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S:202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研發支出國

經濟 日本 韓國 投資 十三五 廣東省情 2018-11-30
CSIS:202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研發支出國

本文作者:省情新媒體中心 黃語心

本文字數:3001字

1分鐘速覽版

1. 經CSIS六月統計發現,從1991年到2015年,中國的研發支出增長了近30倍,從130億美元增長到3660億美元。

2. 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支出超過了日本、德國和韓國的總和。

3. 到202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研發支出國。

4. 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是最大的研發資金來源也是最大使用者。

研發是創新的支柱。小到現下每個人手中的手機,大到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普及到日常生活的人工智能,創新研發所支持的產品服務觸及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並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當今國際社會,各國如何利用其研發實力,對其經濟繁榮和公民生活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依靠製造業實力來支持經濟發展,但如今,中國不得不與那些經濟深深紮根於創新的國家競爭。

中國這些年來的努力以及取得的矚目成效不僅被國際社會一一看在眼裡,還得到了世界廣泛的認可。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對這些年來中國在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作出了以下評價:“中國領導人越來越多地將創新視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中國在確立自己在新興產業中的先鋒地位方面已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資金投入

幾十年的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能夠將更多的資源運用於研發。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1991年中國的研發支出僅佔GDP的0.72%。當時,中國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排在中國前一位的加拿大在當年研發支出佔GDP的1.58%。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和日本等經濟領導人的研發支出佔GDP的比例甚至更高,分別為2.5%和2.7%。

到2015年,中國的研發支出已飆升至GDP的2.07%。這種轉變部分是由政府措施推動的。例如,“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研發支出目標是到2015年佔GDP的2.2%。此後,中國政府通過“十三五”規劃重申了對研發支出的支持。“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研發支出佔GDP2.5%的目標。據統計,中國2016年的研發支出已達到GDP的2.1%。

從1991年到2015年,中國的研發支出增長了近30倍,從130億美元增長到3660億美元。目前,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支出超過了日本、德國和韓國的總和,在總支出方面僅落後於美國。2015年,中國的研發支出佔全球研發支出的20%。CSIS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研發支出國。

CSIS:202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研發支出國

資金來源

經合組織描述了四種研發融資渠道:企業、政府、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外國資金以及其他國家層面的資金來源。在發達經濟體,大量資金由企業提供。2015年,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由企業資助的研發達到62.2%。日本、韓國的比例都超過了70%。

這一趨勢在中國也得到了反映,2015年中國企業提供的融資佔研發方面的總資金的74.7%(2820億美元)。回望1994年,企業僅佔中國研發支出的32.4%。

這種增長可部分歸因於企業數量的增加。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內地企業在全球證交所上市的數量已從2000年的1000家攀升至2016年的3000家,數量增加了兩倍。

CSIS:202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研發支出國

與企業融資相反,政府所提供的直接融資正在減少。從2000年到2015年,政府資助研發的比例從33.4%下降到21.3%。中國的這一比例與美國(24%)和韓國(23.7%)相當,且明顯低於俄羅斯(69.5%)和墨西哥(70.3%)。

然而,這種趨勢可能很快就會改變。

中國政府正努力實施旨在增加政府主導創新的政策,在2015年啟動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旨在提高關鍵產業的製造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啟動了901項指導基金,目標是籌集3,470億美元,幫助減輕中國企業的研發融資負擔。此外,政府還出臺了對企業有利的優惠稅收政策,以進一步刺激研發投資。

外資方面,由於國內限制外資流入的關係,外資提供的研發經費僅佔中國研發經費的一小部分(0.74%)。這一比例遠低於美國(4.7%),但與其他東亞國家包括韓國(0.75%)和日本(0.48%)持平。

資金去向

研發資金的使用方也是相當必要的考慮對象,因為研發進行者與研發資助者並不總是相同的。

經合組織劃定了四個主要的研發資金使用方:企業、政府、高等教育機構和私人非營利組織。每個使用方的數量因國家而異。就中國而言,非營利組織的研發份額實際上並不存在,因此下面分析了其他三個使用方。

