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來源:鬆二先生

最近一役,華為已扛起了中國高科技的大旗。

最難的時候,任正非沒有呼籲幫幫華為,而是在疾呼重視教育。

作為家長們重視的另一面,專注課外輔導的學而思,其上市公司好未來市值已超200億美元,2017年就成了中國市值最大的教育企業。

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大事,也關乎國家未來。

實施什麼樣的教育,則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01

優 勢

美國加徵關稅,一些製造業開始往東南亞轉移。

但可以確定的是,稍有技術含量的都很難轉移。

中國勞動力成本近些年的確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不正是我們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初衷嘛!我們搞經濟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富起來嘛!

雖然勞動力成本提高了,但中國當前最大的競爭優勢卻仍在於有龐大規模的有性價比和競爭力的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人口。

這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結果,也是2000年左右開啟的大學擴招的豐功偉績。

這個世界不缺人,印度有比我們更多的、更年輕的人口。

但這個世界卻缺有價值的人,人在經濟中有兩個作用,一是生產,二是消費。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來源:鬆二先生

最近一役,華為已扛起了中國高科技的大旗。

最難的時候,任正非沒有呼籲幫幫華為,而是在疾呼重視教育。

作為家長們重視的另一面,專注課外輔導的學而思,其上市公司好未來市值已超200億美元,2017年就成了中國市值最大的教育企業。

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大事,也關乎國家未來。

實施什麼樣的教育,則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01

優 勢

美國加徵關稅,一些製造業開始往東南亞轉移。

但可以確定的是,稍有技術含量的都很難轉移。

中國勞動力成本近些年的確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不正是我們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初衷嘛!我們搞經濟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富起來嘛!

雖然勞動力成本提高了,但中國當前最大的競爭優勢卻仍在於有龐大規模的有性價比和競爭力的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人口。

這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結果,也是2000年左右開啟的大學擴招的豐功偉績。

這個世界不缺人,印度有比我們更多的、更年輕的人口。

但這個世界卻缺有價值的人,人在經濟中有兩個作用,一是生產,二是消費。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提起德國,所有人都會想到奔馳、寶馬,讚歎德國發達的製造業。

大家不瞭解的是,德國的大學雖然不如美英出名,但卻有最發達的技術教育培養體系,擁有全球最好的高端產業工人群體。

在供給的約束被大工業生產打破以後,消費成了經濟的核心約束,而消費取決於收入,收入則取決於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

科技是產業鏈的最高端,是獲取高額利潤的根本,發展科技關鍵在於知識和人才。

中國之所以必然崛起,在於中國有全球體量最大的有性價比的科學技術從業者,註定了中國在科技上具備市場競爭力,而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又能使科技研發快速變現,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

二十年前,中國在教育上種的樹苗,正逐步發展成為蔭庇中國崛起的廣袤森林,長期釋放超級紅利。

02

教 育

教育,是個種樹的活兒,乾的行不行,要二十年後再來看。

中國在中小學推行的教育減負,倒逼了教育產業化,有條件的家長都選擇給孩子補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世界越跑越快了,成人世界的競爭越來越殘酷了,生活並沒有給人類減負。

教育減負的結果,短期只看到成就了學而思們,但真正的影響要在二十年後才會逐步體現。

我們有一個現成可以參考的例子——美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經濟出了問題,根源可能就在於教育政策。

鬆二常說,美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在於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造成國內需求不足,從而導致經濟增長不可持續。

收入和就業是息息相關的。

在就業這個問題上,數據表明,美國的問題不是總量問題,而且結構性問題,即勞動力素質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即便在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高素質勞動力就業情況也基本良好。

而高素質勞動力不足,是一些企業和產業外遷的重要原因,這也是一些產業無法再搬回美國的根本原因。

勞動力素質無法提高,根本在於美國的教育出了問題。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來源:鬆二先生

最近一役,華為已扛起了中國高科技的大旗。

最難的時候,任正非沒有呼籲幫幫華為,而是在疾呼重視教育。

作為家長們重視的另一面,專注課外輔導的學而思,其上市公司好未來市值已超200億美元,2017年就成了中國市值最大的教育企業。

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大事,也關乎國家未來。

實施什麼樣的教育,則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01

優 勢

美國加徵關稅,一些製造業開始往東南亞轉移。

但可以確定的是,稍有技術含量的都很難轉移。

中國勞動力成本近些年的確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不正是我們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初衷嘛!我們搞經濟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富起來嘛!

