔全球GDP總量的30%以上。”

有消息稱,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越來越多國家向“一帶一路”倡議拋出“橄欖枝”,這個數據可能很快就會得到更新。

英國路透社近日援引英國財政部消息稱,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計劃本月晚些時候赴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屆時,哈蒙德將與中方討論雙邊經濟與金融合作等事務。

在3月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後,英國是否會成為加入該倡議的第二個七國集團成員,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

瑞士財政部16日也宣佈,聯邦主席毛雷爾將帶領金融和商業代表團於4月22日至30日訪問中國,並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此期間,瑞士將與中方簽署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備忘錄,旨在增加瑞士與中國在貿易、投資領域的合作,併為第三方市場提供財政支持。

對此,歐洲新聞電視臺稱,一直在國際上保持中立的瑞士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是將其視為促進經濟合作的一種方式。

除了歐洲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興趣甚濃外,其他各大洲國家同樣表現出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的熱情。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發表阿聯酋阿布扎比扎耶德大學學者喬納森·富爾頓的文章稱,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合會”)願意關注中國及其“一帶一路”倡議。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這一地區的成形,中國與海合會有望進行更大範圍的合作。

古巴哈瓦那大學學者蘇納米斯·法貝洛·康塞普西翁也在外媒刊文稱,對拉美及加勒比地區來說,“一帶一路”是一個機會,該地區對與中國展開貿易合作的好奇心日益增加。

據悉,截至目前,37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等國家領導人將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同時,聯合國祕書長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也將與會。“美國之音”認為,論壇吸引數十個外國政府的結果表明,“一帶一路”倡議確實正在提供急需的資金與基礎設施。

《“一帶一路”總是取得進步》——馬來西亞《星報》刊文指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今年推出的一場外交盛宴。

“帶來新的能量”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高關注度和高吸引力,再次印證了“一帶一路”倡議本身的魅力。這份魅力源自“一帶一路”倡議描繪的美好願景,更源自其實實在在帶給世界各國的巨大利好。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了新的能量。”世界銀行官網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以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作為中國產品出口國的重要性已在穩步上升,尤其是在基礎設施相關產品的出口方面,漲勢明顯。2013年之後,“一帶一路”倡議的正式公佈為這種趨勢增添了“火力”,中國出口基礎設施相關產品的活力大大增強。

這意味著什麼?世界銀行官網刊登的另一篇文章《趕快!“一帶一路”倡議如何改變貿易時間和貿易》作出了回答:基礎設施改善,貿易時間隨之縮短,這可以使“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的總貿易量增加4.1%。文章舉例稱,像烏茲別克斯坦、伊朗、阿曼和馬爾代夫等從中獲益最多的幾個國家,其出口增幅超過9%。“當各國將‘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更短交易時間與其他領域的政策改進相結合,如邊境效率提高、關稅削減等,更深入的貿易協定和更好的市場準入將使貿易進一步增長。”

當然,“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各國帶來的新能量遠不只這些。西班牙《起義報》網站刊文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變革性的。特別是對那些增長緩慢、投資效率低下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目前,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內,正對採礦業、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進行重大投資,以方便中國對外出口及他國對中國的出口。這些投資既面向發達國家,也面向發展中國家。

喬納森·富爾頓在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發表文章指出,因為經濟多樣化需求的壓力,海灣國家開始著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企業尤其有條件參與基礎設施開發。文章特別強調,雖然“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擴大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但中國並不打算在中東形成強大的軍事存在,這與某些西方國家形成對比。

此前曾有猶疑或顧慮的發達國家也逐漸認識到,要想加快發展腳步,搭乘“一帶一路”號快車是一個優選。

英國《太陽報》報道稱,英國國際貿易部迫切期待英資銀行和英企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英國政府一名消息人士稱:“作為發展迅速的世界重要級經濟體,中國能為英國提供豐富機遇,我們必須為本國企業做好利用這些機遇的準備。”

德國《商報》也刊文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給歐洲提供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中國通過該倡議“給我們的大陸提供了巨大的新增長潛力”。

“深遠的時代價值”

“自從2017年北京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尼日利亞《領導者報》引述分析人士觀點稱,和那時相比,如今“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並已成為一個超過1萬億美元的全球性項目,“其規模超過了其他國家所提出的任何倡議”。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也刊文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從2017年開始呈現出強勁的推進勢頭。

“一帶一路”倡議的蓬勃態勢,讓國際輿論更看好其發展前景。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彼得·柯尼希日前在俄羅斯自由媒體刊文預測,至少在未來30年內,中國將建設造價數萬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設施,連接科學教育中心和工業設施,促進文化交流,在各國人民之間架設橋樑。“一帶一路”建設不會像西方想讓大家相信的那樣佔領全世界。相反,它將推動世界多極化。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也高度認可“一帶一路”倡議的全球意義。該網站指出,這是一項包容、合作、和平、尊重主權的倡議,反對社會排斥、經濟依賴、強加於人和戰爭。它意味著在各大洲建立互聯互通網絡的基礎上打造一個新的生產架構。在這項倡議中,世界的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位置,並因此擁有存在的意義。

《領導者報》引述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最新研究,為全球將如何從“一帶一路”倡議中獲益提供了更多數據支撐:“一帶一路”合作將使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1%到2.2%,並將促進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至少提高0.1個百分點。該報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僅關乎中國提供資金來支持發展中國家,而是確定一條路線來鼓勵共同合作,讓參與其中的國家互相幫助、互相尊重。

“‘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它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和時代價值。”埃及前駐華大使馬哈穆德·阿萊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稱,包括埃及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被“一帶一路”倡議所吸引。在合作過程中,他們不僅著眼於產品,更重要的是學習中國智慧。

原標題:國際輿論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倡議

“源於中國,成果屬於世界”(國際論道)

本報記者 嚴 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4月22日 第 10 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