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舞龍頭起中原——河南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紀實

經濟 賈魯河 水利工程 三農 中國水事 中國水事 2017-09-13

水舞龍頭起中原——河南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紀實

龍湖水系

水舞龍頭起中原——河南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紀實

石佛沉沙池

水舞龍頭起中原——河南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紀實

馬頭崗汙水處理廠

水舞龍頭起中原——河南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紀實

尖崗水庫

水舞龍頭起中原——河南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紀實

東風渠

水舞龍頭起中原——河南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紀實

鄭州高新區水系

去中牟縣看鷺鳴湖、雁鳴湖,順便品嚐農家菜;去惠濟區看索須河,在河邊騎行、健步;如果去鄭東新區,如意湖、龍子湖、龍湖、象湖,可以從早轉到晚……流淌在綠城中的一泓泓碧水,讓鄭州市民在節假日出行有了更多選擇。

火爆“親水遊”的背後,是鄭州市對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懈探索。2013年以來,藉助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契機,鄭州市創新“全域水系、循環水系”理念,科學配置水資源,合理調度生態用水,保障河道基流,回補地下水源,探索出了缺水地區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為城市發展打足了底氣,也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了最堅強的生態保障。

找準癥結  突破發展水瓶頸

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源於鄭州對生態建設的更高要求,也源於一座缺水城市對水的迫切需求。

幾十年間,鄭州從一個縣城飛速發展為現代化大都市,演繹了一個後發趕超的傳奇。但是,缺水問題也一直如影隨形,嚴重困擾著這個新興城市。

雖然北依黃河,但是鄭州有73%的面積屬於淮河流域。因地處中原腹地,這裡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僅有635.6毫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78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10,屬於資源性和水質性缺水地區。

鄭州河網較為發達,市區河流多為雨水、汙水排洩河道,屬於天然季節性河流,可利用的水資源非常有限。在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之前,鄭州每年只能依靠分配到的3.7億立方米黃河水指標,勉力維持工業、農業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生態用水則難以兼顧。

這種因缺水而採取的無奈之舉,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河流缺少新鮮水源注入,無法實現自我修復,導致水環境持續惡化;地下水水位不斷下降,部分地區甚至形成地下水漏斗,無法補充河道基流。隨著經濟的增長和人口的增多,水問題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特別要強調的是,鄭州地處淮河上游,市內大部分河流的水都經賈魯河最終匯入淮河。從流域保護的角度來看,鄭州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係到自身的發展,對整個淮河流域也影響深遠。

2013年,水利部開始在全國遴選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缺水、盼水的鄭州市敏銳地意識到,應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優化提升全市生態水系建設水平,引領城市健康和諧發展。

立足自身,鄭州也有做試點的實力:2006年,鄭州市啟動了生態水系規劃和建設,對城區周邊9條主要河道進行了大規模整治,初步形成了“六縱六橫三湖”的城市河湖連通體系。2011年,又大手筆投資34.63億元,通過實施補源工程、河湖連通工程等,形成了具有多水源保障和水動力特徵的水系網絡,使鄭州的試點工作得以在一個較好的基礎和較高的起點上出發。

更讓鄭州信心倍增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這項世紀工程建成後,同黃河一起,在鄭州市區域內構成兩大過境水源的十字交叉,使鄭州形成了丹江水、黃河水、淮河水多源互濟的良好局面。每年引來的5.4億立方米優質丹江水,不但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用水品質,同時可以使鄭州市中心城區置換引黃水量3.1億立方米,新鄭、中牟、滎陽、上街、航空港區壓采地下水2.3億立方米,進一步實現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也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了“開源”的契機以及可供發揮的空間。

“水生態文明建設賦予了水利工作新的內涵。隨著試點方案的逐步實施,在城市供水、防洪排澇、河道治理等工作的基礎上,河湖庫渠的水網連通、水資源的保護與優化配置、水生態的修復、水環境的整治、水景觀的打造等內容在城市水利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顯現,愈發重要。”鄭州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勝利說。

理念創新  優化水網格局

人多、地多、水少,水生態文明建設如何佈局謀篇?鄭州市立足自身水生態功能和特色,從城市永續發展的長遠需求出發,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和維度,統籌水利建設與城市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全域水系、循環水系”理念。這是鄭州試點建設的最大亮點,也是試點評審時專家們最為關注和看好的內容。