雖然勞動力成本提高了,但中國當前最大的競爭優勢卻仍在於有龐大規模的有性價比和競爭力的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人口。

這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結果,也是2000年左右開啟的大學擴招的豐功偉績。

這個世界不缺人,印度有比我們更多的、更年輕的人口。

但這個世界卻缺有價值的人,人在經濟中有兩個作用,一是生產,二是消費。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提起德國,所有人都會想到奔馳、寶馬,讚歎德國發達的製造業。

大家不瞭解的是,德國的大學雖然不如美英出名,但卻有最發達的技術教育培養體系,擁有全球最好的高端產業工人群體。

在供給的約束被大工業生產打破以後,消費成了經濟的核心約束,而消費取決於收入,收入則取決於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

科技是產業鏈的最高端,是獲取高額利潤的根本,發展科技關鍵在於知識和人才。

中國之所以必然崛起,在於中國有全球體量最大的有性價比的科學技術從業者,註定了中國在科技上具備市場競爭力,而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又能使科技研發快速變現,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

二十年前,中國在教育上種的樹苗,正逐步發展成為蔭庇中國崛起的廣袤森林,長期釋放超級紅利。

02

教 育

教育,是個種樹的活兒,乾的行不行,要二十年後再來看。

中國在中小學推行的教育減負,倒逼了教育產業化,有條件的家長都選擇給孩子補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世界越跑越快了,成人世界的競爭越來越殘酷了,生活並沒有給人類減負。

教育減負的結果,短期只看到成就了學而思們,但真正的影響要在二十年後才會逐步體現。

我們有一個現成可以參考的例子——美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經濟出了問題,根源可能就在於教育政策。

鬆二常說,美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在於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造成國內需求不足,從而導致經濟增長不可持續。

收入和就業是息息相關的。

在就業這個問題上,數據表明,美國的問題不是總量問題,而且結構性問題,即勞動力素質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即便在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高素質勞動力就業情況也基本良好。

而高素質勞動力不足,是一些企業和產業外遷的重要原因,這也是一些產業無法再搬回美國的根本原因。

勞動力素質無法提高,根本在於美國的教育出了問題。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先看個數據,截止2018年底,美國家庭貸款總規模為13.55萬億美元,其中學生貸款規模達到1.46萬億美元,僅次於住房貸款規模,遠高於汽車貸款和信用卡貸款。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來源:鬆二先生

最近一役,華為已扛起了中國高科技的大旗。

最難的時候,任正非沒有呼籲幫幫華為,而是在疾呼重視教育。

作為家長們重視的另一面,專注課外輔導的學而思,其上市公司好未來市值已超200億美元,2017年就成了中國市值最大的教育企業。

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大事,也關乎國家未來。

實施什麼樣的教育,則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01

優 勢

美國加徵關稅,一些製造業開始往東南亞轉移。

但可以確定的是,稍有技術含量的都很難轉移。

中國勞動力成本近些年的確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不正是我們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初衷嘛!我們搞經濟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富起來嘛!

雖然勞動力成本提高了,但中國當前最大的競爭優勢卻仍在於有龐大規模的有性價比和競爭力的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人口。

這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結果,也是2000年左右開啟的大學擴招的豐功偉績。

這個世界不缺人,印度有比我們更多的、更年輕的人口。

但這個世界卻缺有價值的人,人在經濟中有兩個作用,一是生產,二是消費。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提起德國,所有人都會想到奔馳、寶馬,讚歎德國發達的製造業。

大家不瞭解的是,德國的大學雖然不如美英出名,但卻有最發達的技術教育培養體系,擁有全球最好的高端產業工人群體。

在供給的約束被大工業生產打破以後,消費成了經濟的核心約束,而消費取決於收入,收入則取決於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

科技是產業鏈的最高端,是獲取高額利潤的根本,發展科技關鍵在於知識和人才。

中國之所以必然崛起,在於中國有全球體量最大的有性價比的科學技術從業者,註定了中國在科技上具備市場競爭力,而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又能使科技研發快速變現,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

