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中國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正式收官。本季節目在第一季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素人傳唱的比重,擴容了詩詞涉獵的範圍,精耕細作經典的時代性與時尚性,在“和詩以歌”的同時積極拓展融合傳播,掀起了一場“讀詩成曲”的全民互動熱潮。

節目的收官,並不意味著“經典”的“流傳”就此告一段落。5月19日晚,《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研討會暨新書發佈會在中國傳媒大學校園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主辦,人民文學出版社協辦。

圖:《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研討會暨新書發佈會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合影

現場,來自文藝界、教育界、傳媒學術界、出版界等領域的20餘位專家學者以“經典詠流傳:如何從流傳走向流行”為核心,圍繞“挑戰經典,你知道有多難嗎”“經典離你很遠嗎”“經典的魅力為什麼這麼大”“如何讓經典從流傳走向流行”四大話題展開多方對話,不僅提煉了節目價值和製作經驗,也為經典的深層“破圈之道”建言獻策,積蓄更大力量。

守正創新鍛造“文化標杆”

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擁抱年輕人、擁抱全世界

《經典詠流傳》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制作推出。節目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致力於讓經典“活起來”更“火起來”。第二季被新華社通電全國,《新聞聯播》兩次預告,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100多家主流媒體多次點贊、關注,相關媒體報道輻射10億+人次,覆蓋全球五大洲多家通訊社,微信10萬+文章達123篇。

立足融合傳播的大勢,《經典詠流傳》在釀造內容精品的同時,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一舉打通“臺、網、端、微、屏”各種資源,人工智能“讀詩成曲”將AI技術首次跨界應用到電視綜藝中,整體實現了從“以播出為中心”到“以傳播為中心”的理念升級,真正做到“在價值引領中創新傳播,在創新傳播中彰顯文化自信”。

圖:央視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登臺致辭

央視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表示,作為國家級媒體旗艦頻道,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始終踐行“主力軍、主渠道、主陣地”的責任與要求,以高標準打造高品質、好口碑、強傳播的節目。這幾年來,頻道在守正創新中不斷鍛造“文化標杆”,一次次讓傳統文化、主流價值親近年輕人群,積極引導新時代的新青年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並且深層喚起大家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未來,央視綜合頻道將繼續堅守價值陣地,展現國家氣質,走好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創作更多兼具高度和深度的創新節目,讓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擁抱年輕人、擁抱全世界。

圖: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陳文申登臺致辭

《經典詠流傳》有一顆親近年輕、引領年輕的熱忱之心。本次活動走進中國傳媒大學,獲得了廣大學生朋友的歡迎。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陳文申表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近年來,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國內電視文藝領域湧現出以《經典詠流傳》為代表的多檔文化類節目,這些優秀的節目讓傳統文化穿越時間,歷久彌新,直擊心靈,直抵人心,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中產生巨大的影響。”

現場,陳文申書記特別感謝節目的創新和探索,讓經典走進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同時勉勵廣大學子作為未來的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也應擔負起“做新時代文化的記錄者、謳歌者、建設者”的使命。

圖: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登臺致辭

本次活動其中一項重要主題,是《經典詠流傳》的新書發佈。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表示,“我們聯手央視,充分發掘這檔優秀節目的資源,邀請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老師作序,以‘在創新中傳承、在繼承中創新、源於節目、高於節目,讓經典再次流行’為編輯宗旨,策劃了可以滿足不同年齡讀者需求的四個版本。我們希望經典詩詞不僅在中國流行,也能飛向世界,讓不朽的經典煥發出更鮮亮的時代色彩,為增加國際話語權貢獻力量,希望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讓越來越多的讀者親近經典、傳誦經典,讓經典永遠流傳!”

