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研究者王義桅:融合中國夢和各國夢,成就世界夢'

"

9月11日,以“中國與世界:70年的歷程”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學論壇分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應邀出席。

世界中國學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承辦,自2004年創設以來,已成為我國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之一,截止目前已舉辦7屆。

作為“一帶一路”最前沿的研究者之一,王義桅出版了《再造中國:領導型國家的文明擔當》、《一帶一路:中國崛起的天下擔當》、《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等著作,共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慕尼黑安全會議、博鰲亞洲論壇等國際論壇500餘次。

王義桅認為,習主席在新時代提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解決中國崛起之後能給世界提供什麼,以及中國的偉大復興問題。

“中國是一個西方‘想不通’的國家。因為西方人認為多民族的帝國解體後會分裂成很多碎片,結果中國不但沒有分裂,還保留了秦漢裡的郡縣制領土,建設了社會主義中國。經過3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探索,還建立了獨立的國防工業體系。”王義桅說道,“中國從近代的衰落到現代的再次崛起,它與世界的關係,就是中國已經告別了那段灰暗時期,走出了西方列強的控制。”

孫中山曾說,“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王義桅看來,當今世界的“勢”已經有點禮崩樂壞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正是在造“勢”。現在有136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共同推進“一帶一路”,這顯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近代以來,我們把世界的變成中國的;如今,我們要把中國夢和其他各國的夢進行融通,成就世界夢,這是‘一帶一路’的最終意義。”

中國的東西如何能夠變成世界的?王義桅表示,重點在共商共建共享,把中國的脫貧致富經驗、現代化經驗、工業化經驗、治理經驗等等分享給世界,讓其他國家少走彎路,讓他們有自信,並建立起復興和崛起的美好前景。

“為什麼‘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來,而不是任何其他國家,既不是美國、也不是印度,這不是偶然的。”王義桅說道,建國70年來,中國經歷了人類的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數字革命。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完成的事情,中國幾十年就基本完成了,可以說中國的七十年是全球化的濃縮版。如今我們在進行人類最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創造數字化、信息化體系。8.56萬億網民、10億微信用戶,這些是中國給世界分享的基礎,也是中國的底氣。

提及“一帶一路”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王義桅認為,用發展中國家的評估體系來客觀評估“一帶一路”的風險是正常的,但用西方發達國家的觀點、思維來定義風險是不準確的。“中國人總是強調辯證發展、陰陽正反,這是一個辯證的複合體。‘一帶一路’是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就充滿了偉大的風險。”王義桅說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