二十年前,中國在教育上種的樹苗,正逐步發展成為蔭庇中國崛起的廣袤森林,長期釋放超級紅利。

02

教 育

教育,是個種樹的活兒,乾的行不行,要二十年後再來看。

中國在中小學推行的教育減負,倒逼了教育產業化,有條件的家長都選擇給孩子補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世界越跑越快了,成人世界的競爭越來越殘酷了,生活並沒有給人類減負。

教育減負的結果,短期只看到成就了學而思們,但真正的影響要在二十年後才會逐步體現。

我們有一個現成可以參考的例子——美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經濟出了問題,根源可能就在於教育政策。

鬆二常說,美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在於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造成國內需求不足,從而導致經濟增長不可持續。

收入和就業是息息相關的。

在就業這個問題上,數據表明,美國的問題不是總量問題,而且結構性問題,即勞動力素質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即便在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高素質勞動力就業情況也基本良好。

而高素質勞動力不足,是一些企業和產業外遷的重要原因,這也是一些產業無法再搬回美國的根本原因。

勞動力素質無法提高,根本在於美國的教育出了問題。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先看個數據,截止2018年底,美國家庭貸款總規模為13.55萬億美元,其中學生貸款規模達到1.46萬億美元,僅次於住房貸款規模,遠高於汽車貸款和信用卡貸款。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美國越來越多的窮人接受不起大學教育,或者由於學費逐年提高,大學教育的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低,對他們越來越缺乏吸引力。

在美國,獲取大學教育對於窮人變成了一件很昂貴的東西。窮人獲得高收入工作的機率也越來越低。

貧富差距沒有因為教育而縮減,還因為教育而不斷拉大,並在窮人身上進入惡性循環。

昂貴的教育讓美國窮人失去了獲得高收入的就業機會,也讓美國失去了建立更大規模高素質勞動群體的機會,也是促使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階層固化而無法逾越的根本原因。

03

重要

1945年,二戰結束,歐洲、日本都被打的稀爛。

到了80年代,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不僅僅重建了家園,還又重歸發達國家隊伍。

而被打的稀爛的發展中國家,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戰爭,打爛了他們的物質基礎,但卻沒有打爛他們的國民素質、教育基礎和科技水平,他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重新崛起成發達國家的。

教育,對崛起的中國至關重要,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百年基業。

而教育減負及催生的教育產業化,剝奪了不富裕家庭的孩子接受同等水平教育的權利,卻要求其參加相同難度的決定命運的高考,與美國的高昂學費有何異。

其結果就是給富人家庭更多的機會,導致窮人家庭依靠教育提高勞動競爭力,提高勞動收入,縮小貧富差距的困難越來越大。

長久而往,中國會不會也出現美國的勞動力結構性問題,在消費已成為第一經濟動力的情況下,導致由貧富差距擴大而引發的經濟負循環。

人最怕的是沒有希望,社會最怕的是階層沒有流動,經濟最怕的是需求不足,政治最怕的是貧富差距過大。

教育問題,是個根本的問題,容不得一點兒戲。

教育減負的背後,是教育的軍備競爭,是貧富差距導致的教育不公,是窮人再難跨越階級,是貧富差距的擴大,是社會動盪的根源,是國家競爭力缺失的根本。

教育,不僅僅是每個家庭的事,更是國家的事,讓所有人都有權利接受到公平的教育,不因財富和地位而有所區別,才能讓人力資本有競爭力,讓中國飛黃騰達,長治久安,生生不息。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來源:鬆二先生

最近一役,華為已扛起了中國高科技的大旗。

最難的時候,任正非沒有呼籲幫幫華為,而是在疾呼重視教育。

作為家長們重視的另一面,專注課外輔導的學而思,其上市公司好未來市值已超200億美元,2017年就成了中國市值最大的教育企業。

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大事,也關乎國家未來。

實施什麼樣的教育,則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01

優 勢

美國加徵關稅,一些製造業開始往東南亞轉移。

但可以確定的是,稍有技術含量的都很難轉移。

中國勞動力成本近些年的確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不正是我們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初衷嘛!我們搞經濟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富起來嘛!