圖:研討會主持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

專家熱議經典“破圈之道”

以專業性、創造力打造時代文化的營養品和耐用品

《經典詠流傳》裡的許多詩詞在沒有被改編成歌曲之前,很多人都覺得它們很陌生、很遙遠,但這些詩詞一旦插上音樂的翅膀,瞬間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有的歌曲甚至在網上擁有上千萬的點擊率和傳播量。這些成功的節目實踐,對於如何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提供了積極有益的借鑑和思考。

圖: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鬍智鋒、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袁新文 、經典傳唱人薩頂頂(從左至右)

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袁新文表示,經典應該有很強的穿透力,不光穿透歲月,還要穿透國界,這就要求在創作中兼具當代的眼光和世界的視野,這需要勇氣,還需要才氣。節目中,美國小朋友傳唱中國古詩詞,以及海外華人華僑表達對經典藝術的濃厚興趣,這都說明了經典的穿透力。在破解傳承經典的難題上,《經典詠流傳》給了文藝創作很多啟示。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鬍智鋒認為,《經典詠流傳》所做的,就是把曾經的流傳想辦法再讓它流傳,這個難度很大,因為時代變了、語境變了、文化變了、裡面的價值觀可能也變了。節目要把傳統經典轉變成為今天的年輕人接受的話語表達,就不光是傳承,更多是在創新,用虔誠的心和非凡的想象力做了全新的包裝。

圖:研討會主持人康震與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兼藝術學部副學部長關玲、經典傳唱人趙照(從左至右)

在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兼藝術學部副學部長關玲看來,“《經典詠流傳》的功績,在於它把集體的文學記憶進行了全新的視聽打造,讓大眾產生共鳴,不管歷史距離我們多麼遙遠,思想和情感都能走得很近、貼在一起。”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站在一個傳媒人的角度,對《經典詠流傳》產品形態、傳播方式的創新表達了欣賞和肯定。他認為,傳統經典會讓人覺得遙遠,雖然“遠”也是一種美,但是在節目傳承經典的過程當中,給了大眾一種置身其中的參與感,這樣就把大家從一個遠遠欣賞的位置拉到了一個很近的角度,因此能夠深入人心。

圖:研討會主持人康震與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央視市場研究執行董事總經理、CTR 媒體融合研究院執行院長徐立軍、經典傳唱人曹軒賓(從左至右)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持續關注《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最打動她的是氣勢磅礴的《黃河大合唱》,以及林志炫的《長相思》和李宇春的《人間四月天》。她點贊節目給予了創作者極大的尊重和空間,讓傳唱人在吃透經典的基礎上,將音樂和詩詞達成了靈魂上的默契、感知與溝通,既挖掘了原有精神,又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使得觀眾對經典有了更深的認知,還和當下產生了關聯和對話,做到了悅耳、悅目、悅心,彰顯出積極的、專業的藝術精神。她期待節目未來可以進一步邁出國門,走出亞洲、走向世界,面對不同膚色、語言、文化的受眾,做好對經典“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解讀。

央視市場研究執行董事總經理、CTR媒體融合研究院執行院長徐立軍點評道,“經典的魅力來自於它蘊涵著人類的情感主題和文化基因,它是經得起時間和空間打磨的。《經典詠流傳》之所以這麼火熱,就是因為抓住了‘經典’進行節目創新,它不是消遣品和快消品,而是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多意義和價值的耐用品、營養品。”

繼往開來推動流行

懷揣敬畏之心,挑戰高難原創打造時代經典

作為一檔原創節目,《經典詠流傳》橫跨詩詞和音樂,其創作的燒腦程度、複雜程度都是超乎想象的。節目中的每一首音樂作品,從內容到形式、從創意到呈現,都經歷了無數次的推翻和建立,建立又推翻。除了製作團隊的所有同仁,大量的文化學者、音樂人們不辭辛苦,嘔心瀝血,譜寫了餘音繞樑的時代之聲,推動著經典從流傳走向流行。

圖: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

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引用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的一段花絮:一位對話者問印度影壇的代表人物阿米爾·汗,你是怎麼讓你的電影走向世界的?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讓我的電影走向世界,只是讓我的電影走進我的內心。

