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發展成為國家戰略,追平珠三角“大灣區”建設,孰強孰弱?

經濟 日本 明說世界 2018-11-29

世界各國發展至現階段,共同摸索出城市建設的一個大方向——組建都市圈、城市群、大灣區。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國家發展需抱團取暖,為自身發展爭取到最大化利益,或創造更好發展條件,諸如歐盟、東盟等國際組織便是大背景下產物。城市發展也一樣,並不是同屬於一個國家就沒競爭,相反,越是發達國家,境內城市競爭越激烈,唯有時刻保持警惕,片刻不停創新腳步,一直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城市,才能得到國家政策優惠扶持。

長三角發展成為國家戰略,追平珠三角“大灣區”建設,孰強孰弱?

中國有很多城市群,但真正登得上國際舞臺的,只有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三個,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相比於其他兩個城市群,發展明顯落後,而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則各有千秋,孰強孰弱成為一大爭議話題。

不過隨著近些年珠三角“升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上日程,並且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使珠三角城市群隱隱有壓過長三角城市群一頭的趨勢。落入下風多年的長三角,從未停止過找尋扳回一城的機會,現在終於等到了!

長三角發展成為國家戰略,追平珠三角“大灣區”建設,孰強孰弱?

近期,上海進博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有超過170個國家地區不遠萬里來產展,在國家接連迎來大利好消息同時,上海地位也水漲船高,得到了多項政策扶持,其中一項就是國家將長三角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提出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規劃,可算是追平了珠三角大灣區建設。所以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又迴歸至同一起跑線上時,要想比較國內公認的兩大最強的城市群孰強孰弱,必須要先了解它們各自的核心競爭力。

長三角發展成為國家戰略,追平珠三角“大灣區”建設,孰強孰弱?

珠三角城市群,由廣東地處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九個城市,和我國兩大行政特別區香港和澳門組成,最核心成員為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作為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便是依託於珠三角城市群之上,建設的橫跨粵港澳三地,包括11個城市的國內第一個大灣區城市群。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目的很簡單,主要是提升中國城市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與影響力,打造出可媲美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長三角發展成為國家戰略,追平珠三角“大灣區”建設,孰強孰弱?

長三角城市群,領軍城市無疑是上海,成員城市分佈範圍囊括江浙皖三省,共有26個城市加盟,其中明星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等。成員城市多,意味著長三角擁有更為廣闊的經濟腹地支撐,經濟體量高於國內任何一個城市群,當然,若論經濟質量,或則是說城市群內人均GDP,小而美的珠三角明顯更勝一籌。不得不提的是,如果長三角一體化,能達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的1小時生活圈,那將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

長三角發展成為國家戰略,追平珠三角“大灣區”建設,孰強孰弱?

通過兩大城市群基本信息對比,不難發現長三角城市群最大優勢,在於規模巨大,以及明星城市眾多;反觀珠三角城市群,優勢則在於開放程度高,對外交流便利。總結來講,國內長三角是老大,國際珠三角更有話語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