雖然勞動力成本提高了,但中國當前最大的競爭優勢卻仍在於有龐大規模的有性價比和競爭力的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人口。

這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結果,也是2000年左右開啟的大學擴招的豐功偉績。

這個世界不缺人,印度有比我們更多的、更年輕的人口。

但這個世界卻缺有價值的人,人在經濟中有兩個作用,一是生產,二是消費。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提起德國,所有人都會想到奔馳、寶馬,讚歎德國發達的製造業。

大家不瞭解的是,德國的大學雖然不如美英出名,但卻有最發達的技術教育培養體系,擁有全球最好的高端產業工人群體。

在供給的約束被大工業生產打破以後,消費成了經濟的核心約束,而消費取決於收入,收入則取決於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

科技是產業鏈的最高端,是獲取高額利潤的根本,發展科技關鍵在於知識和人才。

中國之所以必然崛起,在於中國有全球體量最大的有性價比的科學技術從業者,註定了中國在科技上具備市場競爭力,而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又能使科技研發快速變現,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

二十年前,中國在教育上種的樹苗,正逐步發展成為蔭庇中國崛起的廣袤森林,長期釋放超級紅利。

02

教 育

教育,是個種樹的活兒,乾的行不行,要二十年後再來看。

中國在中小學推行的教育減負,倒逼了教育產業化,有條件的家長都選擇給孩子補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世界越跑越快了,成人世界的競爭越來越殘酷了,生活並沒有給人類減負。

教育減負的結果,短期只看到成就了學而思們,但真正的影響要在二十年後才會逐步體現。

我們有一個現成可以參考的例子——美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經濟出了問題,根源可能就在於教育政策。

鬆二常說,美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在於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造成國內需求不足,從而導致經濟增長不可持續。

收入和就業是息息相關的。

在就業這個問題上,數據表明,美國的問題不是總量問題,而且結構性問題,即勞動力素質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即便在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高素質勞動力就業情況也基本良好。

而高素質勞動力不足,是一些企業和產業外遷的重要原因,這也是一些產業無法再搬回美國的根本原因。

勞動力素質無法提高,根本在於美國的教育出了問題。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先看個數據,截止2018年底,美國家庭貸款總規模為13.55萬億美元,其中學生貸款規模達到1.46萬億美元,僅次於住房貸款規模,遠高於汽車貸款和信用卡貸款。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美國越來越多的窮人接受不起大學教育,或者由於學費逐年提高,大學教育的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低,對他們越來越缺乏吸引力。

在美國,獲取大學教育對於窮人變成了一件很昂貴的東西。窮人獲得高收入工作的機率也越來越低。

貧富差距沒有因為教育而縮減,還因為教育而不斷拉大,並在窮人身上進入惡性循環。

昂貴的教育讓美國窮人失去了獲得高收入的就業機會,也讓美國失去了建立更大規模高素質勞動群體的機會,也是促使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階層固化而無法逾越的根本原因。

03

重要

1945年,二戰結束,歐洲、日本都被打的稀爛。

到了80年代,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不僅僅重建了家園,還又重歸發達國家隊伍。

而被打的稀爛的發展中國家,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戰爭,打爛了他們的物質基礎,但卻沒有打爛他們的國民素質、教育基礎和科技水平,他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重新崛起成發達國家的。

教育,對崛起的中國至關重要,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百年基業。

而教育減負及催生的教育產業化,剝奪了不富裕家庭的孩子接受同等水平教育的權利,卻要求其參加相同難度的決定命運的高考,與美國的高昂學費有何異。

其結果就是給富人家庭更多的機會,導致窮人家庭依靠教育提高勞動競爭力,提高勞動收入,縮小貧富差距的困難越來越大。

長久而往,中國會不會也出現美國的勞動力結構性問題,在消費已成為第一經濟動力的情況下,導致由貧富差距擴大而引發的經濟負循環。

人最怕的是沒有希望,社會最怕的是階層沒有流動,經濟最怕的是需求不足,政治最怕的是貧富差距過大。

教育問題,是個根本的問題,容不得一點兒戲。

教育減負的背後,是教育的軍備競爭,是貧富差距導致的教育不公,是窮人再難跨越階級,是貧富差距的擴大,是社會動盪的根源,是國家競爭力缺失的根本。

教育,不僅僅是每個家庭的事,更是國家的事,讓所有人都有權利接受到公平的教育,不因財富和地位而有所區別,才能讓人力資本有競爭力,讓中國飛黃騰達,長治久安,生生不息。

教育減負,傷害的是每個家庭,侵蝕的是國家基石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