水生態文明是普惠性的民生福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良好水生態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鄭州市堅持“全域水系”理念,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功能分區、發展定位和產業結構佈局,將全域水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試點實施方案,統一設計,超前謀劃,統籌實施,盡最大努力讓城鄉居民共享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紅利”。

在“全域水系”理念的指引下,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將水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試點建設高潮迭起,各具特色。隨著城市格局的擴大,每一個新區的開發建設,都離不開水系治理的帶動,“新區規劃建設,水系治理先行”成為各級政府領導的共識。這一特點在鄭東新區的建設中尤為明顯。

如果說鄭東新區是展示鄭州形象的窗口,那麼生態水系則是這扇窗口上最閃亮的招牌。早在規劃之初,鄭東新區便考慮了北方城市缺水的特點,充分利用河道、湖泊、溼地的調蓄、循環和互補作用,開展了集調蓄、灌溉、景觀、氣候調節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水域建設,彰顯了新區“碧水共長天一色,自然與城市共生”的獨特魅力。

“在試點規劃中,鄭東新區被定為城市形象展示區。我們將龍湖、龍子湖、象湖、如意湖、昆麗河融匯並貫通,共同組合成生態意志凸顯的組合式水系。人們都稱新區為‘高富帥’‘白富美’,連李克強總理都多次為我們點贊。”鄭東新區水務局局長王曉沛自豪地說。

有河無水的現實導致全市生態用水缺口非常大,即使丹江水置換出了3.1億立方米黃河水指標,依然無法滿足現實用水需求。要用有限的水辦更多的事,鄭州必須在“螺螄殼裡做道場”。

在徹底盤點了自家的“水家底”後,鄭州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建循環水系,讓流出去的水再流回來,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讓這個想法變為現實的關鍵點就在圃田澤。

原來,受河流走勢影響,黃河水進入金水河、熊兒河、十七里河、潮河後,向東北與龍湖、東風渠的水合並在一起,在圃田澤附近流入賈魯河,之後就流出了市外。

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在2015年9月開始付諸實踐。鄭州市以自然河湖水系、大中型調蓄工程和連通工程為依託,啟動了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工程,通過在圃田澤修建兩級提水泵站,將水提至花馬溝、白石滾潭溝等河道,實現了水的循環,讓1立方米水變成了2立方米,減少了生態用水總量,有效解決了鄭州先天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讓河流回歸了流動的生命本質,提升了河流的自淨能力,體現了“循環利用、節約複用”的水資源使用新理念。

“水源優、河湖通、流水清、沿岸美”是鄭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四大目標。雖然只有寥寥十幾字,但真正實現起來卻並不容易。

圍繞“水源優”的目標,鄭州市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雙管齊下,一方面建設引黃水源、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中水水源三大水源體系;另一方面,藉助生態水系調度運行管理系統對現有引黃工程進行科學調度,確保生態水系有水可用。

針對“河湖通”的要求,鄭州以都市區為核心,依託現有生態水系建設,疏通須水河、索須河等河道,擴大過水斷面。通過建設調節水閘,使賈魯河、七里河、潮河互通,與南水北調總乾渠相互呼應,形成鄭州市環城水系。重點推進賈魯河綜合治理,恢復賈魯河流域水生態系統自然修復能力,並通過財政獎補等激勵措施,帶動沿河流域地區連通河湖。

圍繞“流水清”和“沿岸美”的目標,鄭州市不斷加強河流湖庫水質水量聯合調度,保障生態需水量和河道生態基流。同時,採用生物技術護岸、護坡,按照“自然、立體、適生”的原則建設生態廊道,改善鄭州市河湖生態環境,同鄭州市“綠城”美稱相呼應。

在賈魯河治理工程整治現場,幾十米寬的河床上,挖掘機、翻斗車來回穿梭,將河底淤泥一點點清除。因治理戰線長、涉及地區多、治理難度大,這項投資138億元的工程被稱為鄭州水生態建設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不僅被納入全市五大重點工作,同時也被列為河南省重點工程。為確保工程順利開展,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馬懿與市委副書記、市長程志明共同擔任這項工程的指揮長,並多次帶領有關部門現場考察、現場協調、現場督戰。

治理完成後,賈魯河將實現“逆襲”:水面面積從2644.35畝增加至1萬餘畝,同時新增林地綠化面積8200畝,改善河道和兩岸生態,重塑百里河道旖旎畫卷,有力帶動沿線區縣發展,從全省汙染最嚴重的河流變成廣大市民心中追尋的城市桃源。