許文廣表示,“這句話特別適合去表達《經典詠流傳》創作的理念,先要走進我們的內心,才有可能從流傳走向流行。那麼怎麼走向自己的內心?文明如水,潤物無聲,經典也像水一樣,經典要走進我們當下,走到生活當中,重新成為源頭活水,體現出經典的當下價值。”他同時還表示,現代性、科技性、參與性是《經典詠流傳》希望去進一步實現的目標,希望經典成為大眾身邊“真性情的朋友”,希望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推動經典迴歸每個人的本心和內心,去找到一份感動。

圖:《經典詠流傳》製片人、總導演田梅

《經典詠流傳》製片人、總導演田梅現場分享道,伴隨節目一路成長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一顆“敬畏之心”,“面對經典詩詞的音樂改編,大家經常覺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們不是簡單地為詩詞配上旋律,而是要傳遞小詩背後的大精神、展現經典背後的大時代。我們不敢說自己能夠再造經典,但是我們是努力著的追夢人。”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連續兩季坐鎮《經典詠流傳》,以“文學擔當”的身份為觀眾妙解詩詞,言簡意賅卻令人久久回味。現場,他依舊妙語連珠:“我們和經典是什麼關係?首先,我們是他們的孩子,當父母把他們的那些經驗交到我們手中,我們對他們是有一種‘孝敬’之意的。第二,他們是我們的老師,當我們迷惘的時候,經典為我們指引方向;第三,經典還是朋友,經典的陪伴會讓我們感覺人生是不孤獨的。在接力傳承的過程中,經典將永遠流傳,《經典詠流傳》也會一直成長。”

對於這檔節目,深度參與其中的音樂人薩頂頂、趙照、曹軒賓感受同樣豐富,他們特別感謝經典詩詞為音樂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這對當今文藝創作的啟發是——經典擁有跨越時空的生命力,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作品,我們都能找到它的當下價值以及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鼓舞今人,也指引未來。

融合傳播立體激活“流傳力”

第二季系列圖書發佈,藉助AR打造書香氣的“活電視”

在去年的北京國際書展上,《經典詠流傳》向海外簽出了5個國家7個語種的外文版,中國的傳統詩詞通過圖書這座橋樑,飛向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作為本次活動重要環節的新書發佈,堪稱《經典詠流傳》在探索與實踐多媒體融合過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圖:《經典詠流傳》系列圖書新書揭幕

其中,《經典詠流傳·娃娃讀詩》將讀者對象鎖定在學齡前兒童,為耳熟能詳的古詩詞配上活潑可愛的插圖;《經典詠流傳·學生背誦版》緊扣教育部統編教材要求,收錄中小學生必背的214首古詩詞,定製適合學生攜帶的小開本;大字版的《經典詠流傳·我為詩狂》即“大眾背誦版”,選擇大眾應知應會的詩詞共110首,封面由中國書協名譽主席沈鵬題字,獨具收藏價值;《經典詠流傳》(電視版)則全面記錄了節目精華,並在經典文本上加以延展,實現海量閱讀。

現場,擔任節目鑑賞團成員的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和“經典傳唱人”薩頂頂、趙照、曹軒賓一起,為四本覆蓋全年齡讀者的新書進行了推薦,並與現場熱情的學生朋友展開互動,氣氛熱烈。

值得一提的是,《經典詠流傳》系列圖書通過運用AR技術,讓一本書不只是書,還附帶上了將近1000分鐘的視頻,讓書變得可讀、可聽、可看,好像一臺“活電視”,大大提升了圖書的附加值,也讓永不過時的經典詩詞閱讀變得更立體、更時髦,進一步讓經典在生活中持續溫潤大眾的精神世界。

經典永遠迴響,流傳永不止步。未來,讓我們期待更多優秀的文藝創作再奏“時代華章”,既讓世界聽到一個古老文明嶄新的聲音,也壯闊我們繼往開來的征途。

來源:國際在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