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繪就水生態藍圖 湖州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太湖 三農 農村 農業 浙江新聞 浙江新聞 2017-09-15

今年8月11日,湖州順利通過國家水利部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成為全省首批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生態湖州再添一張國字號“金名片”。

2013年,湖州市被水利部列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三年多來,湖州通過實施“鐵腕治汙、溝通太湖、聯網聯調”等綜合措施,打造“清水入太湖、活水興百業、秀水繞千村、淨水潤萬家”的清麗水鄉。

三年繪就水生態藍圖 湖州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太湖漊港 通訊員 吳仁斌 攝

溼地保護性開發

“廢棄地”上的生態奇蹟

對於湖州市長田漾溼地管理處漁山村59歲的村民孫貴榮來說,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家門口會有這麼美的風景。

“以前這是個荒島,上面墳墓遍地,還有人在這裡承包了水域養魚、養珍珠。村裡人基本不會到這裡來。”說起以前的情景,老孫不禁皺起了眉頭。“現在你看,這個是西盪漾,前面過了橋就是長田漾,水多少清哦,漾邊還修了遊步道,漾裡種上了荷花。每天吃過晚飯,我們大半個村的村民都會來這裡散散步。”老孫興奮地說。

長田漾溼地景區約6000畝,溼地內生態優良,漁村小橋、白鷺齊飛、野鴨嬉水、蘆葦飄蕩,是江南地區距城市最近的溼地,也是太湖傳統農耕與水利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被世界旅遊組織認定為環太湖地區最具開發潛力和遊客吸引力的原生態溼地資源。

三年繪就水生態藍圖 湖州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長田漾溼地景區內的西盪漾以前全是養魚、養珍珠的,經過整治,西盪漾水質有了很大改變。

為了守住這份原生態,湖州市從2011年起,堅持“生態優先、科學修復”的原則,對長田漾溼地實施低影響開發措施。最先開展的就是溼地環境整治工程。

據瞭解,2012年以來,湖州太湖旅遊度假區先後投入約3.8億元,通過關停三獅水泥、雀立水泥、鼎立印染廠等區域內工業汙染企業;對溼地周邊區域的噴水織機、農業畜禽及農村居民生活廢物等農村面源汙染進行整治;基本完成了水域收回、項目徵租地、違章建築拆除、珍珠養殖處理、漁民轉產轉業等政策處理;還開展了河漾生態景觀修復及清淤工程……

長田漁村、蓮花塔、溼地觀鳥區、溼地恢復遊覽區……在長田漾溼地管理處的辦公室裡,景區的規劃圖被張貼在醒目的位置,就如一幅美麗的畫卷,一個集優美風景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溼地生態旅遊勝地正徐徐展開。目前,長田漾溼地景區太湖路入口及三花島區域已修復完成。

三年繪就水生態藍圖 湖州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長田漾溼地管理處漁山村小微水體公示牌。

據瞭解,湖州以重點示範工程為引領,全面帶動水生態文明建設。除建設長田漾溼地生態修復工程,示範推動全市溼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外,湖州實施了杭嘉湖地區環太湖河道整治工程(羅漊段)、老虎潭水庫水源地保護、吳興區漊港文化展示等8項重點示範工程,以點帶面,輻射全市,成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強力引擎。

隨著一批重點水利骨幹工程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湖州市完善了“西部山區上攔中固、導流入湖,東部平原西控山洪、北排入湖、東排入浦、城鎮設防”的防洪格局,抗禦洪澇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同時還帶動了南太湖開發,城鄉水環境明顯改善。

三年繪就水生態藍圖 湖州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整治過後的長田漾。

“村規民約”促治水

保護水資源成自覺

9月13日上午,記者剛走進安吉縣昌碩街道雙一村,就被潺潺的溪水聲吸引。一條全長6.5公里的小溪繞村而過,溪水清澈見底,岸邊風景獨好。雙一村是安吉縣最大的毛竹生產村,擁有山林面積2.5萬畝,其中毛竹林1.5萬畝。村子被群山環抱,成蔭的綠樹和蒼翠的竹林下,鳥兒啾鳴,一派水綠交融的美景,2013年雙一村曾被評為“省水環境優美村”。村委會主任李為民告訴記者,在2013年以前,可看不到現在這般美景。

“我們村位於安吉縣東南郊,南臨杭州市餘杭區百丈鎮,上面有個‘病水庫’,經常維修、防水,導致我們這個河道經常發生淤積。”李為民說,加上村裡林業資源豐富,村民在村裡開辦了好幾家涼蓆廠和拉絲廠,產生的汙水更是直接排放到河道中。

三年繪就水生態藍圖 湖州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雙一村

“雖說我們這邊是山區,但是綠水青山離不開水,必須念好生態治水經。”李為民說,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從2008年起,村裡加大對水資源保護,全面關停汙染企業,對生活汙水進行截汙納管,11個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終端投入運行,對河道進行全面清淤,並聘請了專人對河道進行日常保潔。2010年,村裡又將禁止在山區、林區使用農藥寫入“村規民約”,並率先在全縣範圍內發起了“禁藥、限肥”的倡議。與此同時,禁止村民開山毀林、禁止河道捕魚等也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寫進了“村規民約”中,並明確處罰金額。

“雖然一開始有些村民不理解,但是慢慢地,村民驚奇地發現,村裡環境發生改變後居然能帶來‘商機’。”李為民說。

今年50歲的村民李洪福,2015年前,他一直在外面開拖拉機跑運輸。“在外面,苦不說,還掙不到什麼錢。村裡的環境變好了,來村裡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我用自家房子開農家樂,一年至少有十多萬元收入呢。”李洪福說,和他一樣,有不少村民將自家住房改成民宿,在家門口當起了老闆。

如今,村民都將保護水資源作為一種自覺行動。村民們互相監督,對自家房前屋後衛生實行‘三包’,河道內也嚴禁亂扔垃圾。雖然是農村,但是沒有人把鴨放到河裡去,雞也全都圈養起來,就連八九十歲的老大爺抽完香菸,也要找垃圾桶扔菸頭。村裡的面貌發生著大改變,河水變清了,曾經消失的魚蝦也重回河裡。

三年繪就水生態藍圖 湖州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雙一村的小溪

雙一村是湖州市探索具有湖州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的縮影。良好的水生態,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據瞭解,湖州城鄉供水實現了從河道取水向湖庫取水的轉變,水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提升,水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善。數據顯示,湖州57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試點前的 68%提高到91.5%,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主要入太湖河道水質連續9年保持在Ⅲ類以上。同時,湖州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萬元GDP用水量從2013年的99.3立方米/萬元下降到2016年的67.91立方米/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從2013年的41.2立方米/萬元降低到2016年的30.65立方米/萬元。

三年繪就水生態藍圖 湖州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西山漾 通訊員 朱偉良 攝

大膽改革與創新,使湖州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鮮明的湖州特色。湖州因地制宜開展具有湖州特色的工作,在節水型社會建設、“河長制”升級版、河道生態建設、水源地保護生態補償、合同能源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全國其他城市提供借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