2016年10月,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在調研時充分肯定了鄭州的水生態文明建設。他特別強調,一座城市宜居才能樂業。城市有水才有靈氣,有水才有活力。鄭州不僅要成為經濟增長的載體,還要成為人們宜居的樂園。

隨著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鄭州離這個願景已經越來越近。

以水為基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三年試點期間,鄭州市規劃投入“真金白銀”368億元,實施了水系連通、水源置換、生態修復等25大類工程,30項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均達到試點目標要求,其中用水總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等15項指標超額完成,試點建設成果輻射都市區全部地域,全民共享水生態建設“紅利”。

人們常說“風生水起”,而在鄭州卻是“水起風來”。堅實的水利基礎支撐,加之突出的區位優勢,發揮了1+1﹥2的效果。近年來,河南自貿區、中原經濟區、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試驗區紛紛花落鄭州,形成了優越的政策疊加優勢。去年,國家明確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讓全市乃至全省人民振奮不已。

多重利好給鄭州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河南省委、省政府對鄭州寄予厚望。省委書記謝伏瞻指出,鄭州要當好龍頭,支撐、引領全省經濟發展。在一個個金字招牌開花、落地、生根的過程中,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基礎保障作用。

在美國工作的鄭州小夥李不言已經4年沒有回家。在他的記憶中,之前很多河流或是垃圾遍地,或是水體黑臭,向來都得繞著走。這次回來,看到的卻處處是“河清、水暢、景美、岸綠”。親水、近水成為最常見的休閒方式,臨水而居、擇水而憩也變成最理想的置業目標,這與他所在的舊金山別無二致。他興奮地拿起手機頻頻定格眼前的美景:“我回去要給同事看看我的家鄉是多麼漂亮。”

不只是在城區,傳統農業大縣中牟也因水改變了命運。在試點建設期間,鄭州市結合中牟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農業基礎,規劃建設了佔地5.3平方公里的國家農業公園生態水系,構建了“水景觀、水文化、水生態”相互協調,現代農業、現代漁業與水生態建設有機結合的水生態環境系統,改變了中牟以往“灰頭土臉”的形象,充分展示了這塊田園樂居的“顏值美”,不僅吸引了許多國內知名企業相繼入駐,還吸引了大批省內外居民來此安家落戶、投資創業。

位於中牟縣國家農業公園內的鷺鳴湖,是黃河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鄭汴之間一顆彌足珍貴的生態“綠心”。置身其中,只見繁花美樹交相輝映,亭臺樓閣靜立其中,56萬平方米水面波光瀲灩,蘆葦飄蕩,雅緻的水鄉風韻讓人流連忘返。春賞花,夏戲水,秋品蟹,冬湯泉,這裡一年四季都聚集著旺盛的人氣。

中牟縣水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蘇福增說:“在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支撐下,中牟縣實現了以水養城、以水富城、以水美城的夙願。這幾年來中牟觀光旅遊的人特別多,現代農業、觀光農業、旅遊業發展勢頭特別好。”

目前,中牟縣已經加入了全市經濟增速的“前段班”,並躋身全國百強縣,成為中原黃土地上飛出的“金鳳凰”。

同樣是依託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被稱為“鄭州後花園”的惠濟區充分發揮水源豐沛的優勢,通過修復索須河生態環境、疏挖整治賈魯河河道、提升東風渠沿線景觀,全面打造了“兩河一渠”生態水系,顯著提升了轄區的水環境,進一步拔高了旅遊業的檔次,實現了“處處皆風景,全域皆旅遊”的目標,逐步形成了綠色發展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讓一度發展滯後的老城區再次成為人氣爆棚、商業競逐的熱土。

4月21日,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許甘露在調研鄭州水生態建設時指出,水生態建設是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今後鄭州經濟社會大發展的一個戰略資源,還是鄭州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標,更是鄭州市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聲譽、增強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突破口。

“今後我們將奮力攻堅,繼續加快實施一系列生態水利工程,全面推行河長制,通過節水、引水、淨水、美水,更好地服務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鄭州市副市長李喜安表示。

厚重的歷史哺育了鄭州的過去,時代的風潮催生著鄭州的未來。對水生態的追夢之旅,也將是鄭州的崛起之旅。我們期待,鄭州,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勁舞龍頭,傲然崛起。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7年9月7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