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提升企業在創新方面的推動作用,並實現了政府研究能力向國有企業的轉移。例如,在1999年,超過11000個政府實驗室被轉移到國有企業,讓製造商與創新中心實現更好的對接。

諸如此類的舉措促進了中國企業研發數量的顯著增長——從1991年只有39.2%的企業研發到2015年飆升至76.8%的企業研發。這一數字超過了美國(71.5%)和經合組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69.1%)。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佔2016年新產品開發支出的66.8%。與此同時,私營企業僅佔33.2%。

儘管如此,私有企業在中國的創新進程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自2011年以來,私營企業的研發比例增加了12%。2016年,中國最大的兩家民營企業阿里巴巴和中興通訊超越國有企業中石油,成為中國兩大上市研發支出大戶。

華為等其他民營企業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2016年,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支出約為110億美元,超過了蘋果和強生等美國公司。有研究表明,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的研發投入佔收入的比例更高,每元投入的回報也更高。

2015年,中國政府利用的研發資金佔總額的16.2%。這一比例與美國(11.2%)和德國(14.1%)等發達經濟體類似,明顯低於俄羅斯(31.1%)和墨西哥(37.8%)。按金額計算,中國政府2015年投入661億美元,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

政府主導的支出促成了顯著的技術進步,特別是航天方面的發展。天宮二號空間站和“墨子號”量子衛星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相比於政府和企業,高等教育機構在研發投入中的佔比少得可憐。在1991年至2015年間,平均只佔研發投入的9.4%。這一比例遠低於日本(13.5%)、德國(17.2%)和芬蘭(19.9%)。CSIS分析,知識自由的相對欠缺,以及社會對畢業生就業率的關注高於科學產出,是阻礙中國大學創新的主要因素。

中國企業和高等院校之間應該建立更加良好的聯繫,這將十分有效的促進知識的轉移。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調查了大學與工業界合作進行研究的案例,並指出,2016年,超過6%的美國出版物是工業界與學術界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僅為2.7%。

從對研發活動目標行業的分析中也可看出不少資金去向的端倪。官方數據顯示,計算機和通信製造業吸引了最多來自中國政府、企業和學術機構的投資——2016年總計約280億美元。

這種對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關注,為神威太湖之光等世界第二快的超級計算機的突破鋪平了道路,並促成了利基市場的商業成功。據報道,中國無人機制造商大疆控制著全球70%的無人機市場。中國也是監控技術的領導者,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控制著全球20%的市場份額,它的新產品DeepinView攝像頭,據說配備了面部識別功能,不僅可以識別已知的個人,還可以估計未被識別的人的年齡、種族和性別。海康威視的產品已出口到英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據報道,這些產品已被私營企業和地方政府投入使用。

研發重點

研發可根據其期望的產出分為三個領域:基礎、應用和實驗的開發研究。

中國政府一直將最大比例的研發資源投入到實驗開發中,從2000年到2015年,這一比例平均約為80%。根據經合組織的一份報告,這麼做有助於助長“面向工程的領域”的產出,使得製造商能更容易且迅速地調整產品和服務以適應國內市場。中國對實驗性發展研究的偏好遠遠超過其他主要經濟體。像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創新大國在實驗發展研究上投入也才略超過60%。

與對實驗研究的偏愛相反的是,中國在基礎研究和應用方面的研發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落後於其他大國。基礎和應用研究對新科學理念和前沿技術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從2000年到2015年,中國的基礎研究平均佔總研發支出的5%左右,而應用研究的份額從16.9%下降到10.8%。

對比國際,美國將17.8%的研發資金投入基礎研究,20.5%投入應用研究。按實際金額計算,2015年中國的基礎和應用支出約為600億美元,超過韓國(280億美元)、日本(480億美元)和英國(250億美元),但與領頭羊美國(1700億美元)相比仍有一大段距離。

為了適應且配合實驗研究的發展進程,中國正在強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重要性。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特別呼籲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麥肯錫的一份報告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如想在科學創新進程中繼續取得可觀進步,中國需加強監管力度、增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進一步提高政府融資效率和來自私營部門的投資。

今日作者

CSIS:202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研發支出國

製圖:省情新媒體中心 泡泡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